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举报
资源描述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动漫制作技术 专业代码:510215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如表一所示。 表一动漫制作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一览表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技能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电子与信息大类(51) 计算机类(5102) 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87) 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人员(4-13-02)(GBM14302) 工艺美术与创意设计专业人员(2-09-06)(GBM20906) 动画制作员(4-13-02-02)、 动画设计人员(2-09-06-03)、电影电视摄影师(2-09-03-03)、辑师(2-09-03-06) 中级动画绘制员、高级动画绘制员、动画绘制师、高级动画绘制师、动画设计师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较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专业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面向动画公司、电视台以及其他广告传媒等单位,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在教育、建筑、设计、航天、医学等行业从事动画虚拟演示、特技效果制作等岗位工作及自主创业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加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 (1)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 (2)熟悉计算机及网络应用基本知识。 (3)具备根据游戏策划方案设计与绘制游戏原画的能力。 (4)掌握动漫制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熟悉和明确中国动漫产业政策法规的要求。 (6)掌握从事动画公司、电视台以及其他广告传媒等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 (7)掌握开展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等业务工作及自主创业的业务理论、知识和方法。 (8)掌握在教育、建筑、设计、航天、医学等行业从事动画虚拟演示、特技效果制作理论、知识和方法。 (9)了解动漫设计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与事务处理能力、沟通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 (2)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 (3)具有运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美术基本应用能力。 (4)能开展市场调查和预测,会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为进行动漫制作技术、自主创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5)能根据相关中国动漫产业政策法规的规定和要求,依法依规开展动画公司、电视台以及其他广告传媒等单位,从事动画片制作、影视广告制作、后期合成等工作。 (6)在教育、建筑、设计、航天、医学等行业从事动画虚拟演示、特技效果制作等岗位工作及自主创业。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体系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了工学结合、学做一体、个性培养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其他专业课、实训实习课、公共选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等模块。公共基础课主要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完成,主要是使学生了解社会,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部分公共基础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如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安排在第三、四学期,是形成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最重要课程;其他专业课则是对专业核心课的有益辅助和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实训实习课中的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五学期和第六期,顶岗实习安排在六学期,是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的综合运用,也是专业教育在校外的延续,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职业工作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修课主要安排专业外的拓展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人文科学素养。 (二)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如表二所示。 表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教学内容及要求 1 军事理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树立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性、纪律性,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主要内容为:了解我国近代国防史和世界军事形势,增强国防意识。了解现代武器,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和现代战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 军事技能 本课程通过共同条例教育,分队的队列动作等,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培养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作风。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促进校纪校风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使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本课程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统一整体来进行把握,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怎样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怎样在继往开来中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在承前启后中持续向前推进;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增强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培育各种道德素质,提高法律素养、自觉遵纪守法,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认清形势和任务,掌握时代的脉搏,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主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发学习、健康成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6 英语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中英语实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在口语和书面写作时加以熟练运用;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能在职场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和陈述;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 7 体育 本课程中身体素质锻炼贯穿始终,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中有所提高,掌握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技术,培养其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 8 体育测试 通过对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坐立体前屈、立定跳远、50米、1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等的测试,对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评价,以指导学生科学开展体育活动和锻炼。 9 信息技术 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信息道德与安全准则,培养学生称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10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教学提高和强化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水平。帮助学生继续积累本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他们阅读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打好扎实的语文根底。通过阅读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审美悟性。教育、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学会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从而建构起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提高审美悟性,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心理和情趣。以中国文学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及优秀传统熏陶学生。要把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发掘优秀文学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主要内容涉及了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情绪管理;合理优化学习心理;恰当处理人际交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远离网络危害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程学习,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12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 本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创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自觉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个人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懈努力。 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 本课程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而组合开设的一门体现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综合性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