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托辞(cí)       解剖(pōu )     不逊(xùn)       诘责(jié) B.畸(qī)形        绯红(fēi)       陌(mò)生        订正(dìng) C.匿名(nì)        喝(hē)彩        发髻(jì)        教诲(huì) D.驿站(yì)        悔(huǐ) 改        过秤(chèn)        瞥(piě)见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拯救   折皱   沐浴   钹声   扒崛 B.隐蔽   迟缓   车辙   坚韧   摔伤 C.跳蚤   摇荡   玄挂   庞大   轧扁 D.镇静   翘起   脆弱   泥桨   遗弃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知道了要怎样孝敬父母,比如尊敬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说话要和颜悦色,还要帮忙做家务。 B.鲁迅的《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 C.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D.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疾,对反腐败斗争充满希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爱的教育,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功。 B.居里夫人即使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工作服,也难以掩盖她为科学献身。 C.人的心灵如浩渺瀚海,如果不断接纳象征希望、力量的百川,才可能长存风华。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重点研究了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理解性默写填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将“寡助”和“多助”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兵革非不坚利也:士兵 B.管夷吾举于士:大夫                         委而去之:放弃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仇敌 D.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忍               入则无法家拂士:辅佐 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                            然而不胜者 C.三里之城                                      舜发于畎亩之中 D.然而不胜者                                   然后能改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对最高统治者的劝谏。乙文的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是对普通人的劝勉。 B.两文论证的过程不尽相同。甲文开篇提出论点,然后对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乙文则在文末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C.乙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和“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扣住“动心忍性”,分别从人的外在表现和内心活动来论述困境励志的道理。 D.甲乙两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甲文用详细具体的战例加以证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乙文从个人事例说起,类推出治国理政也是如此。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①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②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0摄氏度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以南,8摄氏度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4摄氏度—6摄氏度,冬季旦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摄氏度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______,______,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③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1.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 2.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选文第①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6.选文第②段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由首句中的“折戟”可见当时战争激烈残酷。 B.“铁未销”是第二句“认前朝”的条件之一。 C.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想象中曹操失败的情景。 D.作者是晚唐诗人,他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2.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借此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这是一条多情的河水,那低缓的清波,像一首深情的紫竹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命题作文 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都会获得一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请以《我的最高分,我的最低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