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石首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自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搔更短(sāo)        悠然(shū) B.花溅泪(jiàn)        车马喧(xuān) C.不胜簪(zān)        塞上燕脂(yàn) D.折戟(jǐ)               嗟日暮(chā) 2、下列各项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             序幕       自出心栽 B.映衬             雷同       重峦叠嶂 C.防御             暴晒       惟妙惟肖 D.簇拥             行旅       无动于衷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往往会惊叹他入木三分的剖析。 B.如今,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能沉着冷静,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 D.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什么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4、读完《中国古代园林》后,某班同学写了读后感,下面是从部分同学作文中选出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园林起源于古代帝王的“圈”,至今大约2000余年的历史。 B.中国园林南北风格不一,南方多为清秀婉约,北方多为宏伟壮丽。 C.中国园林中,颐和园成为布局完整、建筑完好的造园特色。 D.通过阅读《中国古代园林》,让我感受到了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默写。 (1)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写杜牧的《赤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顽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角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白杨礼赞(节选) 茅盾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②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 “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 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④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⑦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选文开头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阅读选文,想一想白杨树的“不平凡”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从中可以看出白杨树怎样的品格? 2.请写出“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一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试分析选文第⑤段的写作思路。 4.具体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试简要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 滔滔铁流,如春天大河开融,如熔炉钢水倾泻,_______________,如黄河壶口瀑布夺路而下,如钱塘大潮滚滚而来,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选取你周围的一种自然景物,仿照本文的象征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