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洪水庄乡洪水庄村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津蓟县洪水庄乡洪水庄村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钍的原子可发生下列放射性变化:→+ A.X的氢氧化物是一种强碱    B.X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C.X的碳酸盐难溶于水        D.X的最高化台价为+2价 参考答案: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根据已知元素的性质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通过元素周期律比较即可。难点是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1)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ⅠA族或第Ⅱ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ⅡA族;(2)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ⅦA族~第Ⅲ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ⅥA族; 2. 下列区分Fe(OH)3悬浊液和Fe(OH)3胶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静置片刻出现分层现象的是Fe(OH)3胶体 B.用放大镜观察,颗粒大小为1~100nm的是Fe(OH)3胶体 C.用光束照射,能产生丁达尔现象的是Fe(OH)3胶体     D.看颜色,有色的是Fe(OH)3胶体 参考答案: C 略 3. 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与Z的核电荷数之比为3∶4,X、Y、Z分别与氢元素形成氢化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Z是第二周期IVA族元素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 Y﹥X C.非金属性:X﹥Y﹥Z D.X、Y、Z的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参考答案: B 略 4. KClO3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有关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1 B.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盐酸既体现酸性,又体现还原性 D.转移5mol电子时,产生67.2L的Cl2 参考答案: D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所以氯酸钾是氧化剂、浓盐酸是还原剂,再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1价变为0价,被氧化的元素和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之比5:1,故A正确; 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氯酸钾、浓盐酸是还原剂,所以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该反应中HCl中Cl元素部分化合价不变、部分化合价升高,所以盐酸体现酸性和还原性,故C正确; D.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计算气体体积,故D错误; 故选D. 5. 常用一些图案标示危险化学品,化学物质与其图案标识相符的是(  ) A.氮气   B.铜片   C.浓盐酸 D.浓硝酸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试剂的分类. 【分析】A.氮气不能燃烧; B.铜单质只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 C.浓盐酸不能燃烧; D.浓硝酸有腐蚀性. 【解答】解:A.氮气不能燃烧,不是易燃气体,故A错误; B.铜单质只有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不是氧化剂,故B错误; C.浓盐酸不能燃烧,不是易燃液体,故C错误; D.浓硝酸有腐蚀性,是腐蚀品,故D正确; 故选:D. 6.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是    (    )   A.酒精    B.氯化钾晶体        C.液态氯化氢    D.熔融态的氢氧化钠 参考答案: D 略 7. 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①16H++10Z-+2===2X2++5Z2+8H2O ②2A2++B2===2A3++2B- ③2B-+Z2===B2+2Z-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 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Z2>B2>A3+ D.X2+是的还原产物 参考答案: B 解析:在反应①中,Z-作还原剂,作氧化剂,X2+是还原产物,Z2是氧化产物,还原性Z->X2+,氧化性>Z2;在反应②中,A2+作还原剂,B2作氧化剂,还原性A2+>B-,氧化性B2>A3+;在反应③中,B-为还原剂,Z2为氧化剂,B2为氧化产物,Z-为还原产物,氧化性Z2>B2,还原性B->Z-。 8.  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CaCl2           B.KOH         C.H2O          D. H2SO4 参考答案: B A中Ca2+、Cl-间形成离子键; B中K+、OH-间形成离子键,OH-内氢、氧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C中氢、氧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D中氢、硫、氧原子间形成共价键; 9. 实验室需配制一种强酸溶液500mL,c (H+)=2mol/L,下列配制方法可行的是(       ) A.取100mL5mol/LH2SO4,加入400mL水 B.取200mL5mol/LHCl,加水稀释至500mL C.取200 mL5mol/LH2SO4,加水稀释至500mL D.取100 mL5mol/LHNO3,加水稀释至500mL 参考答案: B 略 10.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 溶液中溶质微粒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C. 溶液中分散质微粒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微粒不能透过滤纸 D. 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分散系不带电,是胶体粒子吸附带电离子,故A错误; B.离子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微粒是阴阳离子,胶体粒子可能不带点,如蛋白质胶粒,故B错误;C.溶液中溶质粒子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故C错误; D.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故D正确,故选D。 11. 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每百吨He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 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He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e和He是同一种核素    B. He和He互为同位素 C. He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它失电子能力较强 参考答案: B 略 12. 在某两烧杯溶液中,各含有大量以下六种离子Cu2+、OH-、CO32-、Mg2+、K+、NO3-中的三种,已知乙烧杯溶液呈碱性,则甲烧杯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Cu2+、Mg2+、K+    B. Cu2+、Mg2+、NO3- C. Cu2+、K+、NO3-    D. Mg2+、K+、NO3-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乙烧杯溶液呈碱性,确定乙烧杯溶液含有OH-,与之反应的离子在甲溶液中,再根据离子不能共存通过甲溶液离子反过来确定乙溶液成分,最后根据溶液电中性确定其它阴离子或阳离子,据此解答。 【详解】乙烧杯溶液呈碱性,说明有大量OH-,则与OH-发生反应的Cu2+、Mg2+不能存在乙溶液中,应该在甲溶液中;由于CO32-与Cu2+、Mg2+会发生沉淀反应,不能共存,CO32-应该在乙溶液中。溶液呈电中性,则甲溶液还要还要阴离子,所以只能含有NO3-,则乙溶液中还要含有K+,所以甲烧杯溶液含有Cu2+、Mg2+、NO3-,乙烧杯溶液含OH-、CO32-、K+,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成分的确定的知识。溶液呈电中性及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本题判断的关键,突破口是乙烧杯溶液呈碱性,含大量的OH-。 13. 将30 mL 0.5mol/L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 mol/L       B.0.03 mol/L      C.0.05 mol/L          D.0.04 mol/L 参考答案: B 14. 下列实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金属性强弱 B.在MgCl2与AlCl3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性强弱 C.根据氯气能在溴化钠溶液中置换出溴单质,判断氯比溴的非金属性强.  D.根据H2SO4能和Na-2CO3反应生成CO2,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又生成 H2SiO3,则说明其非金属性:S>C>Si 参考答案: B 略 15. 关于O2和SO2两种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质量相等时,其分子数相等        B.两者质量相等时,其原子数相等     C.同温同压时,两者密度之比为1∶2  D.同温同压时,同体积气体所含原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形成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检验假设、表达或交流结果等.某同学欲用如图装置可用来探究浓硫酸与木炭粉的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请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木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②中品红溶液A的作用是 ______ .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是______品红溶液B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 。 (4)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不能检出的物质是 ______。 (5)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不能检出的物质是 ______。 参考答案: (1)C+2H2SO4(浓)2SO2↑+CO2↑+2H2O    (2)检验有无SO2生成   除去生成的SO2气体    检验SO2是否除尽    (3)CO2、SO2    H2O    (4)CO2、SO2    (5)H2O 【分析】 根据碳与浓硫酸反应的反应原理分析解答;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分析解答。 【详解】碳与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通过无水硫酸铜吸收生成的水,A装置中检验SO2的生成,通过高锰酸钾除去SO2,B装置中检验SO2是否被吸收完全,再经过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1) 碳与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2H2SO4(浓) 2SO2↑+CO2↑+2H2O, 故答案为:C+2H2SO4(浓)2SO2↑+CO2↑+2H2O; (2) 品红溶液A的作用是检验有无SO2生成,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除去生成的SO2,品红溶液B的作用是检验SO2是否除净, 故答案为:检验有无SO2生成;除去生成的SO2气体;检验SO2是否除尽; (3) 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②可以检验并除去二氧化硫,①可以检验水的存在,但是不一定是混合气体中的水,③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为:CO2、SO2;H2O; (4) 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通过①可以确定水的存在,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验证SO2和CO2, 故答案为:CO2、SO2; (5) 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②可以检出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并可以将二氧化硫除净,③检验出的是二氧化碳,但是①检验时一定会有水,由于通过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后会接触水,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