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举报
资源描述
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一、 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根据GGII数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已从2014年的34.1万辆上升到2021年的65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3.44%。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2,600.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1.42%。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得到长足发展,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超过900万辆。2020年11月2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发展力度。 二、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概述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9年修订版本),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可以分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肥料制造(C262)、农药制造(C263)等八类。其中,基础化学原料指的是可以用作化工生产原料的化学品。 三、 基础化学原料行业发展策略 基础化学原料是石油和化工行业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为其它产业及各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性原材料及技术支撑。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在石化行业中的支柱性作用仍将维持。为更好的发挥这种作用,需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促进行业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加快落后产能淘汰 要在烧碱、纯碱等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通过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清洁生产等标准和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取消各种不合理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实现优胜劣汰。通过提高行业技术和环保准入门槛,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再上重复建设项目。对于阶段性过剩行业应加快消费市场培育和生产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和牌号,满足市场需求。 (二)促进技术装备升级 技术装备提升是石化产业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的根本。由于资源紧缺,江苏省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要顺应原料多元化趋势,开发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发展环保绿色清洁生产工艺,通过技术提升和设立更高的技术门槛,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调整。重点是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针对细分市场开发产品,从主要依靠引进技术生产产品的传统模式,逐渐向凭借技术创新拓展高附加值产品的方向提升。要根据江苏省能源、资源可得性结构特点,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途径,降低生产成本。 四、 聚氨酯:海外能源价格高增,下游需求有望修复 海外能源成本高企,聚氨酯板块产品出口向好。2022年开始,由于原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长期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短期受到俄乌局势恶化以及欧盟对俄罗斯制裁影响,原油和欧洲天然气价格出现暴涨,导致欧洲化工品成本激增,而欧洲MDI产能占全球总产能27%,在此背景下,国内MDI出口量增加。从月度数据看,3月份,聚合MDI出口量为10.03万吨,4月受国内疫情影响,物流受阻,聚合MDI出口量减少到8.32万吨,5月份国内疫情恢复,聚合MDI出口量为11.42万吨,同比增长1.31%,环比增长37.29%,6月份聚合MDI出口量达到11.69万吨,同比增长53.16%,环比增长2.32%,7月聚合MDI出口量为8.25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29.4%,主要是7月为传统淡季叠加海外客户6月疫情解封后有备货导致。从出口目的地看,中国出口至欧洲的聚合MDI同比和环比增长显著,7月单月出口到荷兰产量为1.72万吨,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10.5%;7月单月出口至俄罗斯产量为0.98吨,同比增长180.1%,环比增长140.6%,MDI出口欧洲逻辑进一步显现。 需求处于景气低点,后续聚氨酯价格有望修复。受俄乌局势恶化,2022年上半年原油价格上涨明显,聚氨酯板块上游原料出现明显上涨。2022年上半年纯苯均价8,461元/吨,同比上涨30.15%,5000大卡煤炭均价1,090元/吨,同比上涨52.23%,目前原油处于高位震荡。而聚氨酯下游处于需求淡季中,截止9月初,纯MDI价差达到11.72%历史分位,聚合MDI达到8.42%历史分位,TDI达到16.72%历史分位。TDI受供给短缺影响,目前价格已经从底部反弹,TDI景气度有望改善。MDI和传统大宗商品不同,具有明显的技术壁垒和垄断属性,MDI价差下跌空间不大,后续随着国内需求边际改善,MDI价格有望修复。 2021年,聚氨酯板块整体业绩表现亮眼,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79.58亿元,同比增长93.32%,实现归母净利润253.62亿元,同比增长135.08%,整个聚氨酯板块均实现营业收入的正增长,但盈利方面分化严重,以万华化学和沧州大化为代表的聚氨酯上游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45.47%和496.39%,而聚氨酯下游公司表现一般。2022年上半年,受原油上涨和疫情对需求冲击双重影响,聚氨酯板块整体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同比出现下降,整体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61.16亿元,同比增长30.82%,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0亿元,同比减少23.19%,从具体公司看,归母净利润方面,聚氨酯板块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万华化学同比下降23.26%,沧州大化同比下降8.9%。 五、 石油化工:基本面触底,静待需求复苏 短期来看,高石油价格和需求下滑使得烯烃和芳烃产业链均处于历史的极差水平。截至9月2日,产品价格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最低历史分位,聚乙烯/环氧乙烷/聚醚大单体/乙二醇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14.9%/2.7%/10.9%/7.6%;C3产品处于1/3的历史分位上,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聚丙烯价格历史分位分别为27.9%/36.5%/23.4%。产品价差方面,C2产品普遍来到极差的稀释分位,聚乙烯-乙烯/环氧乙烷-乙烯/乙二醇-乙烯/苯乙烯-纯苯-乙烯价差历史分位分别为2.0%/1.1%/0.9%/4.0%;此外,PDH价差也来到0.9%的历史最低分位。为今年来,受局部战争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动荡,原油价格持续高位上行,叠加下游需求放缓,导致部分产品价差收窄,石油炼化板块盈利能力有所下滑。 中国历来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尽管在绝大多数化工产品都已经实现了纯中国制造,但作为最上游的原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依赖度超过70%。绝大部分化工品来源于乙烯和丙烯,是真正的化工之母。由于资源型国家有原料的成本优势,我国的乙烯、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时至今日仍有供需缺口。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导致:1)乙烯和丙烯生产目前仍有进口替代空间(进口通常以聚烯烃或其他下游的形式),2021年乙烯当量自给率仅64%,丙烯当量自给率接近80%。结合全球烯烃亿吨级的容量,烯烃赛道进口替代空间较大,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2)与资源禀赋型国家不同,在中国多种原料路线竞争长期存在,构成了长期多元竞争的局面。对于乙烯、丙烯这类大宗商品而言,成本竞争力是核心因素。对于下游产业链来说,乙烯、丙烯的原料成本占比很高。因此一体化原料配套对于烯烃产业链来说无疑是核心优势,分析相关行业公司的成本竞争力即是研究其生产乙烯、丙烯的成本竞争力。全球主流工艺路线按照原料分为油头、煤头、气头,分别对应石脑油裂解(以炼化一体化为代表)、煤制烯烃(CTO/MTO)、轻烃裂解(乙烷裂解、丙烷脱氢、丙烷裂解)。多种路线并举保证了烯烃行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全球烯烃行业的多样性。 民营企业在芳烃-聚酯-化纤行业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消化能力强于国营企业。2021年PX、PTA、聚酯瓶片各环节民营企业产能占比分别为47.62%、85.80%、74.30%,已占据主导地位。民营大炼化在PTA-聚酯产业链已经建立了足够的优势,有能力消化大规模的PX产能,因而有能力上更大的重整装置,进而达到多产化学品的目的。从技术角度来看,除新风鸣用BP的技术之外,新增PTA装置均采用INVISTA技术,从技术迭代角度,PX和PTA行业技术的迭代带来单耗和综合能耗的下降,新装置有很明显的后发优势。龙头企业能够靠新增装置来自我迭代,降低平均成本。从规模角度来看,由于新增装置均是龙头企业,前期公用工程等完善,新增装置的边际投资成本极低,同时能够通过新增装置来降低公用工程的分摊成本。轻烃化工成全球性趋势。十年全球范围内烯烃行业最显著的变革之一是原料轻质化趋势,即烯烃生产原料逐渐由重质石脑油转向更为轻质的低碳烷烃乙烷、丙烷等。这一变化发生在2007年以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带来大量的天然气资源,同时伴生出大量价格低廉的乙烷和丙烷,可以作为清洁而低成本的烯烃原料。经过十年的发展,全球乙烯中轻质化原料占比已从2010年的32%提升到2020年的40%,且除亚洲还有煤头和油头路线的增长,其他所有地区增量均来自于轻质化原料。以乙烷裂解和丙烷脱氢为代表的轻烃化工具有流程短、收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烯烃结构轻质化的浪潮。同时,轻烃化工还有低碳排、低能耗、低水耗的特点,其副产主要为氢气,能够有效降低循环产业链的用氢成本,并可以向外提供高纯低成本氢能源,符合碳中和背景下低碳节能的全球共识。碳中和背景下原料轻质化已成为全球烯烃行业不可逆的趋势,轻烃化工龙头价值有望重估。 六、 吸附材料:碳酸锂价格高位回升,吸附法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盐湖占比超50%。根据美国地调局(USGS)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已探明的锂资源量增至8856万金属吨,但是分布极其不均匀,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总储量就达到5047.92金属吨,全球占比高达57%,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占比10%和8%。从全球锂资源的储备类型来看,全球锂资源种类丰富,包括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其中封闭盆地卤水(盐湖)占比超50%。南美锂三角的锂资源储备多以盐湖为主,且该类型盐湖锂离子含量高,镁锂比较低,开发难度小。澳洲的锂资源储备则多以伟晶岩矿石(锂辉石)为主,同时澳洲也是全球锂辉石矿的主要提供商。我国锂资源储量位居全球第六,以盐湖为主,以锂辉石和锂云母为辅。整体而言,我国盐湖资源较为丰富,未来我国也将加大对盐湖卤水资源的开发力度,盐湖提锂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根据安泰科披露的数据,截止至2022.09.06,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经达到49.3万元/吨,相比于去年同期上涨417.36%,体现了目前碳酸锂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而且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锂电池装车量持续增长,碳酸锂价格预计将维持高位。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制备碳酸锂具备成本优势。目前,制备碳酸锂主流工艺一共有三种,分别是锂辉石煅烧、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三种制备工艺的成本差距极大。锂辉石煅烧法提锂,其成本主要来自锂辉石矿。按照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在BMX电子平台进行2022年最新的锂辉石精矿拍卖的最终价格6350USD/t,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按SC6.0CIF中国价格计算,此次锂精矿拍卖价格约7017美元/吨,再加上锂盐加工企业的折旧和其他制造费用,则单吨碳酸锂成本达到4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云母提锂的成本,如果企业自有锂云母矿石,以永兴材料为例,其单吨碳酸锂完全成本约4-5万元;如需外购锂云母矿石,则单吨成本将更高。而目前吸附法盐湖提锂单吨碳酸锂成本能控制在3万元及以下,相对于锂辉石和云母提锂,吸附法盐湖提锂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未来吸附法盐湖提锂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将带动吸附分离材料需求快速增长。 七、 化学原料制造行业竞争情况 化学原料是利用化学方法生产的原材料。包括除了化肥、无机农药、无机颜料等以外的无机化工产品和有机合成工业中主要利用高分子材料制造的各种产品。除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以外,采矿、冶金、机械、轻工各行各业均需使用。 我国化学原料制造行业起步较早,但起步水平不高,各细分行业在不同程度上,依旧存在规模小、数量多、装置技术水平低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行业内兼并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