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第六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第六中学2022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干酵母加蒸馏水活化的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凝胶珠中酵母细胞代谢减弱 B. 在烧杯中完全溶化海藻酸钠后应倒入容量瓶中定容,以保证溶液浓度准确 C. 固定化酵母时注射器的推进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凝胶珠不呈球形 D. 固定好凝胶珠应用蒸馏水冲洗2?3次,以防止凝胶珠硬度过大影响物质交换 参考答案: B 【分析】 酵母细胞的固定一般采用包埋法,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实验的流程包括:酵母细胞的活化→配置物质的量的浓度为0.05 mol·L-1的CaCl2溶液→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混合酵母细胞与海藻酸钠溶液→固定酵母细胞 【详解】干酵母活化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不宜过长,避免凝胶珠中酵母细胞代谢减弱,A选项正确;海藻酸钠在水中溶解速度很慢,需要用小火间断加热搅拌加速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与酵母细胞混合即可,不需要定容,B选项错误;固定化酵母时,需要缓慢地将注射器中的溶液滴加到配置好的CaCl2溶液中形成凝胶珠,C选项正确;固定好的凝胶珠应用蒸馏水冲洗2?3次,是为了洗去杂质和杂菌,防止凝胶珠污染导致硬化影响物质交换,D选项正确。 2. (04辽宁卷)下列对各类生态系统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但其调节能力差 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其中主要是两栖类动物 C、天然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可循环流动 D、任何自然生态系统中,分解者都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答案: 答案:D 3. 右面是科学家所做一个生物学实验:先向枪乌贼神经纤维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24Na+,不久可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经纤维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 某药物和ATP,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的24Na+量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B.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C.“某药物”的作用不可能是抑制ATP水解酶的活性 D.“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细胞的呼吸作用 参考答案: D 4. 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 A.G≡C变为T=A B.A=T变为C≡G    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            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 参考答案: A 5.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理论上其后代会出现4种新的基因型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表现正常的双亲不可能生出色盲儿子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有可能发生 D.DNA分子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 参考答案: B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法;DNA分子结构和复制;伴性遗传. 【分析】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AABb、AAbb、AaBb、Aabb、aaBb、aabb6种基因型. 【解答】解:A、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株植物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AABb、AAbb、AaBb、Aabb、aaBb、aabb6种基因型,其中AABb、AAbb、aaBb、aabb是4种新的基因型,A正确; B、色盲遗传属于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如果双亲表现正常,并且母亲为色盲携带者,儿子有一半的几率为色盲,B错误;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C正确; D、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伴性遗传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试题难度中等. 6.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酶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B.高等动物能合成生命活动所需的20种氨基酸   C.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7. 一个神经细胞通常有两种突起: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有多个突起,但轴突却只有一个。中国科学工作者们发现了一种称为GSK的蛋白激酶在神经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在未分化的神经元突起中,GSK的活性比较均匀;而在轴突中的活性比树突中的要低。如果这个分子活性太高,神经元会没有轴突;如果太低,则会促进树突变成轴突。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冲动的有序传导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 B. 提高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 C. 若能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将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 D. 如果用药物改变GSK的活性,可以使一个神经细胞形成多个轴突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GSK蛋白激酶活性与轴突和树突形成相关,而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总是从轴突到树突或者细胞体,故神经冲动的有序传导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有关,A正确。提高GSK蛋白激酶的活性,神经元会没有轴突,而突触前膜为轴突末梢突触小体膜,就不能形成突触,B错。利用药物降低GSK蛋白激酶的活性,将某些功能重复的树突变为轴突,可以使一个神经细胞形成多个轴突,有利于突触的形成和信息的传递,有助于治疗神经损伤,C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8.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内已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 B. 细胞凋亡有助于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 C. 正常细胞中没有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D.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DNA具有多样性 参考答案: B 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A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下的程序性死亡,有助于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B正确;每个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错误;不同的细胞中DNA相同,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形态结构不同,是因为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 9. 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 A. 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 B. 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 C. 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 D. 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 参考答案: B 10.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有丝分裂的后期           B.受精作用过程中 C.减数第一次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 参考答案: C 11. 细胞呼吸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活动,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氧呼吸过程只分解了有机物,没有合成有机物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不同,场所也完全不相同 C.农作物松土主要是为了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氧呼吸 D.在土壤中播种花生种子应比播种小麦种子浅些 参考答案: D 【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场所都为细胞质基质.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乳酸或二氧化碳和酒精. 【解答】解:A、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分解有机物,如葡萄糖的分解,也合成有机物,如合成ATP,A错误;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不同,场所也不完全相同,但都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第一阶段,B错误; C、农作物松土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作物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C错误; D、由于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脂肪比小麦种子多,在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所以在土壤中播种花生种子应比播种小麦种子浅些,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对于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的掌握、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2.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的细胞,起着避免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肌  体的重要作用,其数量由Mcl-1蛋白和Bim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下列疾病最可能与Mcl-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过敏反应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D.艾滋病 参考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免疫异常等知识。 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肌体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13. 下面是关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肥料施用过多,也会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B.地膜覆盖使农作物出苗期提前,可延长全年的光合作用时间 C.中耕松土改变土壤通气状况,可促进农作物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矿质营养 D.温室农作物施用农家肥,可促进农作物对有机物和CO2的吸收利用 参考答案: D 14.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个既患色盲又患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A.3/4              B.3/16             C.6/16        D.9/16 参考答案: D 15. 现有三粒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株的种子,其中正常株高植株(A)对矮生株高植株(a)为显性,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这三粒正在萌发的种子后,分别得到基因型为AAaa、aa和AA的三棵植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AAaa、aa和AA的三棵植株形成过程中,秋水仙素起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 B.将基因型为AAaa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杂交,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aaa=1:2:1 C.若已知在未用秋水仙素处理前,该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将题干中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基因型为AA的植株,若A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产生的雌配子染色体数目为11 D.在C选项的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株高表现型可能是正常植株或矮生植株 参考答案: D 16. 有关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种群的个体数均呈“J”型増长 B. 可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计数 C. 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时需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D. 自然条件下种群个体数量在某时段内会稳定在一定水平 参考答案: A 【分析】 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是“J”型增长,在空间、资源有限、无限情况下的增长呈“S”型增长。 【详解】A. 在没有天敌、空间资源充裕、气候适宜的环境中种群的个体数均呈“J”型増长,A错误。 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