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第一七七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北京第一七七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盐酸,蒸发 ②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③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 NaNO3 CaCO3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①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可除杂,故正确;②铁可置换出铜,生成硫酸亚铁,可除杂,故正确;③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除杂,故正确;④生成氯化钙,生成新杂质,可直接用过滤的方法,故错误;故选D。 2. (不定项)X、Y、Z均是短周期元素,X、Y处于同一周期,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 Z-,Y+和Z-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    B. 单质沸点:X>Z>Y C. 离子半径:X2->Y+>Z-    D. 原子序数:X>Y>Z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X、Z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X2-和Z-,则X为第ⅥA族元素,Z为ⅦA族元素;Y+和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Y在Z的下一周期,则Y为Na元素,Z为F元素,X、Y同周期,则X为S元素, A、X、Y、Z分别为S、Na、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1、7,故A错误;B、常温下Na、S为固体,F2为气体,Na的熔点较低,但钠的沸点高于硫,顺序应为Na>S>F2,故B错误;C、Na+、F-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应为F->Na+,故C错误;D、X、Y、Z原子序数分别为16、11、9,原子序数:X>Y>Z,故D正确。 3. 下列有关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苯的分子式为C6H6 ,其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内        B、苯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其碳原子间存在两种化学键 C、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参考答案: B 略 4. 2004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批示:严查安徽“杀人奶粉”。经检测“杀人奶粉”中蛋白质、钙、磷、锌、铁等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参考答案: C 略 5. 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缆在信息产业中有广泛应用,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B.可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C.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小苏打做发泡剂 D.小型游泳池通常使用次氯酸钠溶液而非氯气来消毒池水 参考答案: A 略 6. “粗盐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 B. 蒸发到析出晶体时才需要用玻璃棒搅拌 C.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 D. 待溶液蒸干后即可停止加热 参考答案: C A.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A错误;B.蒸发过程中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事故,故B错误;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C正确;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晶体时就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也可加入BaCO3固体和NaOH溶液来除去,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7. 下列反应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 △     A. NH4Cl == NH3↑+ HCl↑                 B. NH3 + CO2 + H2O == NH4HCO3 C.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D.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参考答案: D 略 8. 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  B.产生白色沉淀  C.产生红褐色沉淀  D.产生无色气体 参考答案: BD 9. 将1 mol CH4和适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甲烷和氧气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1 kPa,120℃),其总质量为72 g,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4 g/mol B.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恢复至(101 kPa,120℃),则压强变为原来的1/3 C.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全被吸收,若通过浓硫酸,则不能被完全吸收 D.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为56 g 参考答案: C 略 10. 实验室有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BaCl2 0.2 mol·L-1”的字样,下面对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制500mL该溶液,可将0.1 mol BaCl2溶于500mL水中 B. Ba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 mol·L-1 C. 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2 mol·L-1 D. 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A.溶剂体积为500mL水,A结论错误;B.Ba2+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2 mol·L-1; 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4mol·L-1B错误;C.将该瓶溶液稀释一倍,则所得溶液的c(Cl-)为0.2mol·L-1×2×v/2v="0.2" mol·L-1; C正确;D.从试剂瓶中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D错误; 11. 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A. PH3                       B. SiH4           C. HCl                   D. HF 参考答案: D 略 12. 已知有反应2NO+O2=2NO2。今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molNO和molO2。反应后容器中的氮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        A.a/b             B.a/2b     C.a/(a+2b)   D.a/(2a+2b)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l-→Cl2      B.  Fe3+→Fe2+       C. CuO→Cu      D.H2SO4→BaSO4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分离的是(  ) A.CaO和KCl B.CuO和NaCl C.BaSO4和CaCO3 D.NaCl和AgNO3 参考答案: B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分离,可知混合物中一种物质不溶于水,一种可溶于水,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均溶于水,且CaO与水反应,不能溶解、过滤分离,故A不选; B.CuO不溶于水,NaCl溶于水,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操作顺序分离,故B选; C.二者均不溶于水,故C不选; D.二者溶于水发生反应生成AgCl沉淀,不能分离,故D不选; 故选B. 1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瓶溶液,标签上标有“CaCl20.1mol·L-1”的字样,下面是该小组成员对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配制1L溶液,可将0.1mol的CaCl2溶于1L水 B. 取少量该溶液加水至溶液体积为原来的二倍,所得溶液c(Cl?)=0.1mol·L-1 C. Ca2+和Cl-的浓度都是1mol·L-1 D. 取该溶液的一半,则所取溶液c(CaCl2)=0.05mol·L-1 参考答案: B 【详解】标签上标有“CaCl2 0.1mol?L-1”的字样,即在1L的溶液中含0.1molCaCl2; A.将0.1mol CaCl2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不是1L,无法计算浓度,故A错误; B.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mol/L,将溶液稀释一倍,则浓度减半,故稀释后Cl-的浓度应为0.1mol/L,故B正确. C.在CaCl2中,Ca2+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浓度之比也为1:2,故Ca2+的浓度为0.1mol/L,而Cl-的浓度应为0.2mol/L,故C错误;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浓度与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无关,故D错误; 答案: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顺序):空气进入 g ,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装置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NaOH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h     e    f    a(或b)   b(或a)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Ⅰ装置 试题分析: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和钠加热反应生成过氧化钠,需要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把空气通过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再通过装置Ⅲ吸收水蒸气,通过装置Ⅰ加热钠和氧气反应,连接Ⅱ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Ⅰ,得不到纯净的过氧化钠; 解析:依据上述分析, (1)装置 Ⅳ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装置Ⅳ中盛放NaOH溶液; (2)依据上述分析,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g,h接e,f接a,b接c。 (3) 连接Ⅱ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Ⅰ; (4)实验时先通入足量空气后再进行加热,避免生成的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钠等杂质。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某温度时,在3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开始至2min末,X的反应速率为                       ;     (3)该反应是由         开始反应的。(?正反应?逆反应?正逆反应同时。) 参考答案: (1)在时间为3min钟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