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营镇回族乡营镇回族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营镇回族乡营镇回族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③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氨水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C 略 2.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 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少6.5 g 参考答案: C 略 3. 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1 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 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 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参考答案: C 略 4. 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      B.该过程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      C.每1 mol NO3—发生氧化反应,转移8 mol e—      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 ===Fe3+ 参考答案: C 略 5. 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离子组是(  )                                                                      A. K+、Na+、、NO3—             B. Na+、SO42-、Cl-、ClO- C. H+、Mg2+、SO42-、NO3—              D. Ag+、K+、NO3—、Na+ 参考答案: B 略 6. 我国科学家通过测量SiO2中26 Al和10 Be两种元素的比例来确定“北京人”的年龄,这种测量方法叫铝铍测年法。下列关于26 Al和10 B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0 Be和9 Be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 B. 10 Be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比质子数多 C. 5.2g 26 A13+中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2×1023 D. 26AI和26 Mg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相同 参考答案: C 【分析】 A. 10 Be和9 Be互为同位素; B. 10 Be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10-4=6; C.结合n=、N=nNA计算; D. 26Al和26 Mg的质子数分别为13、12,中子数分别为13、14,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详解】A. 10 Be和9 Be互为同位素,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 10 Be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10-4=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 5.2g 26 A13+中所含的电子数约为×(13-3)1. 2×1024,故C错误; D. 26Al和26 Mg的质子数分别为13、12,中子数分别为13、14,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选C。 7.  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 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参考答案: D 略 8. 从化学视角认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D.用铁制自来水管与铜制水龙头连接使用时,连接处的铁水管锈蚀更快 参考答案: C 略 9. 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 A.a=b    B.a=2b C.2a=b   D.a=5b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20g 2H2O含有的中子数目为10 NA C.1 molCl2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0.5 NA个CCl4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参考答案: A 略 1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用于治疗胃溃疡病人的胃酸过多症 B.电解从海水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可获得金属钠 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 D.铝制容器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但可长期盛放腌制食品 参考答案: C 考点:钠的重要化合物;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铝的化学性质;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A、小苏打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患胃溃疡的病人,为防止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来治疗; B、电解食盐水会获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C、金属铜可以和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铜离子. D、金属铝既能和酸之间反应又能和碱之间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反应,据此回答; 解答:解:A.小苏打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患胃溃疡的病人,为防止胃壁穿孔,不能服用小苏打来治疗,因为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造成胃部气胀,易造成胃穿孔,故A错误; B、电解食盐水会获得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可以获得金属钠,故B错误; 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板,故C正确; D、金属铝既能和酸之间反应又能和碱之间反应,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食品,也不能长期盛放腌制食品,里面有氯化钠溶液,会形成原电池而使铝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应用是化学的考查热点,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关键,较简单. 12. 在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①过量的锌与浓硫酸反应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N2在工业生产条件下③过量的浓盐酸与碳酸钙反应④过量的乙酸和少量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⑤过量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⑥过量的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 A.②③④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可逆反应,二是物质的性质与浓度有关,例如某些酸在浓度较大时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当浓溶液时可以发生反应,但随着反应的消耗,变成稀溶液往往就不具备继续反应的性质. 解答:解:①锌不论与浓硫酸还是稀硫酸都能反应,一种物质过量时,另一种能完全反应; ②合成氨是一个可逆反应,无论如何充分反应,都不能完全反应而达到百分之百; ③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当盐酸过量时,碳酸钙完全反应而溶解,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④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发生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情况; ⑤浓盐酸反应到最后变成稀盐酸了,无法完全反应,浓盐酸中H+和Cl﹣的浓度大,还原性强,在加热条件下能被MnO2氧化,生成Cl2;随反应进行,H+和Cl﹣的浓度逐渐减小,还原性逐渐减弱,当达到一定程度时,MnO2就不可以氧化Cl﹣了.因此二氧化锰和稀盐酸不会反应; ⑥与⑤一样道理,铜无法与稀硫酸反应,无论铜怎么过量,都不能完全消耗完硫酸. 即②④⑤⑥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本题的可逆性和浓度问题. 13. 碘是卤素中原子半径较大的元素,可能呈现金属性.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个结论的是 A.     已经制得了I2O5等碘的氧化物 B.     在IBr、ICl等卤素互化物中碘元素表现正价 C.     已经制得了I(NO3)3、I(ClO4)3·2H2O等离子化合物 D.     碘(I2)易溶于KI等碘化物溶液,形成I3- 参考答案: C 14.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Na2CO3和NaHCO3,混合物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A.取a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b克 B.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b克固体 C.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b克 D.取a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b克固体。   参考答案: C 略 15. 向含MgCl2和CuCl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2=3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该实验不能证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C.水的电离程度:A>B>C D.若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会有Cu(OH)2生成 参考答案: 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展开对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的研究。 实验Ⅰ:制取NaClO2晶体 已知: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现利用图1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13 (1)装置③的作用是                                           。 (2)装置②中产生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④中制备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从装置④反应后的溶液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为:     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