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北省廊坊市东汪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北省廊坊市东汪中学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培育的抗虫棉是否成功,最好检测(  ) A.是否有抗生素产生 B.是否有目的基因表达 C.是否有抗虫的性状出现 D.是否能分离到目的基因 参考答案: C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 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 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 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解答】解: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导入成功关键是看能否表达出来,抗虫基因的表达一般对棉花接种棉铃虫,观察其存活情况,来鉴定棉花是否具有抗虫特性. 故选:C.   2. 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与⑥的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 C.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D.a和b表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形成的③和④细胞的核基因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 D 据图可知a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结束产生了两个和母细胞一样的③和④子细胞,但如果考虑发生基因突变等情况③和④子细胞有可能不同;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改变,产生的蛋白质不同,所以⑤与⑥基因型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相同;人是多细胞生物,某些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不代表人体的衰老和凋亡,人体细胞普遍的衰老和凋亡可以引起人体的衰老和凋亡;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越弱。 3. 下列关于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多个小液泡合成大液泡,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液泡中储存的有机物,来源于同一细胞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C. 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液泡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 参考答案: B 多个小液泡合成大液泡,涉及膜的融合,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液泡中的有机物不一定来源于同一细胞的叶绿体,例如根细胞的液泡中含有有机物,但根细胞中无叶绿体,B错误;渗透压指的是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多少,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单位体积的细胞液中溶质微粒数小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溶质微粒数(细胞失水状态下:细胞质基质的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D正确。 考点:液泡的结构和功能 点睛:1、在植物细胞中有大小不同的液泡,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可能占细胞体积的90%,它是由许多小液泡合并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液泡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如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树胶、丹宁、生物碱等。 2、液泡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维持细胞的紧张度是它所起的明显作用;其次是贮藏各种物质;第三,液泡中含有水解酶,它可以吞噬消化细胞内破坏的成分;最后,液泡在植物细胞的自溶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4. 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气的参与 B. 细胞内产生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C. 线粒体DNA与蛋白质一起构成染色体 D. 线粒体能台成组成自身结构及功能所需的全部蛋白质 参考答案: A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在线粒体内膜上[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合成ATP,线粒体含有少量的DNA和RNA,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A正确;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线粒体中的DNA不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C错误;线粒体能进行半自主复制,只能合成部分蛋白质,D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5. 如图所示,在一株发生向光弯曲生长的玉米幼苗上,a表示弯曲部位的向光侧细胞,b表示弯曲部位的背光侧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生长弯曲的是幼苗尖端 B.生长素浓度:a>b C.细胞长度:a>b D.b侧细胞比a侧细胞体积大 参考答案: D 【考点】C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分析】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也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解答】解:由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部,因此图中给以单侧光照射后,在尖端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运输至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a<b;然后向尖端以下运输,使尖端下部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所以细胞长度:a<b,进而使幼苗向光弯曲生长.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与光照及生长的关系,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难度不大.   6. 下列对从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提取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NA都相同 B.酶不都相同 C.核基因都相同 D.蛋白质都不相同 参考答案: B 【分析】1、细胞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是受基因控制的编程性衰老和凋亡,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基因突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细胞分化过程是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转录形成mRNA,进而形成蛋白质,结果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 2、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不受机体调控的能连无限增殖的癌细胞. 【解答】解:A、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RNA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酶不完全相同,B正确; C、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因此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核基因不完全相同,C错误; D、某人体内的癌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中的蛋白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的衰老、凋亡和癌变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7. 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H]的细胞器及[H]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细胞器 来源 用途 ① 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三碳化合物 ② 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五碳化合物 ③ 线粒体 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④ 线粒体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参考答案: C 呼吸作用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在酶的催化下的分解成丙酮酸,则④错误.故A、B错误.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还原氢.还原氢为三碳化合物还原提供还原剂,则①正确.有氧呼吸作用中,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在酶的催化下的分解成二氧化碳,并产生还原氢,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还原氢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水,则③正确.故C正确,D错误。 8. 下表为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B.鱼滕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C.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参考答案: D 9. 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参考答案: D 10. 如图表示某细胞(含4条染色体)的分裂示意图,①~⑥代表细胞.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细胞①中有8条染色体 B.细胞③有2个基因B C.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 D.细胞⑤的基因型为a 参考答案: A 【考点】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分析】分析图解可得:图中细胞分裂时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因此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①为初级卵母细胞、细胞②为第一极体、细胞③为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④⑤⑥均为第二极体. 【解答】解:A、据图判断,细胞①为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复制后的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并且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也不变,A错误; B、细胞⑥的基因型为ABb,因此在分裂之前的细胞③中有2个基因B,B正确; C、初级卵母细胞由于发生了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产生的细胞②为第一极体,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C正确; D、由于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b,说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和b这对同源染色体与A移向一极,则另一极为a,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时,产生两个染色体组成相同的细胞,因此④、⑤的基因型都是a,D正确. 故选:A.   11. (06江苏卷)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变异;〔C〕害虫对农药进行了隔离;〔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正确答案是D。 12.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 C.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测交是提出假说的基础 D.萨顿借助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不需要实验的检验 参考答案: B 13. 欲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小鼠的分组及处理见下表,并在适宜条件下正常饲养,每隔一定时间测定耗氧量,记录数据,统计分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对照处理 切除甲状腺 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 灌胃甲状腺激素,1次/天 饲养条件 相同且适宜,正常饲料喂养,共14天     A. 应采用生长发育情况相同的同种小鼠进行实验 B. 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 C. 采用耗氧量为观测指标的依据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代谢 D. 若在各组饲料中添加放射性碘,则丙组小鼠甲状腺部位放射性强度高于乙组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采用切除法,以“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部位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