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我评估考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shè) 沼泽(zhǎo)符合(fǔ) C.蹼鹬(yù) 弥漫(mí)   黑鹂(lí)   预料(yù) D.频繁(bīn)偶尔(ěr)   喧嚷(xuān)稀疏(sh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历害   心窝   呼唤   红旗飘飘 B.羊羔    革命    脚步    天南海北 C.浪花    发展    高潮    鸡毛信 D.欢喜    窗花    头顶    杨家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巷尾,乱停乱放、恶意破坏、直接骑回家等不文明现象也层出不穷。 B.党的十九大结束之后,扬州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动员全市上下、各条战线、各个方面开展学习宣讲活动。 C.由于扬州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的正式投入使用,使持有扬州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读者,可以刷卡步入书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阅服务。 D.“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的缩影,不仅刷新了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选做6小题) ①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 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 ③ 百川东到海,______?少壮不努力,______。(汉乐府《长歌行》) ④ _______,______。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 《野望》) ⑤ 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中通外直,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⑦ 乡泪客中尽,______。迷津欲有问,_____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要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惊。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情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附。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 ②无论魏晋 ③具答之 ④乃不知有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桃花源人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想法。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现代文阅读 文明,与世界相拥 苏 北 ①走出去!中国人的热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中国人的脚步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匆忙。 ②国外留学的,从读研到读本,又见高中国际班备受青睐,低龄化已是挡不住的潮流;观光旅游的,从周边到欧美,热浪滚滚,生活在别处,俨然已成一种全民的时尚;投资兴业的,纷纷出海,产业转移、海外扩张正推涌出崭新的转型景观。 ③每一个中国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展示自己,去拥抱世界? ④经历了许多年的封闭,甫一亮相,中国人在海外的言行举止,便引发了分外强烈的关注,也受到了格外严苛的拷问。文明出游,甚至已经成为政府对每一个公民的例行提示。 ⑤或许是因为与世界太久的隔膜,国人中不乏一厢情愿的思维定势。一些人习惯性地认定许多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便什么都很落后。其实,这是一种率意轻狂的误读。如非洲。当我们在保护区内面对着河马狮子大吼大叫乱扔杂物之际,当我们在旅行途中四处搜寻象牙或犀牛角之时,看看当地人对丰饶的自然资源的悉心保护,对自由的野生动物的亲切尊重,我们当真切地感受到现代文明的撞击和启迪。一些人单方面地认定去海外旅游消费就是对对方的投入甚至奉献。其实,这是一种优势心理的虚妄。泰国清迈市民就曾有对中国游客的拒绝:这里不欢迎粗俗。吵吵闹闹,拒绝排队,随地吐痰,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讲,给当地社区带来了麻烦,也让其他高端游览望而却步。一些人想当然地认定鼓足了钱包炫耀着名牌就涨了身价添了牛气。其实,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翻版。我们一再地看到海外媒体报道,中国游客在欧美奢侈品店一掷千金,大肆抢购,留下的却往往是“土豪金”“暴发户”的醒目标签。 ⑥短短的30多年间,世界见证着中国套上经济总量第二的耀眼光环,迈着通往小康社会的流星大步,长期笼罩着的贫穷、屈辱的阴霾一扫而光,中国人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信。但这尊严,首要的当是公民品格的尊严;这自信,首要的当是中华文明的自信。 ⑦每一个中国企业,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落地生根,去开疆拓土? ⑧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是市场的竞争与合作,而且是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⑨我们有自己的商业传统: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这是传家宝。商店没有关门打烊的时候,老板没有周末假日的休闲。入乡不能随俗,在外国朋友心里,你这是非正常生活;在竞争对手眼中,你就是不正当竞争。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劳动力不仅廉价,而且高效。海外企业因此很少雇佣当地员工。其实,这更多是个文化适应问题。人家的劳动保障,你难道不该遵守?人家的就业生计,你难道不该考虑?我们有自己的经营模式: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习惯于和政府官员私下公关赢得优势资源和优惠政策,依赖行政力量摆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这个办法到国外未必管用。而且,很容易遭遇非政府组织和民间人士的非议和抵制。 ⑩须知,企业竞争的不仅是产品,而且是文化。中国企业走出去,除了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还要学会尊重当地的族群文化、宗教习俗和行事规则。企业创造的不仅是利润,还有价值。没有利润企业就不能生存,但更宝贵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良服务,丰富生活内涵。企业立足的不仅是市场,而且是社会。在异域他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究竟感知多少那里的民间生活,了解多少民众的发展需求?企业来自社会,也当回馈社会。对于中国企业,它是必须建立的新一种社企关系,也是必须衡量的新一条文明准绳。 ⑪每一步中国发展,以什么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去贡献世界? ⑫中国力量的崛起,其底蕴,应是中国文明的崛起。能不能打破“国强必霸规律”,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这是必须直面的历史性挑战。显然,我们仅有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的品牌是不够的,更应有造福人类的中国价值的创造,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⑬传统文化的复兴,其取向,应是现代文明的转型。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正是其凝练的表达。中华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一脉相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丰厚滋养。从历史的诠释中寻找文化认同,从现实的挑战中重塑精神标识,从未来的憧憬中提升人类价值,在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去激活、去焕发内在的生命力量,这是其复兴和转型的正确路径。 ⑭民族精神的张扬,其根基,应是主体意识的生长。无论多么美好的理念多么宏远的构想,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去承载,去践行,都需要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共德性的进步。无数走出去的中国人,无论在另一方土地上经历着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们的心头都永远萦绕着对中国文明的守望,和对中国梦想的追寻。正是在这守望和追寻中,他们把一粒粒友好的种子播撒进当地人的心田。 ⑮开放,是撬动中国改革坚实的支点,是倒逼中国发展强大的力量。正是因为这撬动和倒逼,文明在交流中多彩,在互鉴中丰富,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释放着它绵绵不绝的自信力、融合力和创造力,增值着人类共同、共通、共荣的存在意义和文明价值。 ⑯中华文明的振兴,恰在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与世界相拥。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从哪两个层面展开论述的? 2.文中从三个方面列举了中国的发展该以怎样的成效去增进文明,为世界做出贡献,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 3.本文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4.结合本文,联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公民品格(意识)”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勃,字子安,唐代著名诗人。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B.首联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写诗人想象友人即将奔赴的地方,点明送别之意。 C.颔联“同是宦游人”,表明了作者也是在他乡为官,加重了送别时的伤感之情。 D.本诗虽写送别,但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天涯若比邻”可看出。 2.首联“风烟望五津”中“望”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