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车上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车上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A、S+KOH → K2SO3+K2S+H2O B、FeO+HNO3→   Fe(NO3)3+H2O C、Cu2O+H2SO4 → CuSO4+Cu+H2O D、 Cu+2Ag+===Cu2++2Ag、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H+(aq)+OH-(aq) == H2O(l)  ΔH=-57.3 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  ΔH=2×(-57.3) kJ·mol-1 B. 已知CH3OH(g)+1/2O2(g) == CO2(g)+2H2(g) ΔH=-192.9 kJ·mol-1,则CH3OH(g)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C. 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 ,则2H2O(g) == 2H2(g)+O2(g) ΔH=+571.6 kJ·mol-1 D. 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mol-1,则1/2C6H12O6(s)+3O2(g) == 3CO2(g)+3H2O(l)   ΔH=-1400 kJ·mol-1 参考答案: D A、中和热是指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生成2molH2O 所放出的热量为2×57.3 kJ·mol-1,但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反应还要放出热量,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反应热小于2×(-57.3) kJ·mol-1,错误;B、由燃烧热的概念可以知道,甲醇燃烧应生成液态水,则CH3OH的燃烧热一定不为192.9 kJ·mol-1,错误;C、H2(g)的燃烧热是285.8 kJ·mol-1 ,生成液态水,则2H2O(g) == 2H2(g)+O2(g) ΔH=+571.6 kJ·mol-1,错误;D、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 kJ·mol-1,则C6H12O6(s)+3O2(g) == 3CO2(g)+3H2O(l)   ΔH=-1400 kJ·mol-1,正确;故选D。 点睛:A、根据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分析;B、根据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来分析;C、根据燃烧热是指1mo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互为逆反应的反应热的数值相同,符号相反;D、根据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来分析。 3. 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A. Na2O        B. NaCl         C. HCl        D. NaOH 参考答案: C 略 4. 科学家指出: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它对人体是无毒的,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下面有关解释正确的应该是(  )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维生素C具有氧化性 C.该反应中+5价砷被氧化 D.砒霜中毒后可服用维生素C解毒 参考答案: A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中As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则As元素被还原,维生素C作还原剂被氧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As2O3)中As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As元素被还原,维生素C作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A正确; B.As元素得电子作氧化剂,维生素C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As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3价,As元素得电子被还原,故C错误; D.As2O3和维生素C不反应,所以维生素C不能解毒,故D错误; 故选A.   5. 常温下,四个容积为20 L的容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产生的压强最大的是 A.Cl2           B.HCl            C.SO2        D.CO2 参考答案: B 略 6.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或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量气体,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C.因氨水中的氨主要以NH3·H2O的形式存在,故1 L 1 mol·L-1的氨水中含NH3·H2O 1 mol D.NH3·H2O的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参考答案: D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故A项中剩余气体中不含氨气,该同学的做法多余,A项错误;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误;虽然氨在其水溶液中主要以一水合氨的形式存在,但1 L 1 mol·L-1的氨水中NH、NH3、NH3·H2O之和为1 mol,C项错误;NH3·H2O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放出氨气,加热浓氨水使NH3·H2O分解生成氨气,利用了NH3·H2O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 7. 研究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各自选题进行计算,其结果正确的是(     ) (A)甲同学:0.2 mol MgO,经计算,其质量为0.2 g (B)乙同学:9.03×1023个O2,经计算,O2物质的量为1.5 mol (C)丙同学:标准状况下,5.6 L 水的体积,经计算为 0.25 mol (D)丁同学:配制0.50 mol/L的NaOH溶液400 mL ,经计算,需取NaOH固体0.80 g 参考答案: B 略 8.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气)+ O2(气) 2SO3(气)。已知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 SO2为0.25 mol·L-1 B. SO2、SO3均为0.15 mol·L-1 C. SO2为0.4 mol·L-1 D. SO2为0.4 mol·L-1,O2为0.2 mol·L-1 参考答案: A 【分析】 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2SO2(g)+O2(g)?2SO3(g), 某时刻(mol/L)   0.2       0.1        0.2 极限转化(mol/L) 0.4       0.2         0 极限转化(mol/L)  0         0         0.4 A.SO2为0.2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25mol/L小于0.4mol/L,故A正确; B.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B错误; C.SO2为0.4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SO2的浓度最大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C错误; D.SO2和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和O2的浓度分别为0.4mol/L、0.2mol/L,但SO3不可能完全转化,达到平衡SO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O2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2 mol·L-1,故D错误; 答案选A。 9.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时,在阳极上不生成O2的是(  ) A.NaOH     B.H2SO4      C.ZnCl2       D.Na2SO4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 CO ==== Cu + CO2           B、 2KClO3+I2===2KIO3+Cl2 C、O3+Na2SO3 ====Na2SO4+O2                  D、 2FeCl3+2HI ══ I2+2FeCl2+2HCl 参考答案: B 略 11. 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C、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图示的四种实验操作名称从左到右依次是   (   ) A.蒸发、蒸馏、过滤、萃取     B.过滤、蒸馏、蒸发、萃取 C.过滤、蒸发、蒸馏、分液              D.萃取、蒸馏、蒸发、过滤 参考答案: C 略 13. 25℃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 参考答案: A 14. 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硫酸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参考答案: D 15.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  ) A.18 B.18NA g C.g·mol-1 D.g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0.1 mol·L-1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快。 Ⅱ.利用下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2)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 ____________、B中加NaHCO3溶液、C中加___________,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钾    (2)分液漏斗   防止倒吸    (3)稀硫酸    Na2SiO3溶液    溶液变浑浊 解析:(1)同一周期元素,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同一主族,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所以金属性K>Na>Mg>Al,则K与盐酸反应最剧烈、Al与盐酸反应速率最慢;(2)仪器A为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可以通过较强酸制备较弱酸来实现,即A中加入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二氧化碳和硅酸钠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硅酸来证明,C中反应为: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因此观察到C中溶液的现象为溶液变浑浊。 【点睛】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