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系产品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

举报
资源描述
管系产品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 一、 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 2014年至2020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44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073亿元。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201亿元,2019年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85%。 随着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和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下降,国内压力容器行业的增速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压力容器登记数量呈缓慢增长的趋势,由2016年的340.7万台增长到2020年的439.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压力容器登记数量将达493.6万台。 二、 金属制品行业并购重组机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近年来行业整体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较大,而龙头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表明实力强大企业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中小型企业盈利能力减弱,拖累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降。由此可见,中国金属制品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仍面临着较多问题需要改善,未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仍是当务之急。 目前由于行业产能不断扩张,导致市场供大于求,行业库存挤压问题严重,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因此行业整体利润总额出现下降。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仍是当务之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为趋势,未来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将日益增大,小型企业将逐步被市场所淘汰。 从与制造强国的对比来看,近几年国内金属制品业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产品质量、金属制品控制成本、金属制品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从金属制品行业自身客观情况看,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其对控制成本要求更迫切。 如今,欧美日等许多发达国家在金属表皮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既包括金属板材的生产和成套技术均有严格的标准。高性能的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性能合金在车辆上应用量快速增长,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多。 三、 中国金属制品业经营现状 金属制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总体来看,中国金属制品业企业数量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企业数量达25078个,较2019年增加了391个,同比增长1.58%,截止2021年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企业数量达27604个。 随着中国金属制品业企业数量的增加,总资产也随之增长,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总资产达31151.7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191.57亿元,同比增长3.98%,截止2021年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总资产已达34988.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3081.8亿元。 总体来看,中国金属制品业应收账款、存货及产成品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应收账款达6280.8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497.31亿元,2021年1-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应收账款为7425.1亿元。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存货达4437.4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95.69亿元,2021年1-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存货为5535.9亿元。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产成品达1892.6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143.58亿元,2021年1-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产成品为2328.1亿元。 在中国金属制品业总资产增长的同时,负债也在增加,2020年中国金属制品业负债达17464.0亿元,较2019年增加了718.21亿元,同比增长4.29%,2021年1-10月中国金属制品业负债为20228亿元。 四、 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 (一)压力容器行业国外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非标压力容器市场较为分散,竞争主要表现为美国、韩国、日本、印度、中国以及欧洲主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中,美国、欧洲、日本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及工艺水平优势明显,较少涉及中、低档产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印度、中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本国的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凭借本国人力成本上的优势,包括锡装股份在内的一批新兴市场国家的龙头企业。 (二)压力容器行业国内竞争格局 中国压力容器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混业到专业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了多种体制、类型的生产企业并存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高。行业中的相关企业原来主要从事低端产品建造、分包工作,而近年来迅速发展,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经营规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5月15日,国内持有ASME证书共计1,465份。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陆地区ASME持证厂商及证书数量不断增加,但更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现阶段拥有自主设计、生产高质量压力容器技术且能将高质量产品销往优质客户的企业依旧较少,其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等问题仍然存在。且我国金属压力容器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暂未出现绝对垄断性龙头企业,拥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优势客户在行业竞争中尤为关键。 五、 桥梁钢结构行业竞争格局 (一)桥梁钢结构行业国外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桥梁钢结构市场较为分散,全球企业数量众多,竞争主要表现在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美国、日本、法国的桥梁钢结构工程企业起步较早,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水平发展较为成熟。数据显示,法国钢桥、钢混组合梁桥占桥梁总量的比例为85%,美国和日本的钢结构桥梁占比分别达到30%、50%,而国内钢结构桥梁的比例则仅有1%的水平。 (二)桥梁钢结构行业国内竞争格局 随着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及桥梁钢结构技术的逐步成熟,我国桥梁钢结构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目前该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按照市场占有率来划分,可以分为三个梯队:一是铁路、公路、船舶系统内大中型国企,如中铁宝桥、中铁山桥、武船重工等,这类企业规模庞大,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领先的技术能力、丰富的工程业绩,具有很强的工程承接能力,直接服务于业主或总承包方,承接了国内大部分的大型、特大型重点桥梁钢结构工程项目,是我国桥梁钢结构行业的第一梯队;二是地方大中型企业,如海波重科、江苏新中泰、嘉顺钢结构等,这类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生产能力和较优的工程业绩、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同时依靠较好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在桥梁钢结构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能够直接参与第一梯队企业的项目竞争,但在特大型桥梁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承接能力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是我国桥梁钢结构行业的第二梯队;三是其他地方性二级分包资质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都较弱,但能依靠其低成本运营、业主低层次需求等获取一些业务,是我国桥梁钢结构行业的第三梯队。 六、 压力容器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压力容器行业发展概况 压力容器是指用于工业生产,以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及储存的生产过程,并能承受压力负荷(内力及外力)的密闭容器。根据市场调研ReportLinker的报告,2019年全球压力容器市场价值约为1,510.15亿美元,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预计到2025年,全球压力容器市场价值仍将达到1,846.68亿美元,在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41%。能源、化工领域的投资增长为近几年金属压力容器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中更突出的因素包括亚太地区发电能力的扩大以及中东地区化工项目的增加。根据《BP2030世界能源展望》,2030年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出口国主要分布在中东、前苏联、非洲、南美洲及中美洲地区,能源进口国主要分布在欧洲、中国、印度、其他亚太国家及北美地区,压力容器市场的区域发展亦会随着地区能源进口增加而进一步发展。 2002年以来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呈持续上升态势,由2016年的340.7万台增长到2021年末的469.49万台。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压力容器登记数量将达493.6万台。 除了国内压力容器的需求量保持稳步上升以外,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由于国内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在人力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近些年全球金属压力容器的制造逐渐向我国转移,特别是在东南沿海一带,其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更便于产品的后期运输安装。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全球金属压力容器设备重要的供应国,在企业数量、产品产量以及产值规模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为了继续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早日实现《中国制造2025》所拟定的目标,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 (二)压力容器行业发展趋势 1、压力容器行业高效节能方向发展 近年来我国颁布一系列针对节能技术和装备的支持政策,《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大力研发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加快应用清洁高效铸造、锻压、焊接、表面处理、切削等加工工艺,实现绿色生产。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强,工业装备制造业需要更加注重在工艺过程中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废料损失,不断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 2、压力容器行业业务一体化方向发展 随着下游客户对生产环节要求的细化,金属压力容器的许多业务都需要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金属压力容器的生产将逐渐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趋向于业务一体化。业务一体化不仅可以简化下游客户的采购流程和降低其采购成本,而且可加强金属压力容器生产商的相互合作,把设备生产者从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共赢关系,并通过分工生产,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提高生产效率。未来,业务一体化趋势将越发明显,国内金属压力容器制造商将逐渐从单一产品向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工程化、整合化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