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平湖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模拟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斑蝥(máo)        确凿(záo)          桑椹(shèn)          谥号(yì) B.感慨(kǎi)          收敛(liǎn)          逾矩(jǔ)             拗(ǎo)口 C.惭愧(kuì)          曲肱(gōng)        私塾(shū)          笃(dǔ)信 D.教诲(huì)          反省(xǐng)        倜傥(tǎng)          秕(bǐ)谷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瞭亮   喉咙   烘托   淅淅沥沥 B.抖擞   肌肤   地毯   迫不急待 C.水藻   高邈   屋檐   呼朋引伴 D.化妆   萧瑟   骄媚   盛气凌人 3、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C.入秋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各地的稻田陆续进入丰收季,金秋画卷美不胜收。 D.山东师范大学74岁老教授看错课表旷课,他却煞有介事的向同学们道歉。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论语〉十二章》 (1)文中阐述了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看法,即要按时温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正如孔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雍也》),可见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 (4)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只要善于学习,人生处处有老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文中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例如《论语·为政》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俭以养德(     )               (2)非宁静无以致远(     ) (3)险躁则不能治性(     )     (4)意与日去(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静以修身                    投以骨 B.年与时驰                    陈太丘与友期行 C.夫君子之行                 又数刀毙之 D.淫慢则不能励精        学而不思则罔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4.文章中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请你谈谈这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 ⑥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⑦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⑧“人都到哪里去了!” ⑨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⑩“读书!” ⑪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⑫“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第②段【】句中用了很多形容词,分析作者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2)和第②段“我”在百草园的玩耍相比,第⑦段孩子们在三味书屋的玩耍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都有限制。 (3)结合语境,解释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足见百草园当年盛况,隐含家道中落的感慨、悲凉。 B.三味书屋生活枯燥,行动不自由,先生严厉,是“我”童年噩梦。 C.写百草园的乐趣只为对比后文,批判先生严取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D.第⑫⑬段的描写,嘲讽先生独自大声、入神朗读艰涩内容的丑态。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2.本诗后两句最为人称道,请你给出一条称道它的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对于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人们历来各有看法,下边是最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你认同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观点A:读经典的书,就开阔了精神的视野。 观点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观点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七、作文(共40分) 课文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将他与一些“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