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举报
资源描述
(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1.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 A.大红肾 B.颗粒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答案】B 【解析】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体积变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又称颗粒性固缩肾。大红肾和蚤咬肾是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外在表现。大白肾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外在表现。 2.有关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和腓骨构成 B.内侧半月板较大 C.两侧有副韧带 D.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前移位 【答案】A 【解析】膝关节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上端构成,腓骨不参与。 3.( )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D.Ⅳ期临床试验 【答案】B 【解析】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对,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4.膈肌上的食管裂孔约在第( )胸椎水平 A.12 B.11 C.10 D.9 【答案】C 【解析】食管裂孔位于膈肌上,位置大约平对第10胸椎。是食管和迷走神经的下行通道。 5.穿经腹股沟管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主韧带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答案】C 【解析】腹股沟管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腹壁组织中的一个斜行裂隙,长约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6.下列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 A.腺癌 B.鳞癌 C.黑色素瘤 D.基底细胞癌 【答案】D 【解析】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 颊及鼻翼等处,生长缓慢,并可浸润破坏局部深层组织,很少发生转移,临床上呈低度恶性,ABC 均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转移几率大。 7.肿瘤组织一般呈何种颜色 A.灰白或灰红 B.红色 C.暗红色 D.淡黄色 【答案】A 【解析】 最常见的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 有无出血、 变性、 坏死等而定,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8.肉瘤的主要转移方式是 A.经血管转移 B.经淋巴管转移 C.沿神经纤维转移 D.经人体解剖腔道转移 【答案】A 【解析】 肉瘤细胞大多弥漫分布,结缔组织少,但血管丰富,故肉瘤多先有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的首选途径。 9.“槟榔肝” 常见于 A.肝细胞水肿 B.肝脂肪变性 C.肝硬化 D.肝慢性淤血 【答案】D 【解析】 心源性肝硬化又称淤血性肝硬化、 槟榔肝,患者可有轻度右上腹不适、 黄疸、 肝大,体格检查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包括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10.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A.经粪—口途径传播 B.经输血、 血制品传播 C.经手术传播 D.经性接触传播 【答案】B 【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3 个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就是通过输血或者公用针头造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感染已经很少了,通过体液传播,主要是性交传播,虽然一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的概率不到 10%,但是也要注意防护,母婴传播,母亲患病后可以传给孩子。 11.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动脉阻塞程度不同 B.病变范围不同 C.静脉回流是否通畅 D.有无腐败菌感染 【答案】D 【解析】 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 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2.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浆细胞 【答案】A 【解析】 急性炎症常见的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常见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病毒感染一般造成的是慢性炎症。 13.炎症的基本病变是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变质、 渗出、 增生 D.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答案】C 【解析】 炎症的基本病变是变质、 渗出、 增生。 14.下列哪项不符合创伤一期愈合特点 A.愈合时间短 B.形成瘢痕明显 C.组织缺损少 D.创缘整齐 【答案】B 【解析】 创缘、 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无感染,组织保有生活能力,失活组织较少,创内无异物、 坏死灶及血肿,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有少纤维组织瘢痕不明显。 15.绒毛心属于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炎 C.化脓性炎 D.纤维素性炎 【答案】D 【解析】 绒毛心,又称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属于心包的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由于心脏的不断搏动,心包脏壁两层发生不断的摩擦,使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在心包上呈绒毛状。 16.一个肿瘤的倍增时间由三个主要的因素决定,其中不包括 A.细胞周期时间 B.生长比例 C.肿瘤的大小 D.细胞丢失速度 【答案】C 【解析】 一个肿瘤倍增时间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 细胞周期时间、 生长比例、 细胞丢失速度,不包括肿瘤大小。 17.胃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其主要的愈合方式为 A.包裹钙化 B.分离排出 C.组织增生 D.溶解吸收 【答案】C 【解析】 大多数活动性溃疡边缘光整,底部由肉芽组织构成,覆以灰黄色渗出物,周围粘膜有炎症水肿,愈合期可见瘢痕,瘢痕组织增生为其主要的愈合方式。 18.在神经元的基本病变中,( )是由缺血缺氧、 感染和中毒等引起的,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 Puikinje 细胞 A.包涵体形成 B.神经元急性坏死 C.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D.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答案】B 【解析】 神经元急性坏死是神经元缺血、 缺氧、严重急性中毒或感染引起,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浦肯野细胞。 19.下列关于十二指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约 12cm B.为腹膜内位器官 C.分球部上部,降部,水平部 D.降部的黏膜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 【答案】D 【解析】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是小肠中长度最短、 管径最大、 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可分上部、 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属于腹膜内位器官,降部和水平部属于腹膜外位器官,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20.损伤后成为永久性缺失的组织细胞是 A.造血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纤维细胞 【答案】C 【解析】 再生能力微弱或无再生能力的细胞 (永久性细胞),出生后此类细胞即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损伤后不能再生,如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遭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瘢痕补充,心肌的再生能力极弱,在修复过程中几乎不起作用,均由纤维组织代替,平滑肌和横纹肌再生能力也很弱,损伤后一般也由纤维组织取代。 21.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被破坏后 A.再生能力极弱 B.再生能力较弱 C.再生能力较强 D.不能再生 【答案】D 【解析】 神经细胞为永久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故选 D。 22. ( )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一种感染类型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菌血症 D.脓毒血症 【答案】A 【解析】 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 2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无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A.肠道 B.外尿道 C.阴道 D.心脏 【答案】D 【解析】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皮肤、 肠道、 阴道以及外耳道、 眼结膜、 鼻咽腔、 尿道等) 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 24. ( )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A.脾 B.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淋巴结 D.胸腺 【答案】C 【解析】 淋巴结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存在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上。 25.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是 A.纤维瘤 B.骨瘤 C.海绵状血管瘤 D.皮下脂肪瘤 【答案】C 【解析】 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或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肿块,压之退色。 26.不能完全再生的组织是 A.表皮 B.骨组织 C.神经细胞 D.粘膜 【答案】C 【解析】 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目前都被认为是没有再生能力的。 27.病理学中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HE 染色 B.龙胆紫染色 C.油红染色 D.苏丹Ⅲ染色 【答案】A 【解析】 HE 染色时病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常将病理切片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做出病理学诊断。 28.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A.胞浆内脂褐素增多 B.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C.胞浆嗜酸性增强 D.线粒体肿胀 【答案】B 【解析】 细胞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就是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29.按照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病理形态,肝癌可分为 A.结节型、 原发型、 弥漫型 B.进展型、 巨块型、 弥漫型 C.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 D.结节型、 巨块型、 混合型 【答案】C 【解析】 按照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病理形态,肝癌可分为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 30.心肌梗死病灶的肉眼形状常为 A.节段性 B.不规则形 C.锥形体 D.楔形  【答案】B 【解析】 心肌梗死病灶为不规则形或地图形,故选 B。 31.血栓形成是指 A.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D.血液在静止状态中发生异常凝固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血栓形成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内或心腔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 32.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答案】B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的后壁及分支开口处。 33.某患者由于尿路梗阻最终导致肾萎缩,则该萎缩属于 A.生理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C.去神经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 【答案】D 【解析】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压迫性萎缩是病理性萎缩的一种,发生原因为组织器官长期受压。例如尿路梗阻所致的肾皮质、髓质萎缩。 34.慢性胃炎时,肠黏膜上皮转化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过程是 A.异生 B.机化 C.再生 D.化生 【答案】D 【解析】化生是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取代。 35.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血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粪-口途径 D.性接触传播 【答案】C 【解析】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36.下列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 A.腺癌 B.鳞癌 C.黑色素瘤 D.基底细胞癌 【答案】D 【解析】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 颊及鼻翼等处,生长缓慢,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医师/药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