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第四中学高一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鹤山区第四中学高一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不等式(x+3)(1﹣x)≥0的解集为(  ) A.{x|x≥3或x≤﹣1} B.{x|﹣1≤x≤3} C.{x|﹣3≤x≤1} D.{x|x≤﹣3或x≥1} 参考答案: C 【考点】7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即可得出. 【解答】解:不等式(x+3)(1﹣x)≥0化为(x+3)(x﹣1)≤0, ∴﹣3≤x≤1. ∴不等式的解集为{x|﹣3≤x≤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 2. 在下列各组函数中,两个函数相等的是(    ) A.与 B.与 C.与 D.与 参考答案: D 3. 已知直线l1:ax﹣y+2a=0,l2:(2a﹣1)x+ay+a=0互相垂直,则a的值是(  ) A.0 B.1 C.0或1 D.0或﹣1 参考答案: C 【考点】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直线的垂直关系. 【专题】直线与圆. 【分析】利用直线垂直的性质求解. 【解答】解:∵直线l1:ax﹣y+2a=0,l2:(2a﹣1)x+ay+a=0互相垂直, ∴a(2a﹣1)﹣a=0, 解得a=0或a=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合理运用. 4. 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41,则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 A.k>3? B.k>4? C.k>5? D.k>6? 参考答案: B 【考点】EF:程序框图.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入S的值,条件框内的语句是决定是否结束循环,模拟执行程序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值变化如下表:        K   S    是否继续循环 循环前 1   0 第一圈 2   2         是 第二圈 3   7         是 第三圈 4   18        是 第四圈 5   41        否 故退出循环的条件应为k>4? 故答案选:B. 【点评】算法是新课程中的新增加的内容,也必然是新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应高度重视.程序填空也是重要的考试题型,这种题考试的重点有:①分支的条件②循环的条件③变量的赋值④变量的输出.其中前两点考试的概率更大.此种题型的易忽略点是:不能准确理解流程图的含义而导致错误. 5. 计算sin43°cos13°﹣cos43°sin13°的结果等于(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 【分析】观察所求的式子发现满足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故利用此公式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化简即可求出原式的值. 【解答】解:sin43°cos13°﹣cos43°sin13° =sin(43°﹣13°) =sin30° =. 故选A 1.设a=(1,-2),b=(-3,4),c=(3,2),则(a+2b)·c=(  ) A.(-15,12)  B.0C.-3  D.-11 参考答案: C 7. 若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   )  A(-4,0)     B   [-4,0)       C(-4,0]        D [-4,0] 参考答案: C 8. 完成下列抽样调查,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依次是(  ) ①田传利老师从高一年级8名数学老师中抽取一名老师出月考题. ②我校高中三个年级共有2100人,其中高一800人、高二700人、高三600人,白凤库校长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建议,拟抽取一个容量为300的样本; ③我校艺术中心有20排,每排有35个座位,在孟祥锋主任的报告中恰好坐满了同学,报告结束后,为了了解同学意见,学生处需要请20名同学进行座谈.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参考答案: D 【考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分析】观察所给的3组数据,根据3组数据的特点,把所用的抽样选出来,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观察所给的四组数据, ①个体没有差异且总数不多可用随机抽样法,简单随机抽样; ②个体有了明显了差异,所以选用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 ③中,总体数量较多且编号有序,适合于系统抽样. 故选D. 9.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一条直线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B.若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垂直一个平面,则过这条直线的所有平面都与这个平面垂直 D.若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都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参考答案: C 【考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专题】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立体几何. 【分析】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选项A,B,C的正误,而可以知道选项D中的两直线,可能相交,可能异面,可能平行,从而可判断D错误,这样便可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A.若一条直线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才能得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该选项错误; B.若平面外一条直线平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才能得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该选项错误; C.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该命题正确,∴该选项正确; D.该命题需加上条件,“在同一平面内”,否则这两直线不一定平行,∴该命题错误. 故选:C. 【点评】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空间中直线和直线垂直的概念. 10. 若点P(﹣3,4)在角α的终边上,则cosα=(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cosα即可. 【解答】解:∵角α的终边上一点P(﹣3,4), ∴|OP|==5, ∴cosα==﹣,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的一个内角为,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的面积为   ▲   .   参考答案: 略 12. 若,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参考答案: ,。 13. 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c成等比数列,c=2a,则cosB的值为  . 参考答案: 考点: 余弦定理.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a,b,c,且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可得,b=,c=2a,结合余弦定理可求 解答: 解:∵a,b,c,且a,b,c成等比数列且c=2a b2=ac=2a2, b=,c=2a =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中项的定义的应用,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4. 函数的最大值是               参考答案: 15. 在等式的括号中,填写一个锐角,使得等式成立,这个锐角是  . 参考答案: 40° 【考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分析】先假设所填角为α,再由同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将正切转化为正余弦函数的比值,再由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和正弦函数的二倍角公式可得答案. 【解答】解:设所填角为α cosα(1+tan10°)=cosα()=cosα=1 ∴cosα===cos40° ∴α=40° 故答案为:40° 16. 已知,则             . 参考答案: 0 17. 设直线,圆,若在圆C上存在两点P,Q,在直线l上存在一点M,使得,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参考答案: 圆半径为,从直线上的点向圆上的点连线成角,当且仅当两条线均为切线时,所成的角最大,此时四边形为正方形,边长为,∴对角线,故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有,求出. 点睛: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见方法 (1)几何法:利用d与r的关系. (2)代数法:联立方程之后利用Δ判断.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若直线恒过定点且定点在圆内,可判断直线与圆相交. 上述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几何法,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法适用于动直线问题.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若集合,. (1)若,全集,试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当时,由,得, ∴, ∴, 则, ∴. ()∵,, 由得, ∴,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9. 已知定义域为的单调函数是奇函数,当时,. (I)求的值; (II)求的解析式; (III)若对任意的,不等式恒成立,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解:(1)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 ,所以------------2分 (2)定义域为的函数是奇函数      ------------3分           当时,               又函数是奇函数        ---5分    综上所述      ----6分 (3)且在上单调在上单调递减  ----7分 由得 是奇函数      ,又是减函数   ------------8分      即对任意恒成立 k*s5u 得即为所求----------------10分 略 20. (10分)如图所示,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观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 m,并在点C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求塔高AB.   参考答案: 在△BCD中,∠CBD=180°-15°-30°=135°, 21.  已知函数    (1)判断的奇偶性; w.w.w.k.s.5.u.c.o.m                 (2)若在是增函数,求实数的范围. 参考答案: 解析:(1)当时,, 对任意,, 为偶函数.   ……………3分     当时,,     取,得 ,       ,      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6分w.w.w.k.s.5.u.c.o.m                  (2)设,     ,       要使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必须恒成立.……10分     ,即恒成立.      又,.     的取值范围是.……………12分 22. 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市场调查与预测,A产品的利润与投资成正比,其关系如图①;B产品的利润与投资的算术平方根成正比,其关系如图②.(注:利润和投资单位:万元) ①             ② (1)分别将A,B两种产品的利润表示为投资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该企业已筹集到18万元资金,并将全部投入A,B两种产品的生产,怎样分配这18万元投资,才能使该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其最大利润约为多少万元? 参考答案: (1)根据题意可设,。---------2分 则f(x)=0.25x(x≥0),g(x)=2 (x≥0).------------4分 (2)设B产品投入x万元,A产品投入(18-x)万元,该企业可获总利润为y万元. 则y=(18-x)+2,0≤x≤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