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杨梅园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丽水市杨梅园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若沉淀物也有少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细菌没有分离 参考答案: D 【分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①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②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③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④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⑤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⑥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要获得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时,应先用放射性同位素培养细菌细胞,然后让噬菌体侵染该细菌,A错误;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中,不能观察到蛋白质在亲子代中的作用,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C错误;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理论上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但可能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没有分离,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也有一定放射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2. 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 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X来源与突变和基因重组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使有利性状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大 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新形成的蜥蜴新种组成不同种群  参考答案: B 3.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参考答案: A 【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噬菌体的DNA中含有P,蛋白质中含有S,因此一般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解答本题应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着手,并且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利用细菌中原料合成DNA和蛋白质的. 【解答】解: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只将自身的DNA注射到细菌菌体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体外. 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因此亲代噬菌体被32P标记的那两条DNA链存在于某两个子代噬菌体中.而细菌中没有32P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中始终只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有32P标记. 由于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是以细菌体内的原料合成的,而大肠杆菌被35S标记,因此合成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故选:A.   4. 下列生物化学反应全过程都发生在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器内的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RNA合成        D.多肽的合成 参考答案: D 5. 黄曲霉素是毒性最强的致癌物质,在细胞中还能干扰DNA与mR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据此推测,幼鼠长期摄入较多黄曲霉素后,机体不可能出现 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异常    B、抑癌基因突变成为原癌基因 C、血浆蛋白减少影响内环境稳态   D、生长缓慢且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参考答案: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题干中“扰DNA与mRNA的合成、干扰某些tRNA与氨基酸的结合”可知:长期输入该物质,会影响到转录和翻译的正常进行,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是细胞中两种正常基因,原癌基因不可能由抑癌基因突变而成。 6. 下图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同一种生物体内的有关细胞分裂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图⑤时期 B.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②无直接关系 C.图②所示分裂方式,其间期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传给后代的可能性要大于图③ D.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有图①~图⑤所示细胞的器官是睾丸而不可能是肝脏 参考答案: B 7. 下列两种结构都能产生ATP的是 A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           B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D  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 参考答案: C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结构上均具有双层膜 B.细胞的功能与其细胞器的种类和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相适应 C.通过高尔基体的分拣,把加工后的蛋白质都送到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 D.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其内的水解酶由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参考答案: C 9. 核糖体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B. 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 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 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参考答案: C 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以DNA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A项、B项正确;翻译时,mRNA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项错误;翻译时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肽键的连接,D项正确。 10. 左下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下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 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   B.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活性温度 C.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的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 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的范围最广的酶是B 参考答案: B 11.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正常情况下,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2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单体上   C.2个,分别位于一对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参考答案: D 12. 以下关于核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 ①甲流病毒由于无细胞核,所以不含核酸    ②乳酸菌内核酸、核苷酸、碱基的种类分别为2、8、5    ③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苷酸、含氮碱基、五碳糖、磷酸    ④核酸有遗传、变异、催化、调节、供能等作用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C 13. 某同学总结了四条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相同 B.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 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同 D. 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着丝点数相同 参考答案: C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数目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DNA数目又减半,因此次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核的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B正确;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DNA分子数目一半,C错误;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C。 14.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A. 4个着丝点    B. 4条染色单体   C. 2个DNA分子    D. 4对染色体 参考答案: B 一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即两个着丝点,A错误;一个四分体包含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四条染色单体,B正确;一个四分体包含4条染色单体,4个双链DNA分子,C错误;一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 15. 下图表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巢细胞中的染色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12,单倍体染色体数为6 B.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单倍体染色体数为3 C.该图显示的是减数分裂,因为非同源染色体发生了联会 D.该生物二倍体染色体数是24,单倍体染色体数为12 参考答案: A 16.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把正常小鼠每次注射   药物前后症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正确顺序是 A.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 C.先注射胰岛素,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 参考答案: A 17. 下列免疫反应中,只属于体液免疫反应的是     A.眼泪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免疫球蛋白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繁殖     D.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 参考答案: C 1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提高 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C.生长素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 D.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参考答案: D 19. “核糖”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构造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A.叶绿体 B.细菌质粒 C.核糖体 D.tRNA 参考答案: 【知识点】B3  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B 叶绿体含有RNA,因此核糖是叶绿体的组成成分,A错误;细菌质粒是环形的DNA分子,不含核糖而含脱氧核糖,B正确;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因此核糖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C错误;t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因此核糖是tRNA的组成成分,D错误。 20. 从水母体内提取的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含有1条多肽链,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有关GF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GFP可应用于基因工程 B.GFP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