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讲义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历史1/39n 时空坐标2/391.十月革命后,为摆脱内忧外患局面,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想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结果失败了。苏俄随即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2.伴随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完成,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斯大林模式”,其影响非常深远。n 主要线索3/393.伴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斯大林模式弊端越来越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都曾进行了改革,但他们改革都没有冲破斯大林体制束缚,没有从根本上处理苏联存在严重问题。4/39第第1课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5/39学习目标学测要求高考要求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了解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6/39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7/39基础认知 学习思索8/39一、非常时期非常政策一、非常时期非常政策1.背景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 国家,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 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停在各地发动叛乱。2.内容内容(1)农业:实施 。(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施高度集中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 ,实施实物配给制。(4)强制劳动: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苏维埃社会主义余粮搜集制自由贸易9/393.特点特点苏俄在战争强迫特定环境下采取军事性非常办法。4.影响影响(1)主动方面: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确保,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反对。易混易错图解识记10/39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经 济济 危危 机机:四 年 世 界 大 战 和 三 年 国 内 战 争,尤 其 是 战 争 结 束 后 继 续 实 施 政策,造成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困苦。2.政政治治危危机机:经济危机发生以及余粮搜集制强化,引发工农抗议和士兵叛乱,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13/39三、新经济政策实施三、新经济政策实施1.原因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新情况。(2)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经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搜集制汇报。14/393.内容内容领域内容农业以固定 代替余粮搜集制工业(1)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方法(2)坚持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施经济核实(3)部分国有企业实施_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施_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实施 工资制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按劳取酬15/394.影响影响(1)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 打下了坚实基础。(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基础上找到一条苏俄向 过渡正确路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次有益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思维点拨(1)(2)16/39深化探究 关键突破19/39提醒提醒改变:由直接过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变为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原因: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失败。中心办法:实施国家资本主义。主题新经济政策1.新经济政策必要性新经济政策必要性史史料料1921年列宁说:“当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方法直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标准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思思索索据史料分析,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改变?造成这一改变原因是什么?改变后中心方法是什么?提醒20/392.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新经济政策内容与特点史史料料一一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整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买卖代替了商品交换。列宁选集史史料料二二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结束,而是暂时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全球通史思索思索(1)据史料一思索“再后退”指是什么?提醒提醒由商品交换后退到市场经济(私人买卖)。提醒21/39提醒提醒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启示:制订国家政策应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应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社会稳定,符合民意。(2)综合以上史料分析新经济政策突出特点,从中能得到哪些启示?提醒22/39新经济政策原因及特点新经济政策原因及特点(1)原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个与当初生产力相适应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一个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索。n 史论总结23/39(2)特点运行方式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部制结构:在以公有制为主导前提下,允许各种全部制形式存在。经济理论上: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丰富和发展。24/39深化提升深化提升 比较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政策与新经济政策(1)不一样点 政策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物资匮乏内战结束、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主要内容农业余粮搜集制固定粮食税工业工业国有化公有制为主体,公私并存商业国家垄断贸易市场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按劳分配25/39特点行政伎俩管理经济单一公有制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部分恢复私有制,公私并存经验教训对战争胜利起主要作用,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符合俄国国情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路径(2)相同点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政策。都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6/39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27/391.读下图,以下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经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但赶上而且超出美国”答案解析123456钢铁是怎样炼成插图:“列车上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28/39解解析析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3月及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取消自由贸易及实施实物配给制相关,故选A。2.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镇存在各种形式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消费公社,要求全体城镇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施成年人劳动义务制C.勉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答案解析12345630/393.(江苏学业水平)1921年,列宁认可农民对当前建立关系是不满意,而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本质在于工人阶级怎样对待农民。”列宁处理这一问题方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搜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解析12345631/394.(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农产品。私人能够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全部权,控制了他所称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列宁这一政策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 B.全方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在苏联被长久落实 D.利用了商品市场伎俩答案解析12345633/395.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表达了A.十月革命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用C.新经济政策作用D.斯大林体制作用答案解析123456解解析析从材料信息“组织俄国商业”,能够看出是新经济政策内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35/39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材料料一一我们上层制订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提升,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假如我们不能实施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轻易完成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危险。列宁全集材材料料二二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公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企业。列宁强调要经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进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当代卷12345636/39材材料料三三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一切文明结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345637/39解解析析从材料一“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提升,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任务”能够看出当初脱离实际经济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据所学知识能够知道“实施退却”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同下层脱离”经济政策和“实施退却”经济政策分别指是什么?苏俄以后实施“退却”经济政策有何历史意义?答案解析123456答案答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意义:实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找到了一条在落后情况下过渡到社会主义路径,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38/39解解析析从材料二、三能够分析得出,列宁和邓小平都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结果,发展生产力,同时实施计划和市场相结合伎俩。(2)材料二、三中列宁和邓小平提出经济政策共同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和邓小平在这些经济政策上共同成功经验。答案解析123456答答案案着眼点:吸收资本主义国家优异结果,发展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成功经验: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整有机结合起来。39/3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视频课件/素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