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四川省达州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是完全同步的 B.细胞的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 C.蝌蚪尾巴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D.人体的各种细胞都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分化形成的 参考答案: A 2. 动物细胞培养更需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 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 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 参考答案: A 3. 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比较的叙述,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a→C6H12O4,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3→CO2     B.ATP和[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    C.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发生在叶绿体中,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具有较大膜面积和复杂的酶系统,有利于新陈代谢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参考答案: D 4. 若小鼠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用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然后放入被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杂交瘤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其含有的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40   B.60    C.80    D.160 参考答案: C 5. 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脂肪酸p-氧化     C.糖酵解           D.磷酸戊糖途径酶 参考答案: C 6. 现有三支试管A、B、C,先向A、C试管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B试管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别用苯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试管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A和C试管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C.B、C试管内都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D.A、B试管内都会出现红黄色沉淀 参考答案: B 7. 下图表示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个细胞周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d两阶段都要消耗ATP B. b+c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C. 核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发生在d段 D. 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a段 参考答案: B 【分析】 a、c为分裂间期,b、d为分裂期。 【详解】c为分裂间期和d为分裂期均需要消耗ATP,A正确;a+b和c+d均可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错误;核物质在末期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d为分裂期包含末期,C正确;a是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B。 【点睛】易错点: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图中b+c不能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8. 下列关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确的是(   ) A. 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 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将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自组成成分和功能   C.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3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规则的双螺旋模型 参考答案: C 9.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参考答案: D 10. 某种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有一对夫妇均正常,其中一方母亲是该病患者。请问,这对夫妇的子女患该种遗传病的概率(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设其基因型为aa,则a的频率为,A的频率为.人群中AA的概率为,Aa的概率为. 解答:解:一对夫妇均正常,其中一方母亲是该病患者,则其基因型为Aa;另一方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因此,这对夫妇的子女患该种遗传病的概率=.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计算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参考答案: C 12. 左侧表格各选项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可用右图来准确表示的是 选项 Q R S T A 生物膜系统 细胞膜 细胞器膜 细胞核膜 B 细胞跨膜运输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C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 生态功能 D 非膜性结构细胞器 核糖体 中心体 核仁 参考答案: A 13. 一种蝇的幼虫寄生在鹿的体表,摄食鹿的肌肤,该种蝇的幼虫的生态地位为 (    )        A.一般消费者    B.二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清除者 参考答案: B 14. 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   A.73.6mg·粒-1·d-1     B.43.6mg·粒-1·d-1    C.22mg·粒-1·d-1           D.26.5mg·粒-1·d-1 参考答案: C 15. 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 A. 向左弯曲    B. 向右弯曲    C. 直立生长    D. 停止生长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为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图中左侧被切断,左侧以下没有生长素,不生长,而右侧正常生长,因此几天后,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 考点:生长素的运输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6. 下图表示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其中哪一项叙述是正确的 A.a表示发生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主要移动方向 B.b表示植物根成熟区表皮细胞从外界吸收Cl—时膜的透性的变化 C.c能解释海带内的碘的浓度要比海水的碘高很多 D.海水盐浓度较高,c表示海水鱼的鳃向外泌盐 参考答案: D 17. 一切规律的探索,归根结底是方法的探索。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创新,下列有关科学家在研究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时所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 B.摩尔根和他的同事通过假说演绎法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艾弗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转化因子”的本质是DNA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参考答案: C 解析: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含有18O的二氧化碳和水做标记,然后分析释放的氧气是否有放射性,得出氧气全部来源于水的结论,故A正确;摩尔根和他的同事利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B正确;艾弗里从S型细菌中提取出各种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最终证明了转化因子为DNA,没有使用同位素标记法,故C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故D正确。   18. 右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参考答案: D 19.  右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给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参考答案: D 20. 图为某植物形成配子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其中能够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时期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对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判断。 A、图甲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了基因重组,但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体现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正确; C、图丙中,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产生两个子细胞,没有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图丁中,细胞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不能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1.识记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2.对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的分析: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能体现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的是前者;3.对细胞分裂图像的分析判断: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图示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并结合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内容综合分析判断。 21. 右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③表示将抗原传递给④ B.细胞②、④、⑦能够直接识别抗原 C.有相对发达的高尔基体是细胞⑦的特征之一      D.④不能分泌抗体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间期在细胞核中完成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分子 B.前期核膜开始解体成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C.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 D.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导致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参考答案: C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解:A、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即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但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不是细胞核内,A错误; B、前期核膜解体成碎片而不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中期染色体的显微照片可用于制作染色体组型图,C正确; D、着丝粒分裂并不是纺锤丝牵引导致的,D错误. 故选:C. 23.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家兔新鲜血涂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