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三岔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三岔乡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如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电子的流向:负极→a电极→b电极→正极 B.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C.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大于b电极的 D.Na+向a极移动 参考答案: A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装置有外接电源是电解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阴极,则b是阳极,a是阴极,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出经导线流向阴极,在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电子沿导线流回电源正极,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该装置实质是电解水,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故A错误; B.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则a电极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碱性,则变蓝色,b电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导致b电极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呈酸性,则变红色,故B正确; C.a电极上生成氢气,b电极上生成氧气,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故C正确; D.电解时,阳离子向阴极a移动,故D正确; 故选A. 2. 下列有关烃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B.通式为CnH2n的烃一定是烯烃 C.通式为C4H6的烃一定是炔烃           D.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烃一定是烷烃 参考答案: A 略 3. 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V3>V2>V1          B.V3=V2=V1                 C.V3>V2=V1                            D.V1=V2>V3 参考答案: C 略 4. 无色的有机物I是印制防伪商标的一种原料,在紫外光辐射下I可转变成结构Ⅱ(显橙色),反应如下 (R1、R2、R3是烃基): 有关上述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属于芳香烃                     B.II可看作醇类 C.I、Ⅱ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I和II互为同分异构体 参考答案: A 略 5.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H2O        B.CH4       C.SiH4         D.NH4+ 参考答案: A 略 6. 下面关于“Na2CO3”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钠盐       B.属于碳酸盐        C.属于电解质      D.属于氧化物 参考答案: D 略 7.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NH4+、I-、NO3- B.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SO42- C.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CO32-、Cl-、NO3- D.常温下,=0.1 mol·L-1的溶液:Na+、K+、CO32-、NO3- 参考答案: D 略 8. 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若已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50%,则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可以是(  ) A.1到4 B.2或3 C.只有4 D.1或4 参考答案: D 考点: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分析:根据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及含有氧的质量分数为50%确定其分子中最多含有的O原子数,然后分别根据含有1个、2个、3个、4个O原子讨论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有机物即可. 解答:解: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50,由氧的质量分数为可知,则分子中氧原子数目<=4.7,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最多含有4个O; 当含有1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2=16,则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16,=1…2,该有机物为分子式为:CH4O,为甲醇; 当含有2个O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2×2=64,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32,=2…4,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8O2,不存在该物质; 当含有3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3×2=96,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48,=3…6,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3H12O3,不存在该物质; 当含有4个O原子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量为:16×4×2=128,C、H的总相对原子量为64,=4…8,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5H4O4,结构简式为:HOOCC≡CCH2COOH; 所以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O原子数可能为1或4,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讨论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9. 如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溶液 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MH+OH﹣→H2O+M+e﹣ D.MH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镍氢电池中主要为KOH作电解液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OH﹣=NiOOH+H2O+e﹣阴极反应:M+H2O+e﹣=MH+OH﹣,总反应:M+Ni(OH)2=MH+NiOOH; 放电时,正极:NiOOH+H2O+e﹣=Ni(OH)2+OH﹣,负极:MH+OH﹣﹣e﹣=M+H2O,总反应:MH+NiOOH=M+Ni(OH)2 . 以上式中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 解答:解:A、放电时,正极:NiOOH+H2O+e﹣=Ni(OH)2+OH﹣,故A正确; B、为了防止MH被氢离子氧化,镍氢电池中电解液为碱性溶液,主要为KOH作电解液,故B正确; C、充电式,负极作阴极,阴极反应为M+H2O+e﹣=MH+OH﹣,故C错误; D、M为储氢合金,MH为吸附了氢原子的储氢合金,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明确题给信息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难点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中等. 10. 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将氨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B.用酚酞试液检验酸性溶液     C.通入Cl2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  D. 加入Fe粉除去Al3+溶液中的杂质Cu2+ 参考答案: C A中氨气被浓硫酸吸收,B中无现象,D中增加新杂质。 12.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OH-)=10-13的溶液中:Na+、ClO-、F-、K+ B.能使广泛pH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Ba2+、Cl-、Br- C.含有大量Al3+的溶液:Na+、Cl-、S2-、OH- D.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的溶液:K+、SO、S2-、SO 参考答案: B 13. 合成氨生产过程采取的措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  ) A.选择适当的温度 B.增大体系压强 C.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 D.不断分离液氨 参考答案: C 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14. 在无色透明的强碱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Ba2+、Cl﹣、 B.Na+、Cu2+、、 C.Mg2+、Na+、、Cl﹣ D.Na+、K+、NH4+、Cl﹣ 参考答案: A 解: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均为无色,故A正确; B.OH﹣、Cu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且Cu2+为蓝色,与无色不符,故B错误; C.OH﹣、Mg2+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C错误; D.NH4+、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 C.电解池的反应属于自发过程 D.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NaCl。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选择下列适当装置进行连接,并对设计方案不断完善,成功完成了测定实验。   ⑴活动小组的五位同学对实验装置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发言,内容如下:   甲:将装置A和E连接即可。因为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CO2被E中的碱石灰吸收,分别测量反应前和反应后E的总质量,就可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乙:还应在A和E之间连接装置      (填序号),其目的是                      。   丙:应该用B装置取代A装置。从B装置的导管口处缓慢鼓入空气,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排除以利于完全吸收.   丁:若直接向B装置中鼓入空气会导致实验测定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因此,应将鼓入的空气先通过装置         (填序号)。   戊:E装置后还应连接装置F,其作用是                                     。 ⑵学生课外活动小组测定的数据如下,计算该工业纯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 工业纯碱样品质量 反应前E的总质量 反应后E的总质量 6.4g 51.9g 54.1g 参考答案: (1)D   除去水   偏高  C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影响测定结果       (2)82.8%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 PCl5,反应达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为α1;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  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