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测防治水标准化试题题库

举报
资源描述
地测防治水标准化试题题库一、填空1、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2、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 5 两级,采区控制导线亦按测角精度分为1 5、3 0 两级。3、为了井上、下采用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进行联系测量。4、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5、井口高程基点的测量,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6、井下碎部测量可采用支距法、极坐标法或交会法等进行。7、断层的上下盘注记,“”或“x”与线的间隔是 2 m m,线段长 20 m m,线粗 区2 “-”表示断层 上盘,“一x一”表 示 断 层 下 盘。8、工作面开出后,应 在 五 天 内 提出该工作面的回采地质说明书,由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交生产部门使用。9、编写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开采结束后3 0天提出:分层开采时,在最下一个分层开采结束后3 0天提出,报矿总工程师审定后,妥善保存。1 0、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 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1 1、重要测量工作必须独立地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观测和计算,工程结束后要编写技术总结(或说明)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1 2、矿区地面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建立。1 3、矿井基本控制导线一般应第隔300 500nl延长一次。1 4、采区测量包括采区内的联系测量、次要巷道测量。1 5、进行重要贯通测量前,须编制贯通测量设计书。1 6、测量记录本中反映的外业情况,要 符 合 煤矿测量规程及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1 7、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性质、断 距、和断裂结构面的力学属性来进行。1 8、由矿井建设开始,到开采结束期间所进行的一切勘探,统称成井地质勘探。1 9、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 m前进行。2 0、矿井基本矿图包括井田区域地形图、采掘工程平面图、工业广场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主要保安煤柱图、井筒断面图、主要巷道平面图、井底车场平面图。2 1、巷道拨门、贯通前导线必须进行复测,其精度要满足要求。2 2、煤矿各项采掘工程在设计施工前,地测部门须按规定的时间分别提交采区地质说明书、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 书(简 称“三书”)。2 3、钻孔成果卡片包括钻孔坐标,见煤点坐标、标高,煤质化验数据,煤层柱状,钻孔设计及验收评级报告等。2 4、地质预报的内容应包括地点、范围、区内构造、煤层、水文等情况,对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等。2 5、探放水钻孔必须有单孔设计,设计必须符合 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确定探水警戒线,严格掌握钻孔的超前距。2 6、对于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缓倾斜煤层,当其稳定时,只需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时,则应编录一帮素描图。2 7、对构造裂隙,应观测描述主要裂隙组的发育方向、发育程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裂隙率的测定和统计。2 8、指北针全长8 0 m m、宽如p、尾部长2 8 m m、箭头长2 8 m m。2 9、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分为:值里、生箜、复蜜、极复杂。3 0、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二、选择1、稳定煤层煤层观测点间距(A )。A、5 0 25 1 0 2 52、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1:2 0 0 0 或(c )。A、1:1 0 0 0 B、1:3 0 0 0 C、1:5 0 0 0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应当每(B )年进行重新确定。当发生重大突水事故后,矿井应当在1年内重新确定本单位的水文地质类型。A、2 B、3 C、14、重大突水事故,是指突水量首次达到(A )以上或者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突水事故。A,3 0 0 m 7h B、2 0 0 n l /h C、1 0 0 m 7h5、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B )国家高程基准。A、19 8 2 B,1 9 8 5 C,1 9 7 86、煤炭储量A级和B级称为(C )。A、低级储量 B、可用储量 C、高级别储量7、对于巷道不能揭露全厚的急倾斜厚煤层,则应编录煤门一帮素描图和必要的迎头断面,并 据 此 编 绘 巷 顶。(A )A、水平切面图 B、素描图 C、剖面图8、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也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B )A、5 B、7 C、29、工广煤柱线和其他煤柱线用红色的直线或样条曲线绘制。(C)A、0.1 m m B、0.2 m m C、0.3 m m1 0、经纬线(平面)用黑色0.0 9m m 的直线绘制、经纬线(剖面)用黑色的直线绘制。(C )A、0.0 7m m B、0.0 8m m C、0.0 9m m1 1、煤层:煤层特征,分层叙述煤层的最小、最 大 厚 度 和,层间距,结构,顶(底)板岩性及稳定性。(C )A、厚度 B、总厚度 C、一般厚度1 2、生产地质是指从 的全部地质工作。(A )A、矿 井 正 式 移 交 生 产 直 至 矿 井 结 束 整 个 过 程B、建井到报废过程C、生产中的矿井1 3、水 情 水 害 预 报 应 包 括。(C )A、周 分 析、月预报 B、月 预 报、季预报C、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以及年预报1 4、必 备 的 井 巷 地 质 素 描 图 包 括、岩石大巷素描图、主要煤巷素描图、立井素描图。(A )A、石门、斜井、岩石上下山素描图 B 石门、岩石上下山素描图C、斜井、岩石上下山素描图1 5 m以上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测量精度符 合 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B )A、2 0 0 0 B、3 0 0 0 C、1 0 0 01 6、一孔多用的钻孔,用于地质与瓦斯采样孔,在孔号右边加注(瓦),在 1:5 0 0 和 1:1 0 0 0 图中大圆直径 m m、实心小圆直径 m m;1:2 0 0 0 图中地面:大圆直径3.5 m m、实心小圆直径2 m m、井下:用直径2 m m 的圆表示。(A )A、4.5 3 B、4 3.5 C、3.5 21 7、探放老空水、陷落柱水和钻孔水时,探水钻孔成组布设,并在巷道前方的水平面和竖直面内呈扇形。钻孔终孔位置以满足平距”为准,厚煤层内各孔终孔的垂距不得超过1.5 m。(A )A、3 B、2 C、11 8、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含立、斜井等)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叽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B )A、5 B、7 C、2三、判断1、在进行联系测量工作前,应编制施测方案和技术措施,报矿务局地质测量处(或矿总工程师)批准。(M)2、最佳观测时间一般指日出后0.5-L 5h (小时)和日落前0.5 0.5h(小时)。(x)3、对于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倾斜、缓倾斜煤层,当其稳定时,只需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时,则应编录一帮素描图。(M)4、对于巷道能够揭露全厚的急倾斜煤层,当其稳定时,只需实测煤层小柱状;不稳定时,则需编录迎头断面,并据此编绘出巷顶水平切面图。(M)5、煤层底板等高线符号线粗0.1 5m m,底板标高字体为黑体,字体大小 1:500 和 1:1 000 的是 1.5*2.5m m、1:2 000 的是 1.5*2 m m、1:5000 的是 1.2*2 m mo(x )6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为1:2 000或1:5000。(x )7、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完善,精度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近井点和十字中线点达到规程要求。(M)8、必备的地质图纸中矿井地质地形图或基岩地质图,比例尺1:2 000;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2 000或1:5000。(x )9、采区分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比例尺1:1 000或1:2 000或1:5000.(X)1 0、矿区面积小于500平方公里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X )11、矿井充水性图,比 例 尺 1:2 000或 1:5000;(4)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比例尺1:2 00.(x )1 2、井田区域地形图,比 例 尺 1:1 000或 1:2 000或 1:50000.(x )1 3、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1 000或 1:2 000或 1:5000。(x )1 4、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M)1 5、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隔水煤(岩)柱。(M)1 6、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防隔水煤(岩)柱。(M)1 7、煤矿防治水规定中的双系数是指带压系数和突水系数。(M)1 8、井底车场平面图,比例尺1:1 0 0 0 或 1:2 0 0 0。(x )1 9、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比例尺1:2 0 0 或 1:5 0 0。(x )2 0、矿井应当在开采前的一个水文年内进行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工作。(M)四、简答1、在井口附近建立的近井点和高程基点应满足下列要求:、尽可能埋设在便于观测、保存和不受开采影响的地点;、近井点至井口的连测导线边数应不超过三个;、高程基点不少于两个(近井点都可以作为高程基点)。2、对陷落柱应观测描述的内容?答:应观测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陷落角,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以及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3、矿井地质必须具备下列基础资料?答:1)、矿井地质记录薄;2)、井巷素描图及典型地质现象的素描卡片;3)、钻孔柱状图;4)、钻孔成果卡片和台账;5)、钻探工程实际材料图;6)、储量动态台账。4、在延长经纬仪导线之前,必须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按相应的测角精度进行检查,两次观测水平角按精度等级不同应符合哪些规定?答:7 导线不得大于2 0 1 5 导线不得大于4 0 3 0 导线不得大于8 0 5、矿 井“三量”指的是哪三量?答: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