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潘店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0.8 mol二氧化碳   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   D.含NA个氢分子的氢气 参考答案: D 略 2. 对于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①Zn是负极           ②电子由Zn经外电路流向Cu ③Zn-2e-=Zn2+      ④溶液中H+向Zn棒迁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B 略 3.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时: A.煤的干馏        B.石油的分馏    C.石油的裂化    D.铝热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 C.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NH3            B.PCl5          C.COCl2         D.BF3 参考答案: C 略 6. 目前,太原市电能的主要来源是火力发电.下列关于火力发电过程中能量转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在转化成电能 B.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在转化成电能 C.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在转化成热能在到机械能 D.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在转化成机械能在到电能 参考答案: D 【考点】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分析】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在转化成机械能在到电能. 【解答】解:火力发电是通过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水蒸气膨胀做功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D. 7. 下列反应原理不符合工业冶炼金属实际情况的是(     ) A. 2HgO 2Hg+O2↑    B. 2Al+3MnO22Al2O3+3Mn C. 2MgO 2Mg+O2↑    D. 3CO+Fe2O3 2Fe+3CO2 参考答案: C 工业上电解熔融氯化镁冶炼金属镁,故选C。 8. 对于硫酸和硝酸的比较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硝酸都是强酸,都能与金属反应放出H2      B、浓硫酸和浓硝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脱水性和吸水性 C、稀硫酸和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D、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参考答案: D 略 9. (6分)苹果酸()常用于汽水、糖果的添加剂,写出苹果酸分别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Na                                        (2)Na2CO3                              (3)CH3CH2OH(浓H2SO4,△)                                                            参考答案: (6分) (1)略    (2)略    (3)略 略 10. ⅡA族某元素原子序数为x,则原子序数为(x+2)的元素的族序数一定不可能为 A. ⅣA B. ⅣB C. ⅢB D. Ⅷ 参考答案: D 【分析】 根据该元素可能位于短周期时、四和五周期、六和七周期几种情况,结合原子序数的关系来解答。 【详解】A. 位于短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ⅣA族,A项正确; B. 位于四和五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ⅣB族,B项正确; C. 位于六和七周期时,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位于,ⅢB族,C项正确; D. 从第二周期到第七周期元素中,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2)的元素不可能位于Ⅷ族,D项错误; 答案选D。 11.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Li是最活泼金属,F是最活泼非金属 B. 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可找到做催化剂的材料 C. 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共16纵行 D. 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 参考答案: D 分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的活泼性增强; B、根据周期表的结构分析; C、Ⅷ族占3个纵行;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 详解:A、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是F,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在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的性质又有非金属的性质,能作半导体材料,B错误; C、元素周期表共有18纵行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Ⅷ族,一个Ⅷ族占三个纵行,共18个纵行,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逐渐增强,因此同一周期(第一周期除外)的元素,从左到右由金属逐渐过渡到非金属,D正确;答案选D。 12. H﹣是负一价的阴离子,它可与NH3发生以下反应:H﹣+NH3=H2+NH2﹣,下列有关这个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NH2﹣是还原产物 C.该反应中NH3被氧化 D.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都是H元素 参考答案: D 解:A.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发生置换反应,故A错误; B.NH2﹣中元素化合价不变,H2既是氧化产物也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氨气中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0,则NH3被还原,故C错误; D.该反应中只有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则反应中被氧化和被还原的元素都是H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3. 一定量某营养液中溶质的配方分别如下: 配方一:0.3mol KCl,0.2mol K2SO4,0.1 molZn SO4     配方二:0.1 mol KCl,0.3 mol K2SO4,0.1 molZnCl2 对于两种营养液的成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n(K+)相同                      B、只有n(Cl-)相同 C、完全相同                           D、各离子的物质的量完全不同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H+     Ba2+    Cl-     CO32-  B.  K+     Cl-      NO3-   Mg2+  C.  NH4+   Na+     Cl-     OH-  D.  SO42-   Ba2+    Cl-     NO3- 参考答案: B 15.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条件下,17gNH3与18 g H2O所含有电子数均为10NA B.11.2 L甲烷与NA个氧气分子的质量比1:4 C.常温下,2.7 g Al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H2的分子数为0.1NA D.1 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2L  0.5 mol/L盐酸中的溶质粒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  B.升华  C.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___________ (2)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获得硝酸钾___________ (3)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_______ (4)分离酒精(沸点为78.1℃)和甲苯(沸点为110.6℃)两种互溶液体___   ___ (5)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参考答案: ⑴F ⑵C  ⑶D  ⑷E  ⑸A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如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相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都是含B元素的化合物。C是一种钠盐,E是C对应的酸,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D为B的氧化物(其他不含B元素的反应产物以及各步反应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已被略去),请填写空白:   (1)A、D、E的化学式分别为__  _、__ __、__ __。 (2)A和B的相互转化在工业上有什么实际意义?__   __。 (3)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   __ 参考答案: (1) __SiCl4__、__SiO2__、__H2SiO3__ (2) __粗硅提纯__ (3) __SiO2+2NaOH===Na2SiO3+H2O__ (4) __H2SiO3SiO2+H2O_   1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    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      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 298     ③ 308     ④ 298     (2)实验①中C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见图:      计算在70-90 s范围内HNO3的平均反应速率v(HNO3)=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编号 T/K 大理石规格 HNO3浓度/mol·L-1 实验目的 ① 298 粗颗粒 2.00 ⑴实验①和②探究HNO3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⑵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⑶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粗、细)对该反应的影响。 ② 298 粗颗粒 1.00 ③ 308 粗颗粒 2.00 ④ 298 细颗粒 2.00 (2)v(HNO3)=△c(HNO3)/t == 0.0091mol·L-1·s-1    (2分) 略 19.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同期元素,A、B是金属元素,C、D是非金属元素。 (1)A、B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C 可形成化合物A2C,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3)C的低价氧化物通入D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D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