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河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重庆西河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依据分子组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B.依据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D.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参考答案: A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A、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 B、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为氧化还原反应; C、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解答】解:A、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的个数,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而不是根据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如醋酸,含4个氢原子,但是一元酸,故A错误; B、有电子得失或偏移的为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得失或偏移的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极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C正确; D、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构成元素的种类,故D正确. 故选A. 2. 下列反应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 A.NH4Cl NH3↑+HCl↑ 与NH3+HCl==NH4Cl B.H2+I2 2HI 与 2HI H2↑+I2↑ C.2H2O2H2↑+O2↑ 与 2H2+O22H2O D.H2+Cl22HCl 与 2HCl H2↑+Cl2↑’ 参考答案: B 3.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复分解反应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C.有NaOH参加的反应  D.有CO2生成的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4. 下图分别表示四种操作,其中有两处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 =2Fe3++2H2O B. 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H++SO42-+Ba2++OH- =BaSO4↓+H2O C. 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Mg2+、Na+、NO3-、I- D. 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K+、Cl-、MnO4- 参考答案: A 【详解】A.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A正确; B.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为:2H++SO42-+Ba2++2OH-=BaSO4↓+2H2O,B错误; C.pH=2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在酸性溶液中H+、NO3-、I-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MnO4-溶液显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且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氯离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6. 元素A和元素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性质可能有(  )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硫酸反应 C.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能与碳酸钠反应 参考答案: D 解: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为(a﹣b),L层电子数为(a+b),则a+b=8,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次外层电子数为b,则A元素的次外层为K层,即b=2,有2个电子层,所以a=8﹣2=6,故A为O元素,B为的M层电子数为6﹣2=4,故B为Si元素,A、B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为SiO2. A.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B.SiO2性质稳定,不硫酸反应,能与氢氟酸反应,故B错误; C.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水,故C错误; D.SiO2能与碳酸钠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硅酸钠与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7. 反应在2.0 L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3.0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 A.v()=1.5 mol/(L·min)       B.v()=1.0 mol/(L·min) C.v(NO)=1.0 mol/(L·min)         D.v()=3.0mol/(L·min) 参考答案: C 略 8. 将15 mL 2 mol·L-1 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75 mol·L-1 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2              B.4              C.3            D.1 参考答案: A 略 9. 炒菜时,加入一些料酒和食醋可使菜变得味香可口,其中的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酯类物质生成   C.有醇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参考答案: B 略 10. 清初《泉州府志》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 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盖泥法”的原理相同的是 A. 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 B. 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 C. 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 D. 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 参考答案: B 【详解】文中“去土而糖白”是指固体土吸附糖色,所以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为吸附。 A. 从地沟油中蒸馏出植物油,属于蒸馏法,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A不选; B. 活性炭除去水中的红色墨汁,属于吸附,与“盖泥法”的原理相同,选项B选; C. 用结晶法除去KNO3中的NaCl,属于结晶法,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C不选; D. 用过滤法除去河水中泥沙,属于过滤,与“盖泥法”的原理不相同,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11. 已知阴离子的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W g 阴离子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A.(m - x)n mol                          B.W(m - x - n) mol C. mol             D.mol 参考答案: D 略 12. 实验室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气,要分离提纯回收其中的MnO2进行的操作为(   ) A. 溶解、过滤、烘干                   B.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C. 溶解、过滤、结晶                   D. 溶解、结晶、干燥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                                                                                  A.CaCl2=Ca2++2Cl-                    B.Na2SO4=2Na+ +SO42- C.HNO3=H++NO3-                     D.KClO3=K++Cl-+3O2-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三聚氰胺固体化学式为C3N6H6,主要用作有机化工原料,动物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 mol C3N6H6含有15 NA个原子 B.标况下,1 mol C3N6H6的体积为22.4 L C.三聚氰胺的摩尔质量为126 g·mol-1 D.1 mol C3N6H6含有6 NA个N原子 参考答案: B 15. 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c(H+)=0.1mol/L,c(Al3+)=0.4 mol/L,c(SO)=0.8 mol/L,则c(K+)为 A.0.15 mol/L B.0.2 mol/L C.0.3 mol/L D.0.4 mol/L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如图所示是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进行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等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甲用图A所示装置制备氨气,写出该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制出的氨气应使用________________法来收集,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__做干燥剂。 (2)学生乙用图B所示装置也制出了氨气,他选用的制取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学生丙用图C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生丁将装置C误装为装置D,但经同学讨论后,认为也可引发喷泉。请说明用该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 (5)学生戊用装置E(盛有水)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E装置的锥形瓶内,看到了具有催化作用的铂丝保持红热,同时瓶内生成了红棕色的气体。写出在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向下排空气    碱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等)    (2)氧化钙(或氢氧化钠固体)    浓氨水   (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4)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5)4NH3+5O24NO+6H2O 2NO+O2===2NO2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向下排空气法;碱石灰;(2)反应B装置特点是不需要加热,向CaO中滴加浓氨水,CaO+H2O=Ca(OH)2,反应放热,NH3?H2ONH3↑+H2O,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浓氨水中的氨气逸出,故答案为: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浓氨水;(3)NH3极易溶解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由于氨气迅速溶解在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导致溶液进入烧瓶产生喷泉现象,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4)装置D没有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气体从烧瓶中逸出,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与水接触,烧瓶内压强减小,即发生喷泉,故答案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中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5)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戊装置的锥形瓶内,发生氨的催化氧化反应4NH3+5O24NO+6H2O,产物为无色的一氧化氮和水,产生的一氧化氮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2NO+O2═2NO2,NO2为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2NO+O2═2NO2。 【点睛】本题考查氨气的制备和性质,掌握氨气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