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 D.鲦鱼出游从容(tiáo)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怖 调零 署名 名人逸事 B.和蔼 襁褓 趋势 挑拨离间 C.挚爱 卑鄙 绚丽 豁然开朗 D.拙劣 枯燥 纳闷 阳奉阴违 3、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最美新娘”李成环的事迹可歌可泣,她被兰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 C.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需要积累语言、深入理解,这种寻章摘句的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我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句子积累一默写句子。 《北冥有鱼》(节选) 《谐》之言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①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②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③,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④,尊则议⑤,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 (选自《庄子·外篇·山木》) 【注释】①舍:住。②竖子:年轻的奴仆。③訾(zǐ):诋毁,指责。④廉则挫: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⑤尊则议:尊显就会受到倾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2)亦若是则已矣                         是: (3)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故: (4)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材: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似之而非也 A.其远而无所至极(《北冥有鱼》)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请用“/”断句。(划2处) 有 为 则 亏 贤 则 谋 不 肖 则 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5.请分别举例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最大特点。 甲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写法特点: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老北京的中秋节 ①农历八月十五,恰逢三秋之半,故称中秋节。中秋节的名称有许多,比如八月节、月夕、月节、秋节、八月会、女儿节、丰收节、兔儿爷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甲] 八月十五为仲秋之中,秋季之中,故也称仲秋节。[乙] 秋月是瓜果丰收之际,北京人有以瓜果供月和馈赠亲友的习俗,所以中秋又称果子节。[丙] ②旧时老北京人过中秋有许多说法和讲究。吃月饼、庆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不过中秋节这天结了婚的女人只能在婆家过节,十六日才能回娘家团圆,所以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之说。八月十五日中午时,北方有糊窗户的习俗。中秋过后天气渐凉,据说中秋午时糊窗户,能把“老爷儿”(太阳光)糊在屋里,一冬不冷。中秋祭月、拜月要插红色鸡冠子花和带枝的毛豆,因鸡冠子花象征月亮里的婆娑树,而兔子最爱吃的是毛豆。中秋节北京人有买兔儿爷,请“神只①”的习俗,拜月后留下一根扎“神只”的秫秸,压在炕席下,据说用来打尿床的孩子最管用。 ③传说月宫中有永远也砍不断的桂树,因此北京人有中秋节赏桂、饮桂酒之俗。北京人的拜月之俗多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家人团聚,月亮升起后,开始拜月,一般是徒手望空而拜。 ④老北京中秋节的讲究和习俗还有很多,这些讲究、习俗虽然形式多样,但其内涵都在传达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祝愿、追求和向往。 [注] ①神只:即神祇,指的是天神与地神。 1.选文围绕“老北京的中秋节”,首先简单介绍了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然后简单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下面的句子放到第①段中______(从甲、乙、丙中选)处最为恰当。 “团圆”是中秋节的主要民俗信仰,几乎贯穿于各项民俗活动中,所以中秋还称团圆节。 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上文对老北京中秋节的说明,谈谈你认为现代人应如何处理现代生活与传统节日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新华网北京9月12日电 中秋节期间,北京等城市的多个公园内欢歌笑语,周边居民相约来此吃月饼,赏歌舞,听故事,月下欢歌一片。逢此佳节的小假期,一些人走亲访友,共同追忆往昔岁月。北京“拜兔儿爷”的中秋祭月习俗也重新回归大众,市民自发将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大小各异的“兔儿爷”搭成一座塔墙,小孩子们对着“兔儿爷”拜上一拜。老北京传统工艺“鬃人白”传人白霖说,兔儿爷是老北京的吉祥物,也是老北京城的保护神,从明代时起老北京人就有自家请兔儿爷、给亲朋送兔儿爷的习俗。 (有删改) 材料二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很多在外乡打拼的人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身处异地而仰望同一轮明月。一些网友过起了通过网络记录幸福、寄托祝福的“E中秋”节日。有的选择在网络论坛和微博上互诉想家的心情;有的自己制作或转发精美的Flash祝福图片、贺卡,向互联网另一端的亲朋好友送去祝福;还有人通过电子购物,快递节日礼物。(选自中秋晚会主持人台词) 材料三 尽管国内主流媒体很少宣扬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西方节日,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百姓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心情。现如今国人流行过洋节,不仅过圣诞节、情人节这样的西方大节,就连愚人节、万圣节、感恩节这类根本没几个中国人说得出来由的西洋节日,大家也照过不误。这样的情况不免让人纳闷:西方的节日,咋就那么受宠?自己国家的节日啥时候失宠的?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忘本。 五、诗歌鉴赏(共5分) 诗歌鉴赏。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乙】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历来被人们喜爱,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2.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请以“我家的     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