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激素药物及其中间体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举报
资源描述
甾体激素药物及其中间体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一、 甾体激素药物及其中间体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甾体激素药物是一类按化学结构命名的药物,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环戊烷并多氢菲母核结构的药物,主要分为皮质激素类药物、性激素类药物和孕激素类药物,此外还包括麻醉类药物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甾体激素药物原料的化学结构和成本的差异决定了下游甾体激素药物生产的难易程度和制造成本的高低,也是甾体激素药物厂商选择原料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上个世纪40年代,R.E.Marker利用中美洲墨西哥地域的薯蓣皂素经由化学合成制得孕甾酮,开创了以黄姜等薯蓣科植物为起始原料制备双烯、并进一步生产加工甾体激素药物的工艺路线。进入20世纪90年代,为迎合全球甾体激素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厂商数量和产量不断提升,我国也逐步成为全球范围内甾体激素药物起始物料的供应大国。21世纪以来,因为国内以黄姜生产皂素的加工区主要分布于南水北调的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上游,其生产污染物对南水北调的水质影响较大。基于《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和国内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国家强制关闭了湖北、陕西等地环保不达标的皂素生产厂家,国内以生物技术生产雄烯二酮等起始物料的技术路线已成为主流,国内外甾体激素药物市场对起始物料的需求亦处于增长的趋势。 从产品结构与国外技术领先的生产厂商对比来看,我国甾体激素药物相关产品生产厂商主要布局在中低档产品,国内可生产的高档产品品种较少。皮质激素类药物中,我国生产的大多数为初、中级品种,如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醋酸可的松等,但高级皮质激素品种产量较低;性激素类药物方面,国外厂家已生产性激素类药物品种多于我国生产厂商,我国生产炔雌醇、雌二醇、雌三醇等初级品种为主;孕激素类药物方面,全球范围内已有近五十种品种,而我国可生产孕酮、甲孕酮、炔诺酮、妊娠素和米非司酮等十余种品种;甾体其他类药物方面,目前该品种种类逐渐丰富,包括前列腺癌药物阿比特龙、利尿剂螺内酯等,未来该种产品的市场空间可期。总体而言,我国的甾体激素药物在产品结构上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能够在甾体激素药物产业链全球布局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价值分配。 二、 新冠疫情作用下,医药中间体产量回升 在医药中间体行业发展初期,因投资较小,利润水平高于普通化工产品,而市场准入门槛又比较低,导致大量的小型化工企业加入了医药中间体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不断增长,2016年,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达到峰值,约为1453万吨。2016年以来,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整体呈现中小企业为主、生产区域集中、业务规模稳定、工艺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等特征,同时受环保压力的影响,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有所下滑;但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社会对一些与抗疫相关的原料药需求旺盛,因此部分原料药需求有所回升,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2018年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为1032万吨,前瞻根据下游原料药市场需求情况、医药中间体市场发展状况以及新冠疫情的刺激作用综合测算,2021年中国医药中间体产量约为1113万吨。 三、 医药行业技术专利分析 为了满足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将从原先低水平重复、缺乏创新、粗放式生产的传统模式向创新升级、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随着研发与开发工作的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医药中间体的产品附加值和工艺复杂度将不断提高,成为医药工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在2020以前都保持上涨的趋势,2021年申请数量有所下降,为442项。2022年至今,中国医药中间体专利申请数量为214项。 四、 医药中间体行业特点 医药中间体是化工原料至原料药或药品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工产品,通常为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专用化学品。由于医药品种繁多、化学结构复杂,故对中间体品种的需求较多。与大型化工生产工艺不同,通常医药中间体的生产工艺存在小型化、单批次间歇化和多功能化的特点;部分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结合了大型化工生产的经验,开发出相对大型化、自动化、连续化、模块化的生产工艺。医药中间体的上游产业为基础化学原料,下游产业为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 医药中间体行业是医药行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医药中间体的产品附加值和工艺复杂度不断提高,正成为医药工业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医药中间体包括抗菌药类药物中间体、解热镇痛药物中间体、心血管药物中间体和抗癌用医药中间体等,其中抗菌药类药物中间体按照进一步反应合成的抗菌药物化学结构及抑菌机理,可分为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大环内酯类等。 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后,我国医药生产需求已经基本可由我国医药中间体的生产满足,但仍有小部分合成技术复杂的高端中间体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我国目前受益于人才、专利保护、基础设施和成本结构等各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成为全球医药中间体主要研发生产基地之一,不仅为仿制药生产厂商提供了大量高品质的医药中间体,而且也日益成为制药企业优先选择的战略合作地,为大量原料药、仿制药和创新药等厂商提供关键医药中间体。 五、 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市场上新型药物产量有限,造成医药中间体新产品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产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药中间体行业利润迅速下降。为此建议:①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向上延伸将自己使用的主要原料转为自行生产,如生产氨噻肟酸的主要原料乙酰乙酸乙酯、生产2-氨甲基呋喃乙酸的乙酰呋喃(或呋喃、糠醛)、生产三嗪环的甲基肼等。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对于一些特殊原料,可以起到避免关键原料垄断的作用。向下延伸即将医药中间体直接合成原料药,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制药公司。但向下游延伸投资较大,同时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还要与原料药的使用厂家保持良好的关系。②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河北金通公司的三嗪环,山东金城的氨噻肟酸,石家庄柏奇的呋喃铵盐,浙江横店的四氮唑乙酸,抚顺美强的AE-活性酯等特色品牌产品,业内影响力较大。③改进技术,节约成本医药中间体工艺路线长,反应步骤多,溶剂使用量大,技术改进潜力较大。例如可使用价值较低的原料代替价值较高的原料,如在氨噻肟酸生产中使用液氯代替液溴、在三嗪环生产中使用硫氰酸铵代替硫氰酸钾(钠)等;使用单一溶剂代替反应过程中的不同溶剂,对酯类产品水解生成的醇进行回收等。国内医药中间体行业现已进入成熟期,早期几名技术工人就可以建工盈利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也不会出现类似氨噻肟酸一个基本中间体供应十几种药物生产的局面。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对医药中间体的新的需求,如氨曲南类中间体需求量逐渐增大。但这些新产品还未形成较大的市场需求,当前国内需求量比较大的医药中间体品种还是以氨噻肟酸、去甲氨噻肟酸及其衍生物等传统系列产品为主。新上项目的企业应慎重考虑,在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及与制药企业保持着良好关系的前提下,合理把握介入时机;此外,应对国内外同行及上下游的动态有很好的了解,未雨绸缪,占领市场先机。 六、 医药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药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地区,不仅受益于国内医药市场的发展,还受益于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随着医学的进步,国内乃至全球药品研发生产有望持续增长,医药中间体的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2018年以前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不断增长,近年来,受环保压力的影响,我国医药中间体市场规模有所下滑,但在不断回升,预计2022年将达到2278亿元。 近年来,受环保、安全生产监管政策影响,医药中间体及下游原料药生产企业均面临一定环保治理压力,市场中部分企业由于无法满足绿色生产或企业规模无法满足退城进园等要求被逐步淘汰或被迫搬迁停产,因此近年来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整体规模呈短期调整态势。据统计,2019年我国医药中间体产量为1021万吨,同比下降1.07%,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医药市场快速攀升,预计2022年我国医药中间体行业产量将达到1029万吨。 2015-2021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指出整体上呈上涨趋势,2020年受疫情的影响,略有下跌。但国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水平仍然在稳步提升,主要是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人们生活富裕了,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自然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加强。人们健康意识的强化和经济能力的增强将助利于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发展。 七、 医药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受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发展推动,在药品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于成本控制考虑,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有向具备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需要。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具有较好的原料药和中间体技术基础,成为承接全球原料药转移的重点地区,推动了中国医药中间体行业的快速发展。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医药中间体行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8.7%,而2011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为8.9%,在10年间增长了9.8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