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普遍存在于皮下和大网膜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生物大分子,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DNA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元 参考答案: C 2. 下图所示细胞中的染色体中为同源染色体的是 A.a与b和a与c B.b与c和b与d    C.a与c和a与d D.a与d和b与c 参考答案: D 3.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 A 4. 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 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 参考答案: B 5. 下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免疫调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进行了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 (2)人体患天花、伤寒等疾病后,终生不再感染。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消灭病原体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文字、数字序号表示)。 (3)细胞G的名称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外来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与________过程有关(填图甲或图乙)。 (4)在抗原、淋巴因子、溶菌酶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E  BCE  (2)(2分) (3)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释放抗原(2分)       图乙  (4)抗原、基因(2分) 6.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蓝藻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 C.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和三个高能磷酸键 D. O2 进入肝细胞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TP 参考答案: B 7.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养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 ①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②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 ③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花体细胞,再进行组织培养 ④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注射到棉花子房,并进入受精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参考答案: C 8. 一个分子ADP中包含有    A. 一个腺苷、二个磷酸基团和一个高能磷酸键  B. 一个腺苷、二个磷酸基团和二个高能磷酸键 C.  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和一个高能磷酸键    D. 一个腺嘌呤、二个磷酸基团和一个高能磷酸键 参考答案: A 9.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 D.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参考答案: C 解析:图中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4是CO2。A项中5代表的是呼吸作用;B项中①②③与④是以CO2形式进行传递的。D项中①、②、③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群落的不同生物之间循环。 10. 一个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用这个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该细菌体内蛋白质含有32S,DNA含31P.该细菌裂解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任取一个子代噬菌体进行检测,其可能的结果是(  ) A.外壳只含32S,核心内含32P和31P B.外壳只含32S,核心内只含有32P C.外壳含35S和32S,核心只含31P D.外壳只含35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 参考答案: A 【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中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外壳中只含32S.但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子代噬菌体均含有31P,有少数含有32P. 故选:A.   11. 多起酒后驾车造成特大交通事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醉酒之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以上生理活动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 A.大脑   脑干    小脑             B.大脑  大脑  脑干 C.大脑   下丘脑  小脑             D.大脑  小脑  脑干 参考答案: A 12. 下图是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虚线部分总称为            ,其中A代表          。 (2)图中E系统的名称为 。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C02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系统和          系统。 参考答案: 13.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健康人的汗液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 B.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的小动物往左下角移动,为使小动物出现在视野中央,则临时装片应往右上角移动 C.硫酸铜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证明铜离子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 D.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植物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B 15. 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的哪种性状一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A.优良性状  B.隐性性状       C.显性性状     D.相对性状 参考答案: B 16. 医生给一位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肾脏,但是几周后,这个移植的 肾脏却因免疫反应而坏死,在这个免疫反应中,移植的肾脏属于         A.病原体    B.吞噬体    C .抗原    D.抗体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一个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B.通过注射青霉素来抑菌属于被动免疫 C.胰岛素能促进有关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D.肌细胞膜上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也是一种通道蛋白 参考答案: B 略 18.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参考答案: B 19. 韭菜的体细胞中含有32条染色体,这32条染色体有8种形态结构,韭菜是: A.二倍体        B.四倍体        C.六倍体      D.八倍体 参考答案: B 20. 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猫,这只小猫毛色花白,看上去完全不像生养它的斑猫妈妈,也不完全像为它提供细胞核的基因猫妈妈。对该克隆猫毛色的解释合理的是(  ) ①发生了基因突变 ②提供卵细胞的雌猫细胞质基因进行了表达 ③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代孕花斑猫妈妈的基因进行了表达 A.①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21. 右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有关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转录和翻译发生的部位相同   B.转录需要以信使R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一段双链DNA中含有600个碱基,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链最多含氨基酸200个   D.复制时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A与T配对,G与C配对 参考答案: D 23. 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  (   ) A.小鼠    B.玉米    C.肺炎双球菌    D.酵母菌 参考答案: C 24. 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食物缺碘—生长激素  B.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 C.过度饥饿—胰岛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 B 25. 20世纪90年代,乌干达木薯业遭到了病害的毁灭性打击。科学家究其原因发现,是一种新的病毒引发的疾病,而这种新病毒是由两种已知病毒重组产生的。这一事实有力地支持了下列哪一观点(  ) A.转基因生物有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B.导入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有可能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某些细菌或病原体杂交,从而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 C.转基因植物的抗除草剂基因,有可能通过花粉传播而进入杂草中,使杂草成为除不掉的“超级杂草” D.抗虫棉能抵抗棉铃虫,但随着棉铃虫抗性的增强,抗虫棉有可能被淘汰 参考答案: B 26.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多倍体的产生不需要经过隔离 C.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B 27. 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参考答案: C 28. 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⑦代表实验步骤。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