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移动护理系统产业市场前瞻

举报
资源描述
医生移动护理系统产业市场前瞻 一、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统计,2020年体外诊断领域在医疗器械细分领域中销售额排名第一,销售额673亿美元,占比达到14.1%。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为890亿元,相比发达国家市场呈现出的增长放缓、平稳发展态势,我国体外诊断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测定试剂盒、防疫物资等产品需求量较大,以生化分析仪、核酸检测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等产品为代表的体外诊断行业营收较高。从2022上半年来看,体外诊断行业整体海外营收占比高达57.98%,其中九安医疗、万孚生物占比分别为98.49%、60.41%。 近年来,不少生物公司开始布局体外诊断,欲分得市场一杯羹。目前体外诊断行业格局以渠道模式和产品模式为主。渠道模式体现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和其他服务商,目前,国内第三方医检市场被迪安诊断、金域检测、艾迪康、达安基因四家龙头企业占约70%左右。由于医学检验的仪器设备、相关检验人员成本较高,因此,行业介入门槛高。一方面,国内虽然仍有持续的诊断检测需求,但不期而至的集采也使得企业再难复制疫情初期暴富的情形。另一方面,奥密克戎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后,抗原自测产品在海外市场走热,拉动国内企业出口及营收增长。本土企业具备生产优势的低值耗材,以及逐渐崛起的监护仪、医用呼吸机、超声等国产医用医疗设备厂商出口比例均在30%以上。 体外诊断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临床应用贯穿疾病预防、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效果评价、预后评估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维护全民健康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体外诊断行业正呈现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纳米技术、新材料技术高度集成、高度融合的趋势,已成为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数量不断攀升,国家对医疗行业分级诊疗、疾病早预防早诊治相关政策的支持,预计在未来五年、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国IVD行业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 热门赛道引领未来发展 当前,在IVD领域,许多细分赛道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我国化学发光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目前其市场规模占免疫诊断市场整体规模的比重已提升至80%以上。考虑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比例已超过90%,预计未来国内免疫诊断市场总体规模以及化学发光产品市场占比还将进一步提升。 我国即时检测(POCT)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终端渗透率较低,潜在市场空间巨大。POCT技术因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结果及时又准确等优点,现已逐步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及患者家庭中。同时,POCT技术还在不断升级,定量、小型、便捷化为其主要发展趋势,应用范围将更广。 在基因测序领域,第一代测序技术(如荧光定量PCR法)存在检测通量较小、耗时较长等不足;第二代测序技术虽然在检测通量方面得到改善,但成本较高、耗时较长等弊端依然存在;第三代测序技术目前已部分启动商业化推广,但尚未达到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应用规模。相比第二代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不需要PCR扩增,可直接对单个分子进行测序;样品制备更简单,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可直接读取RNA序列和包括甲基化在内的DNA修饰结构等,更适用于针对目标性较强的个性化临床应用。基于上述优势,基因测序领域有望成为分子诊断市场增长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三、 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IDF(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糖尿病地图集第10版报告的调查结果,2021年全球共有5.37亿成年人(20-79岁)患有糖尿病,平均每10人中有1人。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6.43亿,到2045年将上升到7.83亿;超过三成的糖尿病成年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糖尿病导致670万人死亡,平均每5秒1人死亡;糖尿病导致至少9660亿美元的卫生支出,这一数字在过去15年中增加了316%;5.41亿成年人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Ⅱ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现有医疗手段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加以改善,并辅以监测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血糖监测作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认证的糖尿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及降低血糖和晚期并发症发生风险等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反映的信息频次及使用方法,《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对5种常用的血糖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毛细血管血糖检测既在医疗机构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也使患者可以借助血糖仪实现自我血糖监测(SMBG)。指南中还强调了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并对Ⅰ、Ⅱ型糖尿病及采用强化或非强化治疗手段的患者监测血糖水平的频次、时点等操作进行了规范。 对于Ⅰ型糖尿病及部分胰岛功能比较欠缺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更为严重,且多发于40岁以下年龄层、甚至20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高频次的血糖监测、严格把控血糖水平的变化对于精准调控药物剂量、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来说至关重要;而对于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尚有存留,一般通过口服药的常规治疗就可达到稳定效果,每周1-2次或更低频次的血糖监控即可满足日常管理的需求。基于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检测频率需求,IDF预计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要进行150次自我血糖监测,而对于Ⅰ型患者则要远超这个水平。我国血糖检测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检测频次有较大提升空间。2020年我国血糖检测的平均渗透率仅有20%,农村人口中更低、仅10%,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渗透率高达90%。在检测频次上也有至少两倍的提升空间。 庞大的糖尿病患者基数催生了血糖监测的市场规模。考虑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庞大群体,随着市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未来我国将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血糖监测渗透率以及使用规范度之间的差距。综合考虑中国糖尿病患者的基数大、检测频次高、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等因素,IDF组织预测,中国血糖监测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12.36亿元,2021至2030年年均复合增速达16.9%。 四、 POCT POCT是指在采样现场进行的、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是体外诊断行业的一个重要细分领域。随着免疫反应和分子生物技术的引进,POCT的使用更为便捷,检测和应用的范围更广,从最初检测血糖、妊娠,扩展到监测血凝状态、心肌损伤、酸碱平衡、感染性疾病和治疗药物浓度(TDM);使用的场所,从事故现场、家庭,延伸到了病房、门诊、急诊、监护室、手术室甚至海关、社区保健站、采血站、私人诊所等;应用的领域已从临床扩展到宠物健康、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禁毒、法医等。 目前,国内POCT在不同领域形成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在药物滥用(毒品)检测系列产品、传染病检测系列产品、生殖健康检测系列产品主要本土企业有:奥泰生物、安旭生物、万孚生物、东方生物、博拓生物等。跨国企业主要有罗氏(Roche)、丹纳赫(Danaher)、雅培(Abbott)等。 五、 体外诊断行业基本风险特征 1、体外诊断行业跨国巨头长期占据中高端市场 近年来,国内即时检测设备生产企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为相关产品的进口替代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国外领先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然而,跨国巨头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前期的研发积累,在品牌、质量、新产品研发等方面保持着领先优势,长期占据着三甲医院等中高端市场。国内大多数即时检测设备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无法有效突破跨国巨头的技术壁垒,实现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进口替代存在一定难度。 2、体外诊断行业国内即时检测设备管理规范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医用即时检测设备的国家标准仅有《即时检测质量和能力的要求GB/T29790-2020》,血糖监测产品还适用2005年1月发布的《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管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9634-2005)。2021年10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1年第12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明确《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管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9634-2021)将于2023年5月1日代替《体外诊断检验系统自测用血糖监测及糖尿病管理产品通用技术条件》(GB/T19634-2005),该标准参照ENISO15197:2015标准制定,提高了产品性能要求。 六、 高端质谱仪器临床新应用在开拓 由于受核心专利、制造工艺、研发成本等因素的影响,高端质谱仪器的国产化率目前尚不足2%。质谱分析作为高端定量检测分析技术,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高通量等优点,近年来在核酸的高级结构鉴定、寡核苷酸与小分子相互作用、DNA损伤与修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国内临床上,该类高端质谱仪器目前主要应用于新生儿遗传病筛查、维生素D检测、微生物诊断、药品检测等领域,并有望服务于更多临床应用场景。此外,微流控芯片、单细胞测序、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微滴式数字PCR、单分子免疫阵列等多种IVD领域新兴技术正在升级发展中。各类技术方法各具特色,应用场景仍在进一步开发中。 七、 产业链 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为体外诊断原料,上游的主要表现为生物制品原料、精细化学原料、精密电子元器件等。体外诊断中游产业链主要为体外诊断仪器和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主要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等,下游的需求主要是来自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血站、其他医疗机构等。 (一)上游产业链 1、市场规模情况 常见的体外诊断的原料主要包括酶、抗原、抗体等体外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我国近些年体外诊断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体外诊断原料的市场需求也相应的快速扩大,整体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2亿元,2016-2021年的CAGA为29%,保守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45亿元。整个行业的上游产业链呈现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IVD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IVD企业的百花齐放,另外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未来我国IVD的前景也是非常的美好。 2、上游原料进出口市场 从整个市场格局而言,进口的上游原料产品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2021年,进口产品市场规模为107亿元,占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88%;国产产品市场规模为15亿元,市场的盘子比较小,但是整体的增长速度是要快于进口的,随着我国国家政府扶持以及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地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预计2024年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达27亿元,虽然进口仍然占据着主流的市场,但是其走势仍然会像生免一样,走向,当下,生免正当时,而上游原料还是绝大多数以进口的居多,也侧面的反映了我国在源头上被,只有掌握了源头,才能掌握IVD的中下游。 3、竞争格局 体外诊断试剂的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基本被跨国企业所垄断,比如Hytest的心肌标志物的原料(于2021年9月被迈瑞收购),Meridian的寄生虫、真菌检测原料,龟甲万的糖化血红蛋白原料等,这些都是掌握在进口的企业中。而国内以试剂原料作为主营业务的领军企业是菲鹏生物,目前在原料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市场的菲鹏,诺唯赞等企业,都是我国IVD上游原料的后起之秀,相信他们的发展,会为我国IVD的上游带来全新的竞争格局。 (二)中游产业链 1、体外诊断试剂市场 自从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POCT(即时检验)因为其便利性,体积小巧,操作简单等进一步展现了其优势所在,在出入境、机场、火车站、基层医疗单位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操作的简易性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冠检测的需求亦推动了POCT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的抗原,更是把POCT推向了一个高峰。2016-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