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蒙古族高级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蒙古族高级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科学家将一种细胞的最外层进行化学分析,得到糖类、磷脂、蛋白质,由此可以判断该细胞 A.蓝细菌细胞B.月季细胞C.肌肉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 参考答案: C 2. 下图为常见的几种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判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途径2、5、6都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生殖类型上来看,2、5、6分别属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B.途径3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只有途径4使用了化学试剂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以诱发其发生染色体变异 D.6条途径最终都能获得作物新品种,但能产生出新物种的途径只有4、5 参考答案: D 3. 高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主要是指( ) A.通过薄壁细胞的动输过程 B.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的运输方向 C.需能的主动运输方式   D.1~2.4 m/h的运输速度 参考答案: C 4. 用生长素处理获得无籽番茄和用多倍体育种获得无籽西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处理获得番茄无籽的变异属于不能遗传的变异 B.无籽番茄植株扦插后长出的植株仍结无籽果实 C.三倍体西瓜无籽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        D.无籽番茄属于单倍体植物 参考答案: B 5. 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工程中的蛋白质分子设计 A.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少数氨基酸的替换    B.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分子进行拼接组装 C.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开始设计全新蛋白质    D.设计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核苷酸序列 参考答案: B 6. 对人红细胞和人造磷脂双层小胞(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比人造小胞更容易吸收葡萄糖       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相同 C.人造小胞吸收葡萄糖和乙醇的方式不同     D.人造小胞比红细胞更容易吸收乙醇 参考答案: A 7. 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 A.葡萄糖 B.糖原 C.纤维素 D.核糖 参考答案: C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其中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是乳糖(二糖)和糖原(多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有果糖(单糖)、麦芽糖和蔗糖(二糖)、纤维素和淀粉(多糖). 【解答】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具有、而植物细胞中不具有的糖,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而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多糖,C正确; D、核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D错误. 故选:C.   8.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以利于组织细胞的有氧呼吸 B. 制作酸奶应保持适当通气,以利于乳酸菌的繁殖 C. 蔬菜水果应零下低温保存,以降低有机物损耗 D. 疏松土壤,以促进农作物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 参考答案: D 【分析】 1、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制造无氧环境,从而抑制破伤风杆菌的代谢;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水果储存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详解】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A错误;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不能通气,B错误;蔬菜水果应零上低温保存,C错误;疏松土壤的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有利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理解联系实际,对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9.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是组成核酸成分之一 B. ATP水解反应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C. ATP中的糖和RNA中的五碳糖是相同的 D. 人在激烈运动的状态下,细胞中ATP含量远低于ADP 参考答案: C 【分析】 ATP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 【详解】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A错误;ATP水解反应一般与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反应一般与放能反应相联系,B错误;ATP是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其中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RNA由含氮碱基、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因此ATP中的糖和RNA中的五碳糖是相同的,C正确;在人体内,ATP的含量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恒定的。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的ATP合成速率加快,同时ATP的水解速率也会加快,二者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不管是安静还是剧烈运动,ATP和ADP的含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不同的是ATP与ADP相互转化的速率不同而已。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 B.要选择由多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 C.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 D.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参考答案: A 11. 下列有关设计试管婴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合适的胚胎的处理问题是设计试管婴儿所引发的主要问题之一     B.设计试管婴儿利用了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     C.设计试管婴儿必须得到政府的审批而试管婴儿则不需要,这是因为前者技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后者技术上已经很成熟     D.若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用于设计婴儿性别也是该技术引发争议的原因之一 参考答案: C 12. 下列关于小生态瓶设计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生态瓶制作完成后,应避免安放在阳光直射处 B.生态瓶中只放入河水和小鱼、不放入沙子,也可构成一个微型生态系统 C.生态瓶中的生物之间最好不存在捕食关系,否则稳定性就差 D.生态瓶制作完成后,一般要避光存放 参考答案: A 13. 2008年,在重庆武隆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 参考答案: C 14.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每次划线时,都要用接种环去沾取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其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参考答案: D 略 16. 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个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单侧照光(如图),下列实验结果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参考答案: A 17.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在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     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参考答案: D 18. 参考答案: D 19. 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 等培养基冷却至50 ℃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 待平板冷却凝固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参考答案: A 【分析】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不能颠倒。牛肉膏容易吸潮,所以当牛肉膏融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待培养基冷却至50℃时,用手触摸锥形瓶刚刚不烫手,并且培养基处于融化状态时进行倒平板。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还需要倒置。 【详解】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A错误;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水,加热,B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C正确;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l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以防止水蒸气凝集滴入培养基,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重点考查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要求考生掌握培养基的制备步骤及相关的操作,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0. 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査,结果如图所示(注:4~12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 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 D. 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参考答案: C 【分析】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2、分析题图: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详解】由图可知,该林区猕猴种群中,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因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错误;调查时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其种群数还未达到环境容纳量,B错误;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低,与雄性因争夺王位和配偶死亡率较高有关,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不能说明性别比例为1:1时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5个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1. 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 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 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 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参考答案: B 【分析】 依题文可知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