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低碳旅游试点工作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打造绿色低碳旅游试点工作计划 一、 打造绿色低碳旅游试点 充分发挥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长江最美岸线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低碳化、智能化的景区开发、运营、管理体系,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旅游出行、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全流程,重点推动武宁县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级低碳旅游示范区。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培育生态旅游新业态,创建一批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支持江洲镇打造长江最美文农旅融合生态智慧岛示范样板,重点开发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和康养基地,全力打造修河流域百里乡村旅游带。 二、 碳达峰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宣布将碳达峰目标提前,并首次提出碳中和,将有力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有序性、平衡性和多元化是减排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先后四次提出相关国际承诺。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将加速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行动。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既是大势所趋,又非一蹴而就。碳中和难度远高于碳达峰。有序性(从达峰到中和是循序渐进,经历较漫长过程)、平衡性(温室气体排放既是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发展权问题,减排速度应当与经济发展、技术发展相契合)和多元化(应用多元化技术,形成立体式的减排体系)尤为重要。 双碳问题重点在能源,但非单纯的能源结构调整,同时涉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如节能环保、工业、建筑、交通等。减少CO2排放,具体涉及供给侧和需求侧两大部分,供给侧将以电力系统为核心,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需求侧将以工业为重点,多措并举,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节能、材料循环利用、使用低排放原料等。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加强CO2的吸收、捕集、利用等碳技术与碳市场也将逐步得到更加积极地探索。 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三、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 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使人难以把握其中主线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凝练得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提出理论见解与实践对策。 双碳目标不仅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提出了新挑战,也对统筹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的五大关键科学问题:①识别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现实条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模式;②明确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因素,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设计;③探索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协同路径优化研究;④厘清碳管理市场机制减排机理,支撑减排市场机制设计;⑤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碳中和管理思想体系。 在保障机制方面,一是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智库平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通过组建包含经济、社会、能源、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健康等研究方向的跨领域、跨学科智库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交叉学科技术创新团队,增强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研究。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设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学中心),以碳达峰与碳中和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核心,开发气候经济数据库和知识库,长期并持续开展国家和全球气候政策模拟与评估。 四、 碳达峰的背景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 五、 碳达峰对我国的启示 (一)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长期发展 从达峰国家经验看,整体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提高人均GDP水平,是平稳达峰的前提保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二)着力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如期实现碳达峰 与已达峰国家相比,我国能源结构偏煤的特点,决定了能源结构的低碳化转型仍是我国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主要着力点。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基本原则,杜绝运动式减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的基础上,以电力生产清洁化、消费终端电气化为主线,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给和消费水平,推动能源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三)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保障高质量实现达峰 产业结构调整是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手段。我国两高行业比重偏大,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旺盛,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做法无法复制。须立足本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资本密集、能源密集、碳密集产业,发展信息密集、知识密集、就业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新格局,力争早日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四)制定各省差异化目标,杜绝达峰时间一刀切 从欧盟经验看,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直接影响碳达峰的时间。我国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省际之间不平衡的情况更加突出,应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以碳排放总量占比高的地区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各省梯次有序实现碳达峰,允许不同省份率先、同步甚至晚于全国达峰,对个别省份达峰时间较长或长期位于达峰平台期应有充分预期。 (五)加强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监测 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我国应定期开展全球各国碳达峰状态的评估与监测。对于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实现达峰的碳排放大国,督促其主动承担减排国际义务与历史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足够的减排资金与技术支持。对于已位于碳达峰平台期或尚未达峰的国家,督促其分行业细化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确保碳排放不会反弹式上升。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下的投资机会。 六、 碳达峰的指导思想 实施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农业农村五大领域低碳转型行动,开展节能增效、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碳汇提升、全民低碳五个方向降碳增汇支撑行动,实施县(市、区)、绿色低碳制造、低碳旅游景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多个维度碳达峰试点示范体系建设,开展统计核算体系、财税价格制度、绿色金融支持、低碳交流合作、市场机制等多种类型政策保障行动,为实现融入长江经济带、振兴江西北大门,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奋斗目标、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支撑,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 七、 碳达峰国家达峰特征 碳达峰的早晚和峰值高低直接影响碳中和的实现进程。课题组基于世界银行数据库1960-2020年数据,利用世界气象组织推荐的趋势检验方法Mann-Kendall检验和Spearman'sRho检验,评估了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碳达峰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全球共42个国家已实现碳达峰,46个国家处于达峰平台期。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具备以下特征:人均GDP高于2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下降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基本脱钩。 (一)碳达峰国家可分为自然达峰、经济受损两种类型 已达峰的42个国家中,瑞典和英国达峰时间最早,分别为1970年和1971年,澳大利亚最晚,为2009年,2009年至今未有国家实现达峰。从已达峰国家达峰路径看,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为代表的19个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已实现脱钩,从而自然达峰;第二类是德国、波兰、乌克兰等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的15个国家,以及爱尔兰、朝鲜等经济严重衰退的8个国家,由于社会经济受损衰退或社会转型失败而达峰。已达峰国家中,以瑞典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部分国家,达峰后通过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加快碳中和进程,2017年瑞典的电力生产约90%来自水电、核电和风能。 (二)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 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碳达峰时人均GDP都高于2万美元,平均达3.1万美元,最高的列支敦士登高达14.1万美元。最早达峰的瑞典达峰时人均GDP为2.7万美元,最晚达峰的澳大利亚为5.2万美元。2020年我国人均GDP仅1.05万美元,与多数达峰国家达峰时人均GDP水平仍存在巨大差距。 (三)多数国家碳达峰时第三产业占比高于50% 除经济受损国家外,多数国家达峰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占比高于50%,其中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这些国家大都处于后工业化时期,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高能耗重化工业向境外转移,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20年占比达54.5%,逐步进入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四)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 各达峰国家达峰时的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差异较大,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与达峰时间并无必然关联,多数国家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仍高于60%,其中英国高达96.4%,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好的北欧四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等在碳达峰时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分别高达98.5%、81.8%、61.67%、54.4%。 (五)整体与各成员国达峰时间并非整齐划一 欧盟整体于1979年实现碳达峰,当时的9个成员国中仅有英国(1971年)、法国(1979年)、比利时(1979年)已达峰,但上述3个国家碳排放量合计占欧盟排放总量高达70%。而德国(1991年)、丹麦(1996年)、意大利(2004年)、爱尔兰(2007年)是在欧盟整体达峰后陆续实现达峰,荷兰、卢森堡截至2020年尚处于达峰平台期。 八、 碳达峰基本原则 (一)系统推进碳达峰,重点突破 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 (二)绿色引领碳达峰,创新驱动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三)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坚持先立后破,稳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