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本溪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高分提分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皎洁(jiǎo)        行辈(háng)       旺相(xiàng) B.斡旋(wó)            炮制(pào)        晦暗(huì) C.羁绊(jī)        束缚(sù)          戛然(jiá) D.邮差(chā)          恣意(zì)          橘子(jú)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翠羽流苏            人情世故 B.挑灯看剑             千呼万唤 C.富贵荣华             叹为观止 D.吹角连营             兴高彩烈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冬天悄悄地到来了,平日里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昆虫都销声匿迹了。 B.在人们的心目中,时间犹如潮水,潮涨潮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 D.一个烟头引起了大火,这栋被烧毁的大楼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这本书里,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B.有没有坚定地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这次展出的是近几年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汉代画像石。 D.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篇名句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___。 (2)《蒹葭》一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柳   陌 [明]祁彪佳 出寓园,由南堤达豳圃① ,其北堤则丰庄所从入也。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②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③,予以为不若数株垂柳,绿影依依,许渔父停桡④碧阴,听黄鹂弄舌,更不失彭泽家风耳。此主人⑤不字桃而字柳意也。若夫一堤之外,荇藻交横,竟川含绿,涛云耸忽,烟雨霏微,拨棹临流,无不率尔休畅矣。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注】①豳圃:bīn与文中的“寓园”“丰庄”均为地点名称。②飔:sī风。③裾:jū衣服的大襟。④桡:ráo与下文的“棹zhào”都指船桨。⑤主人:作者自称。⑥无不率尔休畅矣:无处不令人感到轻松愉快。 1.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请解释“落英缤纷”在文中的意思。 (2)《记承天寺夜游》中用“藻荇交横”来形容什么的?乙文化用此词为“藻荇交横”可以反映出堤外水有什么特点? 2.对“介于两堤之间,有若列屏者,得张灵墟书曰‘柳陌’”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两堤之间,有如开裂的屏风,得到张灵墟的一本书叫做“柳陌”。 B.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 C.在两堤之间,有如开裂的屏风,由张灵墟书写的“柳陌”。 D.在两堤之间,有如排列着的屏风的,得到张灵墟的一本书叫做“柳陌”。 3.断句。 堤旁间植桃柳每至春日落英缤纷微飔偶过红雨满游人衣裾 4.下面对【甲】文中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名潜,字元亮,死后朝廷追赠谥号“靖节先生”。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C.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D.本文采用“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力量。 5.【乙】文中作者为什么将种着桃柳的那条路取名“柳陌”? 6.【乙】文提到“不失彭泽家风”,指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风貌,请结合《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分析陶渊明向往怎样的生活风貌?表达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志趣? 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2.第①段中“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是”指代的是(     )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 B.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 C.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D.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何由彻”与前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各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文四个段落的意思。(每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第①段: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3.“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你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两篇短文都是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那么通过这两 篇短文,作者所要阐述的科学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作文 11.俗话说:“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家乡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家乡的秀美景色,家乡的风土人情,无不浸润着浓浓的乡味。请以《我家乡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着重介绍家乡给你印象最深的节日或最有特色的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