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八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第八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产生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是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上图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                         、                  、                   。 (2)图解中为什么有的个体被淘汰                                       (2分)。 (3)图解中画出的未被淘汰的箭头综合说明了什么                           (2分)。 (4)此图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                                           (2分)。 参考答案: 2.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番茄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适合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扩散最快的一条色素带呈橙黄色   C.探究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可以不设空白对照实验   D.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参考答案: A 3. 关于隐性性状的正确叙述是(  ) A.F1中表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B.F1中未表现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C.后代不常出现的哪个亲本的性状 D.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参考答案: D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解:A、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就是隐性性状,例如DD(高茎豌豆)×dd(矮茎豌豆)→Dd(矮茎豌豆),则F1中出现的那个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A错误; B、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就是隐性性状,例如DD(高茎豌豆)×dd(矮茎豌豆)→Dd(矮茎豌豆),则矮茎豌豆没有表现出来,矮茎豌豆就是隐性性状,B正确; C、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与显隐性关系不大,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例如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C错误; D、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那个亲本是纯合体,其性状可以是显性性状,也可以是隐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4. 下列生理现象不需要其他部位供应生长素的是(    )     A、 杨树顶芽的生长             B、燕麦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弯曲生长     C、番茄子房发育成果实          D、梨树侧芽萌发的抑制 参考答案: A 5. 判断以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通过 B. 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C. 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 D.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参考答案: A 【分析】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 【详解】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有些大分子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A错误;低温影响分子运动速率,进而影响膜的流动性,使得跨膜运输速率减慢,B正确;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渗透作用,运输方向是低浓度溶液运输到高浓度溶液,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所以细胞的吸水或失水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6. 某自花授粉植物的株高受第1号染色体上的A-a、第7号染色体上的B-b和第11号染色体上的C-c控制,且三对等位基因作用效果相同,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8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基本高度8cm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     B.控制株高的三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株高为14cm的植株基因型有6种可能性     D. 某株高为lOcm的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应有1:2:1的性状分离比 参考答案: C 7. 在其他条件适宜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3-磷酸甘油酸(以下简称C3)和RUBP(以下简称C5)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迅速减少             B.C3迅速增加,C5迅速减少 C.C3和C5都迅速增加             D.C3迅速减少,C5迅速增加 参考答案: B 8. 下图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决定②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分子,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接②与③的化学键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翻译 (2)UCU (3)tRNA;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4)肽键 9. 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参考答案: D 10. 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    )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参考答案: A 11. 右图表示真核细胞中四种生物膜上发生的化学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与唾液淀粉酶的加工有关 B.破坏根尖分生区的②,将会形成多核细胞 C.③是叶绿体内膜 D.④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参考答案: C 12. 以下是师生共同制定并研究设计的“试管牛”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流程,其中正确的是:①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②精子的采集和获能 ③画出“试管牛”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 ④受精 ⑤胚胎的早期培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参考答案: B 13.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的获得性遗传   B.病毒的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选择作用,是对疫苗具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D.由于生殖隔离形成 参考答案: C 14. 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     )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 参考答案: D 15.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存在较重的大肠杆菌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32P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参考答案: C 16.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 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 C.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 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参考答案: A 17. 下列关于[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分子,释放大量的能量 B.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分解成丙酮酸,生成[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 C.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H]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完成的 D.光合作用产生[H]参与了暗反应中还原C3 参考答案: B 18. 如下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 参考答案: B 19. 下列关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 B.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 C.性染色体只存于生殖细胞中 D.生殖细胞中存在常染色体 参考答案: C 20. 下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生物为一种动物 B. 该生物的成熟体细胞中含4条染色体 C.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 该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参考答案: D 21.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D.O原子数目不变 参考答案: D 22. 取相同长度、去除尖端的小麦胚芽鞘切段,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并培养一段时间后,逐一测量其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浓度大于10mg/L,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B.浓度大于0.00lmg/L,都能促进胚芽鞘生长 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在0.1-10mg/L之间 D.浓度为0.1mg/L时,两个实验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该数据应舍弃 参考答案: C 23.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导弹是用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杀死癌细胞 B.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C. 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 D.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第二次筛选是选出杂交瘤细胞 参考答案: C 【分析】 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详解】A、“生物导弹”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来识别癌细胞,而不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杀死癌细胞,错误; B、动物细胞培养的基础是细胞增殖,错误; C、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正确; D、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第二次筛选是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错误。 故选C。 【点睛】1、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