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怒云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怒云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HI为无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H2(g)+I2(g)2HI(g),下列叙述中能表明该反 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HI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相等       B.H2的生成速率与I2的生成速率相等  C.混合物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D.H2、I2、HI的分子数之比为1∶1∶2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 B. 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海水中含有碘元素,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 D. 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参考答案: A 分析:A.海水晒盐,利用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分析判断;B.蒸发制盐是物理变化;C.海水中的碘不是单质;D.潮汐发电是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详解:在海水中,利用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蒸发溶剂得到氯化钠晶体,A正确;海水中含有氯化钠,经过海水蒸发制得氯化钠,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错误;海水中含有碘元素为碘离子,不能将海水中的碘升华就可以得到碘单质,需要通入氧化剂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得到,C错误;因朝汐发电是朝汐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正确选项A。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硅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光导纤维都用到硅单质 B.水晶镜片、石英钟表、玛瑙手镯含有SiO2 C.水泥路桥、门窗玻璃、砖瓦、陶瓷餐具所用材料为硅酸盐 D.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 参考答案: A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 【分析】A.光导纤维的材料为二氧化硅; B.依据水晶、石英、玛瑙主要成分解答; C.水泥、陶瓷、砖瓦、玻璃为硅酸盐材料; D.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解:A.硅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都用到硅单质,光导纤维用到二氧化硅,故A错误; B.水晶、石英、玛瑙主要成分二氧化硅,故B正确; C.水泥、陶瓷、砖瓦、玻璃为硅酸盐材料,故C正确; D.二氧化硅可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用石英坩埚和陶瓷坩埚熔氢氧化钠,可导致坩埚炸裂,故D正确; 故选:A. 4. 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 ? L-1的HC1溶液,测得溶液中某几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均为CO32-+H+==HCO3- B. 结合H+的能力:A1O2->CO32->HCO3->Al(OH)3 C. M点时Al(OH)3的质量等于3. 9 g D. 原混合溶液中,CO32-与A1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参考答案: D 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Cl溶液,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a线表示AlO2-减少,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第三阶段,CO3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HCO3-+H+=CO2↑+H2O,d线表示HCO3-减少,此阶段Al(OH)3不参与反应。A.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减少,c线表示HCO3-的增加,所以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结合H+的能力:A1O2->CO32->HCO3->Al(OH)3,B正确;C.盐酸50mL时NaAlO2中铝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50mL盐酸之后CO32-反应,氢氧化铝沉淀不溶解,则M点沉淀的质量和盐酸50mL时沉淀的质量相同,由NaAlO2+HCl+H2O=NaCl+Al(OH)3↓知,n(Al(OH)3)=n(NaAlO2)=n(HCl)0.05mol,m[Al(OH)3]=0.05mol×78g/mol=3.9g,C正确;D.第一、第二两段消耗的盐酸的体积都是50ml,所以消耗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据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CO32-+H+=HCO3-,可知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但这两种物质都是强碱弱酸盐都能水解,水解程度不同导致无法判断溶液中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明确图象中各条曲线表示的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先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二氧化碳。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都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都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参考答案: C 略 6. 在实验室里,下列储存药品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氢氟酸(HF)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          C.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有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参考答案: B 略 7. 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参考答案: C 略 8. 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参考答案: A 略 9.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氮气的结构式:N≡N C.F—的结构示意图:              D. NaCl的电子式: 参考答案: B 略 11. 某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 A.石蕊溶液              B.四氯化碳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参考答案: D 略 12.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 是否能透过滤纸    B.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 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D. 是否为均一、稳定、透明的外观 参考答案: B 【分析】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的大小。 【详解】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当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小于1nm的分散系为溶液,大于100nm的分散系为浊液,故选项B正确。 【点睛】易错点是选项A,学生利用胶体的性质进行作答,忽略了本题问的是本质区别,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SO42﹣═BaSO4↓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参考答案: C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表示可溶性的硫酸盐和可溶性的钡盐之间发生反应只有一种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没有其他难电离物质生成的一类反应. 【解答】解:A、硝酸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A正确; B、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钠是可溶性的硫酸盐,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B正确; C、碳酸钡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离子方程式 Ba2++SO42﹣═BaSO4↓表示BaCO3和H2SO4之间的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钡是可溶性的钡盐,硫酸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电离物质硫酸钡沉淀生成,符合题意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类型的化学反应也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H2体积为22.4L. B.在标准状况下,1molH2和1molH2O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 C.在20℃,1.01×105Pa时,1molO2体积约为22.4L.  D.在标准状况下,11.2升H2是0.5摩,0.1molH2约2.24L.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甲同学在a、b、c三只烧杯里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溶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锂、钠、钾块,观察现象。 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 反应最剧烈的烧杯是         (填字母)。 (Ⅱ)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他设计了下图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1)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2)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答案: Ⅰ、验证锂、钠、钾的活泼性(或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2分)  C (1分) Ⅱ、(1)HNO3 ;CaCO3 ;Na2SiO3(或K2SiO3)(3分)     (2)CO2 + SiO32— + H2O === H2SiO3↓ + CO32— 或:2CO2 + SiO32— + 2H2O === H2SiO3↓ + 2HCO3—(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l和Na的单质同时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既无沉淀生成又无固体残留物存在。请用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变化: (1)                             , (2)                                    。 参考答案: (1)2Na+2H2O=2NaOH +H2- (2)2Al+2NaOH+2H2O = 2NaAlO2 +3 H2- 18. 图是一些含氯产品.       (1)储氯钢瓶中应贴的标签为    . a.易燃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2)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其与空气中的      反应可得到具有漂白能力的次氯酸.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