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鸭咀岩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怀化市鸭咀岩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事实与氢键无关的是(    )     A.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 NH3易液化     D. 在相同条件下,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 参考答案: A 略 2. 参考答案: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4.0g NaOH固体中所含分子数为0.1NA(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C.纯碱、烧碱、漂白粉都属于盐类 D.Cl2使湿的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HClO有漂白性 参考答案: D 考点:硅和二氧化硅;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阿伏加德罗常数;氯气的化学性质. . 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A.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 B.离子晶体中没有分子,只存在阴、阳离子; C.烧碱是氢氧化钠; D.HClO具有强氧化性,用于漂白,Cl2无漂白性. 解答:解:A.光导纤维为二氧化硅,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纤维为有机材料,故A错误; B.NaOH固体中只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没有分子,故B错误; C.纯碱、漂白粉都属于盐类,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故C错误; D.Cl2使湿的红色布条褪色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纯碱不是碱,属于盐. 4.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a处变蓝,b处变红棕色     氧化性:Cl2>Br2>I2   B   c处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物质   C   d处立即褪色7     氯气与水生成了漂白性物质   D   e处变红色     还原性:Fe2+>Cl- 参考答案: D 略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C.CO、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D.过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只变红不褪色 参考答案: C 略 6.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 碳酸钠热溶液呈碱性,可用于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 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参考答案: A 【详解】A.高纯硅用于制太阳能电池或芯片等,而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利用碳酸钠热溶液水解呈碱性,可除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 C.海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生成物只有一种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生成阳离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有电解质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B 8.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 L pH为3的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离子数目为0.1NA        B.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1.4g中含有0.1NA个碳原子        C.电解精炼铜(粗铜含锌、银等杂质)转移0.1N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3.2g        D.在0.1mol的Na2O2中,有0.2NA个阴离子 参考答案: 答案:B9.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2的醋酸溶液与pH=1的硫酸溶液c(H+)之比为2∶1        B.16gCH4与18gNH4+所含电子数相等        C.1 mol离子化合物K3C60中含有3×6.02×1023个离子        D.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得到电子数为2×6.02×1023个,则阳极质量减小64g 参考答案: B 略 11. 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导纤维导电能力很强,是一种很好的通讯材料        B.氢氧燃料电池、硅太阳能电池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参考答案: D 略 12.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C.若甲为铝盐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D.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 参考答案: D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分析】A.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则乙为CO,丙为CO2; B.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乙为Na2CO3,丙为NaHCO3; C.若甲为AlCl3溶液,丁是NaOH溶液,则乙为氢氧化铝、丙为偏铝酸钠; D.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则乙为氯化铁,而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 【解答】解:A.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则乙为CO,丙为CO2,二氧化碳与C反应得到CO,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 B.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乙为Na2CO3,丙为NaHCO3,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碳酸钠,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 C.若甲为AlCl3溶液,丁是NaOH溶液,则乙为氢氧化铝、丙为偏铝酸钠,氯化铝与偏铝酸钠发生水解反应得到氢氧化铝,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 D.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氯气,则乙为氯化铁,而氯化铁与氯气不反应,所以不符合转化关系,故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25℃时,pH=4的醋酸溶液加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时恰好呈中性,则此NaOH溶液的pH大于10 B.一定温度下,1L  lmol?L—1的氨水与2L 0.5mol?L—1的氨水中,n(NH4+)前者多 C.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盐酸<醋酸 D.0.2 mol?L—1的一元酸HX与0.1 mol?L—1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有:a(H+)+c(K+)=c(OH—)+c(X—)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1 L 1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 mL,其浓度仍是1 mol/L B.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C.0.5 L 2 mol/L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约为3×6.02×1023 D.配制0.5 L 10 mol/L的盐酸,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氯化氢气体112 L 参考答案: B 略 15. 在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水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溶液:NH4+、Na+、Cl-、CO32-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能使pH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Na+、AlO2-、S2-、CO32-    D.含有大量Fe3+的溶液,SCN-、I-、K+、Br-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对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的气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已知: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 PdCl2 + H2O = CO2 + 2HCl + Pd(产生黑色金属钯粉末,使溶液变浑浊)。 (1)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___、___,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且经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2)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澄清石灰水   PdCl2溶液   3SiO2+4C2CO2↑+2CO↑+3Si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将CO吸收    (5)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 解析:(1)碳与二氧化硅反应要在高温下进行,高温下,碳与空气中氧气也能反应,所以实验时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所以实验时要通入足够长时间的N2,故答案为:要用氮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避免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 (2)根据装置图可知,B装置可以作安全瓶,防止倒吸,故答案为:作安全瓶,防止倒吸; (3)根据元素守恒,碳与二氧化硅反应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也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装置用来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D装置用来检验一氧化碳,所以置C、D中所盛试剂分别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若装置C、D中溶液均变浑浊,说明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检测两气体产物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化学方程式为3SiO2+4C2CO2+2CO+3Si,故答案为:澄清石灰水;PdCl2溶液;3SiO2+4C2CO2+2CO+3Si; (4)一氧化碳有毒,有能排放到空气中,而该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故答案为:没有尾气吸收装置将CO吸收; (5)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产生的CO2气体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然后再通入硅酸钠溶液发生反应CO2+H2O+Na2SiO3=Na2CO3+H2SiO3↓,说明酸性H2CO3>H2SiO3,故答案为: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变浑浊,证明碳酸酸性大于硅酸。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应用。本题的易错点是(5),验证碳酸、硅酸的酸性强弱,要注意避免气体物质的干扰,如果二氧化碳需要制备,则需要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杂质。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5分)A、B、C、D四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均小于20),其单质及相应的化合物能发生如下反应关系: (1)写出F的电子式                   。(2分) (2)气体H有毒,可用Na2CO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2分) (3)加热E的水溶液后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为               (2分), 原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