汽车内饰行业季节性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汽车内饰行业季节性分析 一、 汽车内饰行业季节性 除受节假日影响外,汽车零部件行业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汽车零部件企业会根据下游汽车行业的需求在全年均衡安排生产和销售。 二、 中游分析 汽车饰件的中游为汽车内外饰件的生产制造。从近年来我国汽车饰件行业市场规模来看,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要大于外饰件,外饰件和内饰件的市场规模分别从2016年的701亿元和981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873亿和1078亿元。 需求方面,汽车内饰件广泛应用于下游众多车型,其市场规模和未来需求主要受下游汽车行业发展状况、消费趋势、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市场潜力可供挖掘。同时,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与人均汽车保有量关联度较高。随着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 2013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0.80元增长至35,128.0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8%。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供给方面,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岱美股份等公司,但因汽车内饰件具有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差异化大、除车灯和座椅外的产品单件价值量小等特点,汽车内饰件行业单一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存在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现象。 高端汽车内饰件产品领域中,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平均技术水平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部分细分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中,有较强产品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近年发展迅速,产销规模与技术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 三、 汽车内饰行业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百花齐放,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趋势的确立,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纷纷开启电动化转型,新能源汽车已经步入行业发展快车道,这也带动了汽车内饰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汽车内饰行业将呈现出更多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汽车产业在保持环保化、轻量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持续推动汽车内饰件向轻量化、舒适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内饰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924亿元。 汽车内饰件作为组成汽车的主要基本单元之一,涉及产品众多、技术广泛,是影响汽车美观度、舒适性和驾乘体验的重要因素。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不断提速的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入发展,各类具备科技感的内饰产品将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汽车内饰件的舒适化、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内饰件行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例如,通过触屏或语音控制的隐藏式部件,既保证了功能部件的实用性,又提升部件应用的科技感,同时部件不使用时可置于隐藏状态也进一步提升了汽车内饰环境的整体协调性和美观性。 我国汽车内饰行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随着我国民众出行需求与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以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汽车需求仍存在提升空间,从而相应带动汽车内饰件的需求。 未来汽车内外饰件制作工艺除了逐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外,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汽车内饰设计已不再停留于对单一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而是从整体内饰系统进行集成设计;二是逐步适应客户个性化订制需求,提供DIY式的个性化解决方案将成为以后汽车内饰制造工艺必须适应的潮流和趋势。内饰件并不是简单地起到装饰作用,它们还承担起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对轿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与国外针对汽车内饰件的理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比较,我国标准在个别项目上制定了自己的国家/行业标准,其它很多具体的理化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都是参照国外著名汽车厂商的内控要求,产品标准化不可避免的有着相当程度的滞后。 四、 汽车内饰面料发展历程 由于汽车制造商有一套严格的配套供应商体系,因此决定了汽车配套供应商与汽车制造商之间相互依存、长期合作的关系,即每一家汽车制造商都有相对稳定的一级、二级配套供应商,进入一家制造商的采购体系至少需要2-3年的认证时间,而且,先行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通过横向、纵向整合,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将是未来该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2021年我国汽车内饰面料产量7.52亿平方米,同比2020年的7.09亿平方米增长了6.06%。需求总量为5.82亿平方米。 2014年我国汽车内饰面料市场规模114.86亿元,2014-2017年规模呈现增长态势,到2017年规模达到了148.41亿元,成为近年峰值,随后规模呈现下降态势,到2021年国内汽车内饰面料市场规模约133.82亿元。 五、 国内汽车内饰面料市场竞争 汽车内饰材料的发展也经历了三次变革。在上世纪50年代,当时广泛使用的是乙烯基聚合物(PVC)、早期的人造革作为汽车内饰面料,阻燃性、透气性、抗老化性差,气味较大,色彩单调且加工过程污染大。后来,富于改革的法国人利用高收缩的聚氯乙烯长丝,采用棉毛结构,生产一种起绒汽车用布,受到极大欢迎,Volvo公司最先生产聚酰胺织物和聚酯织物,也获得了极大的效益。上世纪70年代,国外采用纺织品代替乙烯基聚合物作为汽车内部装饰材料。至80年代,乙烯基聚合物的用量逐渐减少,有的部位已完全由纺织品代替了乳烯基聚合物。90年代,纺织品在汽车内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前,汽车内饰面料的运用逐渐向高复合材料、碳纤维材料及聚合材料的方向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纺织品的一大买主。 六、 汽车内饰件市场 汽车内饰件产品的种类繁多,技术门槛也相对较低,因此行业参与者众多。全拓数据显示,延锋市场份额占比为11.37%、弗吉亚市场份额占比为10.23%,安通林市场份额占比为3.61%。由此可见行业竞争格局处于高度分散状态,市场集中度较低,头部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较低。 汽车内饰行业市场多大?汽车内饰件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对新进入企业来说,有着较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以及资本壁垒。他表示,汽车地毯和汽车脚垫作为汽车内饰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是消费者购买时关注的重要属性。 汽车内饰包括车厢挡板、车门装饰。仪表板总成、扶手、屋顶、地毯、座椅和其他配件、针织品、皮革、人造革、毡。在这些设备的制造中,它们可以通过使用金属制品,木制品和塑料制品来实现。在使用木制品将导致汽车提高生产价格,不利于销售和推广的汽车,可用于高端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的制造在汽车制造的低端比较普遍,使用的手和舒适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工程塑料的使用改变了汽车制造业的使用现状。利用汽车的行驶空间,体现出改善了,且造价低廉的施工成本,使用成本高也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阻燃性,目前,二手车的内外部使用塑料材料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制造。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的逐步兴起,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鼓励支持,汽车生产和研发逐步往全球新兴市场布局,为包括汽车内饰在内的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年轻消费者的崛起也给汽车以及汽车后市场提出了不同的需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上半年多数经销商未完成销量目标,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一半以上的经销商占比仅为33.7%。其中,合资品牌受芯片供应短缺的影响最明显,其经销商销量目标完成情况略低于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 90消费群体即将成为未来网络消费的主体,随着年轻车主队伍的迅速成长,以网络方式购买汽车用品已成为时下主流消费习惯,汽车内饰行业市场布局更需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汽车用品类电子商务获得更大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随着5G、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逐渐升级换代,由大众化车型逐步向中高端车型发展,汽车产业也在保持环保化、轻量化发展的同时,开始往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转变。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汽车市场为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同时带动了汽车内饰行业的快速成长。 据公安部统计,2021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95亿辆,其中汽车3.0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6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0年增加292万辆,增长59.2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640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63%。结合我国2021年末总人口数量,千人汽车拥有量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仍具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长期发展,汽车内饰件行业已形成了以整车配套市场为主、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以零部件供应商为支撑的金字塔型多层级配套供应体系。作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分支,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的竞争格局按供应商层次划分,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供应内饰件总成系统,二、三级配套供应商通常为一级供应商提供相应内饰件总成的部分配套产品。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相应降低,企业数量随之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激烈,行业整体集中度偏低。 市场规模方面,以一辆价格为15万元的汽车为例,以常见内饰件的价格及价值量进行统计,汽车内饰件(不含座椅)的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取4000元为汽车内饰件的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汽车销量数据对汽车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012.44亿元。 汽车内饰件产品的种类繁多,技术门槛也相对较低,因此行业参与者众多。全拓数据显示,延锋市场份额占比为11.37%、弗吉亚市场份额占比为10.23%,安通林市场份额占比为3.61%。由此可见行业竞争格局处于高度分散状态,市场集中度较低,头部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也较低。因此未来自主汽车内饰企业的发展还将有更大的空间。 随着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和共享化的不断提速,智能驾驶技术的深度发展,各类具备科技感的内饰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对于汽车内饰的舒适化、智能化需求持续增长,给汽车内饰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七、 上游分析 塑料为汽车饰品的重要上游原材料。中国已成为塑料制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塑料制品产量基本维持稳定且呈现上升的态势,我国塑料制品产量从2017年的7515.5万吨上升至2021年的8004万吨。 从我国塑料生产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中地区。2021年,华东地区塑料制品产量3696.28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46.2%。华南地区发展迅速,塑料制品产量1634.36万吨,占比20.4%。华中地区塑料制品产量1007.66万吨,占比12.6%。其他地区塑料制品产量均在千万吨以下,其他地区合计占比20.8%。 橡胶也是汽车饰品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橡胶是指具有可逆形变的高弹性聚合物材料,在室温下富有弹性,在很小的外力作用下能产生较大形变,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中国天然橡胶产量整体较为稳定,2020年由于白粉病以及台风的危害,天然橡胶割胶受到影响,同时,因为云南、广东、海南等地受到寒冷气流的影响,提前停止了割胶活动,产量大幅度下降至69.3万吨。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2021年天然橡胶产量逐渐恢复,截止至2021年年底,中国天然橡胶产量达85万吨。由于海南产区气候异常,落叶期不彻底、白粉病等影响开割推迟,放量不及预期,国内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减少,上半年产量仅为21.92万吨。 近年来,全国合成橡胶产量基本保持增长,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后再次恢复增长。2021年全国合成橡胶产量为811.7万吨,同比增长2.6%。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合成橡胶产量375.7万吨,同比下降6.1%。 皮革也是汽车饰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近年来我国皮革产量出现下降的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