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可行性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 加强社区养老综合服务功能建设 依托既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饭桌等,在乡镇(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形成适度普惠、就近便捷、多元供给的社区养老服务格局。 二、 养老服务的指导思想 着力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标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加强养老服务监管,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便捷可及的专业化、亲情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三、 养老服务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以满足全市老年人需求为基础,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失能失智老年人、经济困难老年人为侧重点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社区老年人就近享受便捷的居住、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连续照顾服务初步实现。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多业态实现融合发展,养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加大。 (一)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 完善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实施机制,规范城企联动机制,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健全。 (二)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保障作用,深化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改革,坚持把标准化、规范化作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加强全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着力推进机构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丰富便捷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健全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社区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60%的乡镇(街道)至少有1所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心)。 (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成效凸显 初步形成养老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康复辅具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医养康养融合、文旅养老、智慧养老等健康养老新兴业态不断涌现。 (五)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我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信息平台,增加相关功能模块,对接民政部金民工程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 四、 养老服务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1、人口老龄化发展将养老推向关注的焦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就已经占到10%,65岁以上人口占到7.3%,标志着我国已步入了老龄化国家。 2、亚健康群体的激增将养生推向公众的视野 空气污染、水泥森林等生活环境恶化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从2011年底至今,我国北京及周边河北、山西等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下降并无明显改善趋势,PM2指标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生活节奏的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和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劳死等现象引起社会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并将目光集中在养生产业以希冀实现亚健康预防、治未病、促长寿的健康目标。 (二)经济背景 201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约为6767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根据相关经济理论,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之间的阶段是物质需求爆发性膨胀的阶段,居民消费结构迅速转变的阶段,人们对品质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3月28日,中国高净值人群(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已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个人资产达到亿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按照消费者行为理论,收入的增加会使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向右平移,这就意味着,中产阶层追求生活品质提升、健康关怀等高层次生活要求,必然带动旅游休闲、养老养生产业快速发展。在整体消费不断提高的过程中,老人的消费也不断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人均年消费额在4000元,全国老年人消费额在3200亿元,而且老年人的生活收入在较稳定地增长,有着大量的空闲时间,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的需求市场,老年市场。 (三)社会文化背景 传统的养老方式多为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居家养老方式。但是,在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的今天,大量出现的四二一家庭和空巢家庭使得单纯依托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其社会需求,同时新的养老养生需求动机强烈。恰逢其时,社会物质水平的极大丰富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状况得以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转变。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老龄群体,其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较之以往都有一定的改善,逐渐追求养生、自立、想成为自己的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想增长见识以丰富人生阅历,或缺失归属感的老人希望亲近自然与生命为邻。老龄人口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收入与其心理需求共存,使得养生养老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五、 养老服务发展趋势 由于中国出生率的大幅下降和预期寿命的不断增加,老龄化进程呈现加快趋势。养老产业的潜在需求取决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的需求释放。随着未来5-10年建国后第二次婴儿潮一代逐渐进入老年,中国老龄化进程将会进一步加速,养儿防老的家庭模式愈发难以维系,养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国家养老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在不断的提升。此外,老年人的消费观正发生转变,现在的开放老年人正在逐步抛弃为了下一代,自己无所谓的传统观念,开始朝着向健康、养生、积极、进取、乐观的思维转变。老年用品市场将会发展得越来越迅速。 由于中国传统孝文化,老人们不愿意离开家养老,居家养老仍将是未来主流的养老模式,提供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照顾陪伴、健康教育等的养老企业将最为符合当前迫切的服务需求。互联网+的养老公司面对的居家养老服务蓝海市场未来弹性会更大。此外由于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医疗、健康、家政等服务,未来对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布局医疗器械、康复器械、远程医疗以及护理培训等领域的公司未来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在信息技术持续给社会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是对养老困境的。失能、痴呆等无自理能力,以及需康复治疗和日常护理的老年人是机构养老的刚需。随着中国老龄化加速,失能老人比重也将持续增加。 六、 养老服务面临的机遇 (一)自治区指明健康养老新方向 提出健康养老,着力打造康养福地,为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发展契机。 (二)我市形成养老产业新动力 我市聚力发展养老产业,有利于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创造养老服务就业岗位,聚合养老产业发展新动力。 (三)提供新型养老模式新思路 智慧养老、医养结合、文旅养老、多样健康管理等模式不断推出,银发经济文旅养老老年文娱等养老焦点不断涌现,为发展新型养老服务产业注入了活力、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思路。 (四)数字信息技术赋能养老服务新发展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成为推进养老服务改革的重要手段,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好解决方案。 七、 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社区资金不足,来源不稳定,资金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资金是社区养老的重要保障。没有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一切计划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目前社区还没有很好地启动利用社会筹资和个人捐赠机制。因此,社区资金主要以自筹为主,这既消耗了社区集中于专项养老事业的精力,也使得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非常有限并且不具有稳定性。 (一)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覆盖面窄、内容单一 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主要关注的是作为民政帮扶对象的老人,都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老年人。而对于大多数低龄老人、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往往没有受到关注。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偏重于日常生活照顾,满足老年人在身体健康与物质方面的需求,而对于老年人个性化服务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明显不足。这也是我国在社区养老服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扩展社区养老服务对象,如何扩展服务内容,这是当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仅要让老年人身体健康,更重要是心灵的健康与安慰。 (二)服务管理效率低,服务人员欠缺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不能够及时的收到反馈及时改正,同时也不能及时地安排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这就得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效率很低。同时,因为薪酬回报和社会地位低,养老服务队伍也极其不稳定,流动性较高。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社区养老服务效果不好。 (三)社区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管不足 养老服务评估是由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标准,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精神、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等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工作。成海军认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并且有利于合理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四)政策扶持力度弱,优惠政策落实难 整体上来看,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少力度弱。不同部门制订的政策由于相互间缺少沟通,不可避免地会使社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八、 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方向 我国的现代养老产业刚刚兴起,国家在政策方面持支持和鼓励态度。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近年来,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家庭赡养与扶养、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优待、宜居环境、参与社会发展等方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老人体面养老。18个省份出台了高龄补贴制度,22个省份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借、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乡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文化体育活动、日间照料、疾病护理与康复等服务设施和网点,就近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财政、税费、土地、融资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兴办、运营养老、老年人日间照料、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设施。逐步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依法规范用工,促进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发展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为实现国民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