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湛江市雷州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答案:C 2. 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 (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 A.探究SO2和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D.探究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通Cl2,褪色原因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 或HClO的漂白性 参考答案: B 略 3. 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燃烧只生成CO2和H2O,若A含一个六元碳环且可与NaHCO3溶液反应,则该有机物环上一氯代物的数目为 A.5             B.4             C.3             D.2 参考答案: B 略 4.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吸热反应),P4(白磷,s)===4P(红磷,s)(放热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说明金刚石的内能比石墨低 B.说明红磷比白磷稳定 C.说明红磷比金刚石稳定 D.此种变化为物理变化 参考答案: B 略 5. 为了除去NO、NO2、N2O4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反应方程式:2NO2+2NaOH→NaNO3+NaNO2+H2O;NO2+NO+2NaOH→2NaNO2+H2O)。现有由amolNO、bmolNO2、cmol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恰好被V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无气体剩余),则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小为 A  (a+b+c)/V mol/L                         B  2(a+b+c)/3V mol/L   C  (a+b+2c)/V mol/L                        D  (b+2c)/V mol/L 参考答案: 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B. 液态氯化氢能导电 C.液态氯化钠能导电 D. 熔融的液态钠是电解质 参考答案: C 略 7. 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质子数比Y少5,X和Z在同一主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Z                          B.X元素的一种单质可用于消毒杀菌 C.Y的氧化物是工业制取Y单质的主要原料 D.Z的单质在氧气中点燃可生成两种酸性氧化物 参考答案: D 略 8.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稀HNO3清洗 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C.在250ml烧杯中,加入216ml水和24克NaOH固体,配制100/0NaOH溶液 D.不慎将浓硫酸粘在皮肤上,立即用干抹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 参考答案: C 9. 对下列反应:①NH4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②K2S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③Si与烧碱溶液反应、④Fe与稀硝酸反应,改变反应物用量,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10. (1997·全国卷)CaC2和MgC2都是离子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gC2和CaC2都能跟水反应生成乙炔 B.的电子式为[∶CC∶]2- C.CaC2在水中以Ca2+和形式存在 D.MgC2的熔点低,可能在100℃以下 参考答案: AB 略 11.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可选用的方法是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参考答案: AD 12. 下列微粒对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几乎不产生影响的是 参考答案: B 略 13. 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是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参考答案: D 略 14. LiAlH4、LiH既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均能剧烈反应放出H2,LiAlH4在125℃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LiH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g/mol B.1 mol LiAlH4在125℃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 C.LiAlH4溶于适量水得无色溶液,则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 + 2H2O = LiAlO2 + 4H2↑ D.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列各项中,左、右两边说明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A选项,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萃取,错误;B选项,用pH试纸测盐酸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湿润,否则会使所测pH偏大,错误;C选项,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错误;D选项,淀粉和蛋白质在酶作用下都发生水解,正确,故选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拟用下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提供化学药品:铁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稀硫酸应放在           中(填写仪器名称). (2)本实验通过控制A、B、C三个开关,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关闭开关      、打开开关       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试分析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空气的理由                 . (3)该实验使用铁粉,除反应速率可能太快外,还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4)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硫酸亚铁铵晶体[(NH4)2SO4·FeSO4·6H2O] (式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①为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②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 (用字母ac表).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 A.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C.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D.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参考答案: (1)分液漏斗(1分) (2)B,A(或“AC”),(各1分)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氧化;(2分) (3)铁粉进入导管从而堵塞导管(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4)①D;(1分) ②MnO4-+5Fe2++8H+=Mn2++5Fe3++4H2O,(2分)最后一滴滴入,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30s不变色(2分) ×100% (2分), BC。(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X、Y、Z、Q、E五种元素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Q的核电荷数是X与Z的核电荷数之和,E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Y的元素符号依次为          、          ; (2)XZ2与YZ2分子的立体结构分别是          和          ,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写分子式),理由是                    ; (3)Q的元素符号是        ,它属于第       周期,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在形成化合物时它的最高化合价为               ; (4)用氢键表示式写出E的氢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               。 参考答案: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S 、C (2)V形、直线形,SO2,因为CO2是非极性分子,SO2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SO2在H2O中的溶解度较大 (3)Cr,四,1s22s22p63s23p63d54s1,+6 (4)F-H…F    F-H…O  O-H…F  O-H…O 略 18. (2分)FeSO4溶液在pH=2时暴露在空气中是比较稳定的。如在该溶液中加入氧化亚铁硫杆菌后,大部分Fe2+离子可迅速转化成Fe3+(Fe3+是浸出硫化矿物的良好的出剂)。这一反应是细菌浸出矿物的重要反应之一,该反应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2分)                      或    氧化亚铁硫杆菌可不要求 略 19. 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图,图中A、D均为碳棒,B铝棒,C为铁棒,所用甲、乙容器中的溶液事前均采取了煮沸处理.B在实验时才插入溶液中. (1)从装置的特点判断,甲、乙装置中      是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2)实验开始后,(乙)装置中有关电极反应是:C:      D:      ,D电极上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现象是      ; (3)在实验(2)的基础上,改变两装置电极的连接方式,A接D、B接C,此时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乙装置里除两电极上有明显的现象外,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参考答案: 1. Al﹣3e﹣+4OH﹣=AlO2﹣+2H2O ; 2. Fe﹣2e﹣=Fe2+      2H++2e﹣=H2↑     有无色气体产生       白色沉淀生成 3. 4OH﹣﹣4e﹣=2H20+O2↑     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甲为原电池,乙为电解质,甲中A为正极,B为负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C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3)在实验(2)的基础上,改变两电极的连接方式,A接D、B接C,则D为阳极,C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