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生产运维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电网生产运维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 一、 智能电网行业行业壁垒 (一)智能电网行业客户资源壁垒 资源壁垒主要系下游客户对服务供应商的品牌认可度。智能电网的下游客户主要为南方电网和国家电网等规模较大的客户,此类客户对服务供应商的规模、业界知名度、技术实力、财务实力、行业经验、售后服务经验有较高要求。进入规模较大客户服务商体系,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渠道拓展,先进入者因经历了长期良好的应用与服务积累,在行业竞争中建立了较好的客户基础,而具有稳定、忠诚的客户群体,短期内新进入者开拓客户存在一定难度。 (二)智能电网行业技术壁垒 智能电网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综合运用软件信息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网络控制与传输技术等,技术门槛较高,一般企业很难全面掌握智能电网所涉及的技术,若依靠自身研发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结合成熟的项目经验,将客户需求、系统设备和运营维护服务转化为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领域的日益广泛,智能电网企业在根据客户需求针对性研发和敏锐把握智能化技术发展动向方面面临更多挑战,本行业的技术门槛将越来越高。 (三)智能电网行业人才壁垒 智能电网企业作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企业,由于技术和人才密不可分,对提供方案设计及运行维护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智能电网人才不仅需要较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知识,也需要对电网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应用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因此,企业是否拥有掌握行业关键技术和相关从业经验并获得相关从业资格的人才,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行业的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四)智能电网行业资金壁垒 智能电网软件开发通常包括项目招投标、方案设计、功能开发、单元测试、验收测试、试运行、验收、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而下游客户主要为付款周期较长的企事业单位,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从项目承揽到方案实施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智能电网企业需要承担金额一定的资金垫付和融资功能。同时,智能电网企业的发展立足于技术创新,技术研发也需要充足的资金保证。因此,从事该类业务的企业须具备一定的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 二、 信息技术行业行业竞争格局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竞争格局 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较多,市场集中度尚不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国内存在3.87万家软件企业,其中大型软件企业3,548家,数量占比为9.18%,业务收入占整体软件行业收入比例为59.70%,行业集中度总体不高。 虽然软件行业整体竞争激烈,但云服务、大数据服务等细分领域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工信部数据,2021年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7,768亿元,同比增长21.2%,高于软件行业整体增速。此外,目前客户对软件企业的多元化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响应速度以及长期服务的稳定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来看,拥有良好客户基础、服务能力和技术实力的软件服务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二)智能电网行业竞争格局 智能电网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业内厂商已经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但整体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国内智能电网企业分为两类,一类为电力系统内部的科研院所和信息化建设单位,行业内竞争格局体现出专业化、市场化的特点。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智能电网向深化应用阶段发展,对智能电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其对用户需求的精细化把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具备细分领域专业优势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其次,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参与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主体将更加多元,行业竞争更加市场化和多元化。 三、 电力机器人发展 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智能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将推动无人巡检、智能运维、人机交互应用的发展。此外,传统的电力运维及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将机器人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通过智能机器人对输电线路、变电站/换流站、配电站(所)及电缆通道实现全面的无人化运维已经成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智能电网战略的推进,电力行业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机器人属于检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开闭所等场所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带电监测。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成立,主要开展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究,并于2004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功能样机。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50亿元。 智能电网行业前景怎么样?随着政策逐步实施,我国已在很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未来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随着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和原有的智能电网设施高度融合与集成,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 智能电网产业链主要分为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用电五个大环节。上游发电环节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中游则包括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三个环节,下游为终端用户,主要分为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和居民用电。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及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根据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2》,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增50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9万千米,变电容量9亿千伏安,存量通道输电能力将提升4000万千瓦以上,新增开工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6000万千瓦以上,电网计划投资额将接近3万亿元。参照第三阶段规划智能化投资12.50%的占比数据,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智能化投资额约为3750亿元。整体来看,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我国智能电网主要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建设运营,以国家电网为主。自2009年实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以来,国家电网投资结构趋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成为建设重点之一,我国电网投资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18年后,我国电网投资开始逐步进行管控,投资额度有所下降,但依旧保持在高位。2021年,国家电网电网实际投资额为4882亿元,南方电网为995亿元,同比分别提高6.0%和9.7%。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体现,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的风口下,智能电网必将开启能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大门,智能电网布局也成为了国家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智能电网的建设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也是新能源和智能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此,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建设,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 十四五期间,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推广绿色交通,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将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 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保护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009-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第一阶段2009-2010年的电网总投资为551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5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 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智能电网设备市场将从62亿元跃升到439亿元,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势头从2019年已经显现,去年中国智能电网公共充电桩的累计充电量同比上涨了189.76%。 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线路复杂度随之增加,叠加如今的双碳大背景之下,电网自动化、智能化等升级需求愈发迫切。现有的电力生产和供应电网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将推动该业务的未来增长。电网必须从众多的分布式来源纳入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中,并能使用点的需求和实时能力与电力供应相匹配。 随着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国已在推动能源消费革命的电能替代化石能源方面、在推动能源供给革命的多能互补微电网建设方面、在推动能源技术革命的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在推动能源体制革命的电力市场建设方面、在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的一带一路电力工程调试试验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技术成果,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市场机遇参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未来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四、 信息技术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一)信息技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近年来我国智慧电网、智慧能源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行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未来如果智慧电网、智慧能源行业相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相关投资减少,将会对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二)电力行业投资减少风险 智能电网行业以电力行业为基础,下游客户主要系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大行业龙头,销售额容易受到两大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投资的影响。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智能电网的投资受到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企业发展战略影响,未来如果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减少电网信息化、智能化投资,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三)信息技术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兴起以及政府对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的政策推动,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扩张期,不断有新企业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五、 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体现,是实施新的能源战略和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互联网+的风口下,智能电网必将开启能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大门,智能电网布局也成为了国家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战略措施。近年来,国内智能电网政策持续加码,助力行业加速发展。 六、 全球及中国智能电网行业现状分析 (一)技术专利 从全球智能电网行业技术专利申请量角度来看,2020年全球专利总申请量达72.2万项左右,同比增长11%,到2021年全球智能电网技术专利申请量增长至81.5万项左右,同比增长12.9%,其中三星的专利申请量最多,约为38.2万项,占比46.9%,仅此于三星专利申请量,国家电网公司的专利申请量约为25.4万项,占比31.2%,除此之外其他公司的智能电网技术专利申请量占比合计为21.9%。 (二)市场规模 据北京研精毕智调研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7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达到850亿元以上,与2020年相比增速为11.6%,预计未来将继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到2025年全球智能电网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00亿元左右。 (三)发电量 在当今全球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能源使用量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根据最新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范围内发电量约为28.5万亿千瓦时,较2020年的26.9万亿千瓦时相比增长约6%。 从全球各地区的电力生产情况来看,亚太和北美地区的发电量占比较高,2021年两者的发电量分别达到14万亿千瓦时和5.4万亿千瓦时,占比全球总发电量的49.1%和19%,其他地区的发电量相比之下较低。 (四)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智能电网行业集中度较低,从整体上来看分布格局较为分散,2021年行业CR5集中度约为35.6%,全球市场参与者包括ABBGroup、C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