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徐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升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附和(hè)        滑稽(jì)        钦差(qīn)        陛下(bì) B.赏赐(sì)        头衔(xián)     爵士(jué)        花纹(wén) C.炫耀(yào)       愚蠢(chǔn)   妥当(tuǒ)        呈报(chéng) D.系上(jì)        勋章(xūn)       更衣(gēng)     称职(chèng) 2、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       ) A.瘫痪       高洁       鸦雀无声       苦心孤意 B.徘徊       澄澈       各得其所       持之一恒 C.踪迹       遗憾       不求甚解       喜出望外 D.憔悴       朗润       随声附和       峰围蝶阵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着一阵手舞足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B.那时我想,对于蚊子,人简直是庞然大物。 C.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持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D.《西游记》给人民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芳草鲜美,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__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4)持节云中,________?(苏轼《江城子》)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文天祥《_____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论语八则》)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取其甑③中而食之。选间④,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⑤。”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⑥入甑中,弃食不祥,回取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⑦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汤。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选间:一会儿。⑤食洁而后馈: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此处孔子是假借说梦来提醒颜回。⑥炱(tái):烟灰。⑦恃:依靠,凭借。 1.下列选项中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已知词语的意思来推断陌生词语的意思,是理解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借“津津乐道”中“道”的意思,推断甲文中“国人道之”的“道”是“谈论、讲述”的意思。 B.连接动作一前一后,表承接关系,是“而”在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用法。“闻而传之”,“闻”后才能“传”,所以“而”表承接关系;同理,“得而爨之”的“而”也表承接关系。 C.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甲文中“求闻之若此”的“闻”和《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词活用做动词,意思分别为:“听说消息”“挖洞”。 D.归类整理是积累文言词语的一种好方法。乙文中“孔子穷乎陈、蔡之间”的“穷”和《诫子书》中“悲守穷庐”的“穷”,意思分别是:“处于困境”和“穷困潦倒”。 2.根据甲文内容,概括在消息传播过程中“国人”和宋君的表现。 3.有人说,甲文印证了“耳听为虚”的道理,乙文反驳了“眼见为实”的观点。结合甲、乙两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说:“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二人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茶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2016年第9期)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析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你简要进行分析。 5.有人说,文中的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 五、诗歌鉴赏(共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西风”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诗人笔下,例如纳兰性德的“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马致远这首诗歌中的“西风”有两层含义,一是①__________,二是②______________。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线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下列句子,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束灯光,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以“电视机(餐桌)前的一家子”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