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上仓镇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天津蓟县上仓镇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HClO见光分解为HCl与氧气,故A不选;B、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见光不分解,故B选;C、硝酸见光分解为二氧化氮、氧气与水,故C不选;D、硝酸银见光分解Ag、二氧化氮、氧气,故D不选;故选B。 2. 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 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 A.混合气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通过盛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通过盛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跟氯化氢混合 参考答案: B 3. 某工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水污染。已知NaNO2能发生反应:2NO2-+ xI- + yH+ = 2NO↑+ I2 +2H2O(已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中,x=2,y=4 B. 上述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 若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则生成的NO的体积为22.4 L D. 为使NaNO2转化为无污染的N2后再排出,可选用的试剂是NH4Cl溶液 参考答案: C 【详解】由I元素原子守恒可知x=2,由电荷守恒可计算y=4,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氧化剂是NO2-,N元素的化合价由+3降为+2;还原剂是I-,I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x=2,故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若反应中转移1 mol电子,则生成的NO为1mol,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由于NH4++NO2-=N2↑+2H2O,为使NaNO2转化为无污染的N2后再排出,可选用NH4Cl溶液,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涉及到气体体积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在标准状况下,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4.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 ①和③    B. ①和②    C. ②和③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①过滤、③向容量瓶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②蒸发需要玻璃棒搅拌,故选A。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中玻璃棒的使用,为高频考点,侧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注意掌握玻璃棒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在溶解中加速溶解,在过滤中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配制溶液转移液体需要玻璃棒引流。 5.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内进行反应,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平衡时,N的转化率为75% D.若t1=2min,用N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5 mol·(L·s)-1 参考答案: C 6.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a L,将它均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稀硫酸,使Ba2+ 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离子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 mol H2SO4、y mol AgNO3。据此得知原混合溶液中的Na+ 的浓度是 A.(y-2x) / a mol/L                B. (y-x) / a mol/L    C.(2y-2x) / a mol/L               D.(2y-4x)/ a mol/L 参考答案: D 7. 下列数量的各物质中,含分子个数最多的是 A. 1mol HCl    B. 3.01×1023个氧分子 C. 22g CO    D. 标况下5.6L H2 参考答案: A 【分析】 根据n=m/M、n=V/Vm、n=N/NA分析解答。 【详解】A.1molHCl含NA个分子; B.含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氧分子数为0.5NA; C.22g CO的物质的量为22g÷44g/mol=0.5mol,分子数为0.5NA; D.标况下5.6L H2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分子数为0.25NA; 所以分子数最多的是氯化氢,故答案为A。 8.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并测得电解质溶液的质量减小.由此判断下表所列M、N、P物质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M N P A Zn Cu 稀硫酸溶液 B Cu Fe 稀盐酸 C Ag Zn 硝酸银溶液 D Zn Fe 硫酸亚铁溶液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构成了原电池,M是正极,N是负极,电解质溶液为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反应过程中有金属单质产生。A.金属活动性Zn>Cu,Zn是负极,硫酸溶液的H+在Cu电极产生氢气,不符合题意,错误;B.盐酸与Fe发生置换反应,不能产生金属单质,错误;C.金属活动性AgFe,Zn是负极,Fe在N极附着,不符合题意,错误。 9. 在①Al  ②Al2O3   ③Al(OH)3    ④NaHCO3四种物质中,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合物是(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A ①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但Al为单质,故①不选;②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②选;③Al(OH)3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故③选;④NaHCO3属于弱酸的酸式盐,能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④选;故选A。 点睛: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两性氧化物及两性氢氧化物,比较基础,注意归纳总结中学常见能与酸、碱反应的物质,中学常见既能跟稀硫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Al、Al2O3、Al(OH)3、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氨基酸等,其中Al属于单质。 10. W、X、Y、Z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元素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的部分信息 W 元素的离子核外无电子 X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Y 元素的离子半径在该周期中最小 Z Z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 A.W与Z形成的化合物在常温下为气体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显强碱性 C.X和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能形成酸 D.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 参考答案: B 【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分析】W、X、Y、Z是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由W的离子核外无电子,则W为H;X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X为O;Y的元素的离子半径在该周期中最小,Y为Al;Z的单质是淡黄色固体,Z为S,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O,Y为Al,Z为S, A.W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H2S,在常温下为气体,故A正确;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铝,为弱碱,故B错误; C.X和Z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形成酸,故C正确; D.非金属性O>S,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故D正确; 故选B. 11.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B.向试管中加固体粉末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参考答案: B 略 12. SO2和Cl2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D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参考答案: D 略 13. 鉴别淀粉溶液、鸡蛋清溶液、葡萄糖溶液时,所用主要试剂和现象如下,下列所用试剂顺序与对应现象均正确的是 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        ②碘水        ③浓硝酸 现象:a.变蓝色        b.产生砖红色沉淀        c.变黄色 A. ②—a、①—c、③—b B. ③—a、②—c、①—b C. ②—a、③—c、①—b D. ②—c、③—a、①—b 参考答案: C 【分析】 利用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特征反应进行鉴别即可。 【详解】淀粉遇碘变蓝,可利用碘水来鉴别,故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②—a;鸡蛋清为蛋白质,由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可知,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③—c;葡萄糖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所用试剂和对应现象为①—b,故选项C正确。 14.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包含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金属锈蚀      B.海水晒盐        C.食物腐败      D.燃放鞭炮 参考答案: B 略 15. 根据元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 A.H2SiO3的酸性比H2SO4的酸性强     B.CH4、NH3、H2O、HF的热稳定性依次逐渐增强 C.铍(Be)的原子失去电子能力比钙弱      D.硫、硒(Se)为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Se比S强 参考答案: B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Ⅰ.(1)将钠、镁、铝各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填名称).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A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    .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此吸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 中干扰试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参考答案: Ⅰ.(1)钠;铝; (2)S2﹣+Cl2═S↓+2Cl﹣; Ⅱ.(3)分液漏斗;防倒吸; (4)变蓝;NaOH;Cl2+2OH﹣=Cl﹣+ClO﹣+H2O; (5)有白色沉淀生成;饱和NaHCO3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Ⅰ.(1)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或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以判断钠、镁、铝的活泼性,活泼性越强,与盐酸反应越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