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谢塘镇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谢塘镇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项表达中不正确的是 A.亚甲基的电子式:B.三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C.光气COCl2的结构式:        D.D.醛基的结构简式:—CHO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参考答案: C 略 3. 向含有1mol KAl(SO4)2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使恰好转化为沉淀,此时生成的Al(OH)3的物质的量是     A、1mol     B、1.33 mol     C、0.67mol      D、0 参考答案: D 4.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参考答案: A 略 5. 已知4NH3 + 5O2   4NO + 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正确的关系是(   )    A. 4 v(NH3)=5v(O2)               B. 6 v(O2)= 5v(H2O)  C.4v(NH3)=6 v(H2O)               D.5v(O2)= 4v(NO) 参考答案: B 略 6. 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 Zn(s)+2MnO2(s)+ H2O(l)=Zn(OH)2(s)+Mn2O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 H2O(l) +2e-=Mn2O3(s)+2OH- (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参考答案: C 略 7. 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分子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防止爆炸,又可用作清洁燃料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 ①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      ②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③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 ④用蒸馏法分离乙醇(沸点为78.5℃)和乙酸乙酯(沸点为77.5℃)的混合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B 略 9.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  AlCl3·6H2O        B.  AlCl3         C.  Al(OH)3           D.  Al2O3 参考答案: D 略 10. 若某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基态原子中共有3个电子      B.该元素原子核外有5个能层 C.该元素原子最外层共有3个电子      D.该元素原子M能层共有8个电子 参考答案: B 略 11. 下列属于油脂的用途的是() ①人类的营养物质 ②制取肥皂 ③制取甘油 ④制备汽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D 考点: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 分析: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油脂中含有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油脂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油脂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 解答:解:①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故正确; ②油脂含有酯基,能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分,所以能制取肥皂,故正确; ③油脂含有酯基能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所以能制取甘油,故正确; ④油脂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汽油属于烃,所以油脂不能制备汽油,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油脂的用途,明确油脂属于酯类物质,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不属于烃,根据酯的性质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12. 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得到的主要产物是 A. Cu和CuSO4                B. Cu(OH)2 、Na2SO4和H2 C. Cu、Na2SO4和 H2         D. Cu、Cu(OH)2 、Na2SO4和H2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氧                            B.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 C.3mol小麦                  D.标准状况下,1molO2和N2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参考答案: D 略 14.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存在的操作是  (        )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AgNO3溶液                C.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AgNO3溶液 参考答案: C 略 15. 2A(g)2B(g)+C(g);正反应吸热,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   ) A.加压     B.减压           C.减小B的浓度     D.降温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 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某学生为测定NaOH溶液的浓度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实验:先配制100mL 0.20 mol/L HCl标准溶液,然后取25.00mL待测NaOH溶液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HCl溶液进行滴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HCl溶液的浓度 (mol/L) 滴定完成时,HCl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 (mL) 1 0.20 24.98 25.00 2 0.20 25.02 25.00 3 0.20 25.00 25.00 (1)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NaOH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_____ (3)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___________,(填下图代码,甲或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滴定过程中进行如下操作,分别指出各项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用“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滴定前,滴定管尖咀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  ②滴定管经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③滴定前,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润洗就做滴定              .  ④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后,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并将洗涤液一起注入锥形瓶中              ⑤用滴定管尖端未排气泡的碱式滴定管量取待测碱液_______; 参考答案: (16分)(每空2分) (1) 滴入最后一滴HCl溶液,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半分钟不退色 (2) 0.20 mol/L (3) 丙 (4)①偏高 ②偏高 ③无影响 ④偏高 ⑤偏低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短周期元素中,某些不同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铍和铝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编号为③的元素最外层与最内层电子数等 (1)编号为⑤的元素的符号为       ,其在周期表中位于                        。 (2)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BeO2的离子方程式:                      。 (3)己知AlCl3的熔点为190 ℃(2.5×105Pa),沸点为182.7℃, 试推测:① BeCl2是       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② Be(OH)2的碱性比LiOH           。 (4)根据Mg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 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产物为    __(用化学式表示)。 参考答案: 略 18. 已知2NO2(g)N2O4(g) ΔH(298K)=-52.7kJ·mol-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做了如下两组实验: Ⅰ.该小组的同学取了两个烧瓶A和B,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NO2与N2O4的混合气体,中间用夹子夹紧,并将A和B浸入到已盛有水的两个烧杯中(如图所示),然后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和NH4NO3固体。 请回答: (1)A中的现象                 ,B中的现象                         ; (2)由此可知,降低温度,该化学平衡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3)该化学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升高温度,该反应中NO2的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在三支容积均为30cm3针筒中分别抽入10cm3NO2气体,将针筒前端封闭。 (1)将第二支针筒活塞迅速推至5cm3处,此时气体的颜色变深,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了,但仍比第一支针筒气体的颜色深。 {1}推进针筒后颜色变深的原因是                                   ; {2}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又变浅的原因是                              ; {3}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将第三支针筒活塞快速拉至20cm3处,该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                                                                                                 ; 在此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NO2的转化率将     。 参考答案: (1)气体颜色加深(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