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潼侨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潼侨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参考答案: C 略 2.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高 A.水玻璃中通入足量的CO2:+2CO2+2H2O==H2SiO3 (胶体)+2CO B.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2Fe2++Cl2==2Fe3++2Cl- C.NaHCO3溶液中加入足量NaHSO4溶液: 2H++CO==CO2↑+H2O D.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HCO3-+Ca2++OH- =CaCO3↓+H2O 参考答案: B 略 3.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②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③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④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⑤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 原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⑦熔融时化学键没有破坏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A.② ④ ⑥      B.④⑤ ⑦       C.④ ⑥ ⑦     D.③ ④ ⑦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a2+、Mg2+、Cl-、NO3-      B.Al3+、K+、SO42-、OH- C.Fe2+、H+、SO42-、NO3-            D.Na+、OH-、HCO3-、SO42-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四种离子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正确;B、铝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在溶液中氢氧根与碳酸氢根反应生成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A。 【名师点晴】离子间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反之是可以的,因此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另外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一般有:(1)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2)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 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3)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4)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5. 近年来,有科学家提出铝可能成为“21世纪的能源”。假如铝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新型能源被开发利用,你认为下列关于其有利因素的说法中不妥当的是 A.铝便于运输、贮存,从安全角度考虑,铝是安全燃料 B.铝的来源丰富,且可再生 C.铝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污染较低,容易有效控制 D.寻找高效催化剂,使Al2O3分解产生铝的同时释放出能量 参考答案: D 6.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能源,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A极是正极,B极是负极 C. 电子由A极通过导线流向B极 D. 产物为无污染的水,属于环境友好电池 参考答案: B 7.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 、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可能是       A. Z为0.3mol/L  B. Y2为0.35mol/L         C. X2为0.15mol/L        D. Z为0.4mol/L 参考答案: D 略 8. 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该电池负极反应为 A.H2+2OH-=2H2O+2e-           B.O2+4H++4e-=2H2O C.H2=2H++2e-                       D.O2+2H2O+4e-=4OH- 参考答案: C 略 9.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外p能级、d能级等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为“全空”、“半满”、“全 满”的时候一般更加稳定,称为洪特规则的特例。下列事实能作为这个规则证据的是C A、元素氦(He)的第一电离能远大于元素氢(H)的第一电离能 B、26Fe2+容易失电子转变成26Fe3+,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C、基态铜(Cu)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而不是[Ar]3d94s2 D、某种激发态碳(C)原子排布式为1s22s12p3而不是1s22s22p2 参考答案: 略 10. 常温下某一元碱BOH溶液与0.01mol/L的一元强酸HA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若BOH为强碱,其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等于0.01mol/L ②若BOH为弱碱,其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01mol/L ③反应前,BOH溶液中c(OH)﹣一定是0.01mol/L ④反应后,混合溶液中A﹣的浓度大于B+的浓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分析】室温下,某一元碱A与0.01mol/L某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溶液呈中性, ①若A为强碱,生成的盐是强酸强碱盐,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碱物质的量相等,根据二者体积确定浓度浓度关系; ②若A为弱碱,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盐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碱应该稍微过量; ③混合溶液呈中性,如果碱是强碱,则酸碱浓度相等,如果碱是弱碱,则酸浓度应该稍微小于碱浓度; ④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根据电荷守恒判断. 【解答】解:室温下,某一元碱A与0.01mol/L某一元强酸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为7,溶液呈中性, ①若A为强碱,生成的盐是强酸强碱盐,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酸碱物质的量相等,酸碱体积相等,则二者浓度相等,所以碱溶液浓度为0.01mol/L,故①正确; ②若A为弱碱,生成的盐是强酸弱碱盐,盐溶液呈酸性,要使混合溶液呈中性,则碱应该稍微过量,二者体积相等,则碱浓度应该大于0.01mol/L,故②正确; ③混合溶液呈中性,如果碱是强碱,则酸碱浓度相等,如果碱是弱碱,则酸浓度应该稍微小于碱浓度,所以反应前,A溶液中c(OH﹣)一定等于或小于0.01mol/L,故③错误; ④反应后溶液为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混合溶液中A﹣的浓度等于B+的浓度度,故④错误; 故选A. 11.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参考答案: D 12. 科学家最近发现两种粒子;第一种是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第二种是由四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下列有关这两种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中子”不显电性 B.“四中子”的质量数为4,其质量比氢原子大 C.第二种粒子是氧元素的另一种同位素   D.第二种粒子的化学式为O4,与O2互为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C 13.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入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的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状态。在该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中SO2的转化率应(    )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碳-12原子  C                                       B.甲烷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价电子电子排布式  3s23p4                    D.氟化钠的电子式  参考答案: C 略 15. 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铝热反应                  B.酸碱的中和反应 C.冰雪融化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参考答案: A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一)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试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                    。 (2)长直导管b的作用:                    。 (3)请你分析导管c的下口可否浸没于液面中?    (填“可”或 “否”)。 (4)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加AgNO3溶液,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二)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 (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 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参考答案: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7分)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0,E2>0),回答下列问题。 ①  图中E1代表的意义是             。 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反应热△H的表达式为                。 ②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       , E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化学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参考答案: 略 18. (14分)(1)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2B(g)        x C(g)+2D(g)ΔH <0  ,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由此推断: ① x值等于                ;   ② B的平衡浓度为                  。 ③ A的转化率为                。  ④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a---b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b----c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之后若增大压强时,请把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上图中的c-----d处(标明V正和V逆) 该条件下反应建立新平衡后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