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缀行(zhuì)       大窘(jiǒng) 奔倚(qí)        目似瞑(míng) B.苫蔽(shàn)       少时(shào) 诱敌(yòu)       意暇甚(xiá) C.并驱(qū)          弛担(chí) 尻尾(kāo)       狡黠(xiá) D.眈眈(dān)        积薪(xīn) 假寐(mèi)       顷刻(qī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宽恕        感概        淅淅沥沥        精神抖擞 B.决别        瘫痪        截然不同        浑为一谈 C.捶打        弹箦        幌然大悟        絮絮叨叨 D.遗憾        分歧        不求甚解        人声鼎沸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地说个不休。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屠呦呦在小草中萃取的青蒿素,使全世界亿万疟疾病人造福。 B.我国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大约100万左右,控烟立法迫在眉睫。 C.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制作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D.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宗旨是能否通过具有普及性的诗词内容,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能引起文人的感触。曹操登高望海心中升起“(1)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李白借杨花、子规诉说着“我寄愁心与明月,(2)________”的忧思愁绪;马致远以极富有神韵的笔触勾勒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原黄昏行图低唱着心中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李益夜上受降城,以一句“(4)________,________”描绘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徒然唤醒“征人”的思乡之情;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表达思想之情“(5)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若无闻也∥若屈伸呼吸 B.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及其家穿井∥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与“宋之丁氏”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而传之者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 ②及其家穿井(          ) ③亡处亡气(        ) ④奈何忧其坏(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其人舍然大喜。 5.从【甲】文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乙】文“杞人忧天”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菊花》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菊花 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女花等三四十个称谓。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依花茎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例如每到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 1.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说明方法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B.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D.第⑤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下面说法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菊花全都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 B.菊花耐寒冷,越是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越能生长得更健康,更茁壮。 C.“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全世界的一种文化传统。 D.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不仅喜爱菊花质朴的形象,尤其喜爱其高洁的品格。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加点词“大多”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②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C.第③至第⑤自然段依次说明了菊花适应性强、有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高等特点。 D.本文在介绍菊花时,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行文的脉络清晰。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观沧海》一诗作于曹操亲率大军北征__________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登临碣石山所作。诗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东临碣石(       ) ②以观沧海(       ) ③日月之行(       ) ④星汉灿烂(       ) 3.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作者到碣石观沧海,都看到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4.在作者笔下,大海具有怎样的气势?作者渲染大海的气势的目的是什么?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作者所见吗?从中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具有怎样的胸怀?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七、作文(共40分) 雪景是静物,但“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让静静的雪“动”了起来,这种写法叫静物动写。请你仿照这种写法,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