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圆的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2.甲数的等于乙数的,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3.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0,则较小的偶数与较大的偶数的比是( )。 4.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4∶5,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4,则甲数是____。 5.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比为2∶1,这个等腰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分别是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 二、判断题 6.一个比的前项是8,如果前项加上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乘3。( ) 7.一堆黄沙,已经用去,剩下的和已经用去的比是2∶5。( ) 8.甲、乙、两三人分糖果,三人按3∶4∶5分配或按7∶9∶11分配,乙所得糖果数相同。( ) 三、选择题 9.有甲乙两个圆柱,高相等,底面半径比是1∶4。这两个圆柱的体积比是(    )。 A.1∶4 B.1∶8 C.1∶16 D.1∶32 10.5∶9的前项加上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加上18 B.乘10 C.加10 11.一款捷豹牌变速自行车,前齿轮分别为36齿、24齿;后齿轮为28齿、26齿、24齿、18齿,其中最快速度的组合是(    )。 A.48∶32 B.48∶18 C.36∶32 D.36∶18 四、化简比和求比值 12.化简比。 16∶80      16∶24      ∶   0.75∶     0.42∶7.2     ∶ 五、解答题 13.大宝和小宝一起喝汤圆,本来大宝碗里的和小宝碗里的个数之比为2∶3,后来大宝想要减肥,又夹了4个汤圆到小宝碗里,此时大小宝碗里汤圆之比为1∶2,求两人一共有多少个汤圆? 14.老师给班里买了90本儿童读物,按4∶5分别借给一组和二组。这两个组各借书多少本?(用两种方法解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157∶20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正方形内画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这圆的半径为;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圆的面积公式:π×半径2,代入数据,求出正方形面积和圆的面积;再根据比的意义,用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化简即可;再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即可求出比值。 【详解】设正方形边长为a,则圆的半径为。 π×()2∶a2 =πa2∶a2 =(πa2÷a2)∶(a2÷a2) =π∶1 =(π×4)∶(1×4) =π∶4 =(3.14×100)∶(4×100) =314∶400 =(314÷2)∶(400÷2) =157∶200 比值:π÷4= 【点睛】利用正方形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比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进行解答。 2.15∶8 【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数×=乙数×,假设式子的值为1,求出甲数和乙数的值,最后根据比的意义求出甲乙两数的最简整数比,据此解答。 【详解】假设甲数×=乙数×=1 甲数=,乙数= 甲数∶乙数=∶=(×6)∶(×6)=15∶8 【点睛】掌握比的意义和化简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12∶13 【分析】先设较小的偶数是n,较大的偶数是(n+2),由题意列出方程n+n+2=50,然后解出方程即可求出对应的两个偶数,最后将两个偶数的比化简即可。 【详解】解:设较小的偶数是n,较大的偶数是(n+2)。 n+n+2=50 2n+2=50 2n+2-2=50-2 2n=48 2n÷2=48÷2 n=24 24+2=26 所以较小的偶数与较大的偶数的比是 24∶26 =(24÷2)∶(26÷2) =12∶13 【点睛】明确两个连续的偶数相差2,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32 【分析】平均数×个数=总数,总数÷总份数,先求出一份数,一份数×甲数对应份数=甲数。 【详解】44×4÷(2+4+5) =176÷11 =16 16×2=32 【点睛】关键是理解平均数和比的意义。 5.     45°、45°、90°     36°、72°、72°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比为2∶1”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可能分别是2份、1份与1份,也可能分别是2份、2份与1份,由此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可求出各个内角的度数。 【详解】(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2份、1份与1份, 一份是:180÷(2+1+1), =180÷4, =45°, 45°×2=90°;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2份、2份与1份; 一份为:180÷(2+2+1), =180÷5, =36°, 36×2=72°; 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分别是45°、45°、90°;36°、72°、72°。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三角形内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按比分配解题的方法。 6.√ 【分析】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比值不变。前项是8加上16变成24,相当于扩大3倍,据此分析。 【详解】(8+16)÷8 =24÷8 =3 比的前项扩大了3倍,根据比的性质,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扩大3倍,即乘3。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判断正确。 【点睛】熟练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 【分析】把这堆黄沙看作单位“1”,已经用去,则还剩下(1-),用剩下的比已经用去的,化简比即可。 【详解】(1-)∶ =∶ =(×7)∶(×7) =5∶2 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确定单位“1”,求出剩下的占这堆黄沙的几分之几,以及掌握比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8.√ 【分析】要判断两种分法乙所分得的水果糖是不是一样多,需要算一算,两种分法乙所占的分率是不是相等,如果两种分法分率相等,说明分得的水果糖一样多;不相等,两种分法乙所分得的水果糖不一样多。 【详解】第一种分法:4÷(3+5+4)=4÷12= 第二种分法:9÷(11+7+9)=9÷27= 算出分率是相等的,所以两种分法乙所分得的水果糖一样多; 故答案为:√ 【点睛】关键理解分的是同一袋水果糖,也就是单位“1”相同,只需要比较分率就可以了。 9.C 【分析】根据圆柱的底面积公式S=πr2可知,两个圆柱的底面积之比等于它们底面半径的平方比;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V=Sh可知,当两个圆柱的高相等时,两个圆柱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详解】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之比是1∶4,则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是12∶42=1∶16; 两个圆柱的高相等时,这两个圆柱的体积之比是1∶16。 故答案为:C 【点睛】明确两个圆柱的高一定时,圆柱的体积之比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A 【分析】计算比的前项加上10后比的前项扩大的倍数,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求出比的后项,即可求得。 【详解】(5+10)÷5×9 =15÷5×9 =3×9 =27 27-9=18 27÷9=3 所以,比的后项应该加上18或乘3。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1.D 【分析】根据变速自行车原理,前后齿轮数的比值越大,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所转的圈数就越多,所以得出前齿轮齿数最多,后齿轮齿数最少时自行车跑得最远。 【详解】前齿轮齿数最多是36齿,后齿轮齿数最少18齿,这时自行车跑得最远,最快速度的组合是36∶18。 故选:D。 【点睛】主要依据变速自行车原理来组合,即前后齿轮数的比值越大,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所转的圈数就越多。 12.;2∶3; ;; 【分析】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1)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小数比的化简方法:先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把小数比化为整数比,再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计算; (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把分数比化为整数比,再按照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计算。 【详解】(1)16∶80=(16÷16)∶(80÷16)=1∶5 (2)16∶24=(16÷8)∶(24÷8)=2∶3 (3)∶=(×35)∶(×35)=20∶28=(20÷4)∶(28÷4)=5∶7 (4)0.75∶=0.75∶0.2=(0.75×100)∶(0.2×100)=75∶20=(75÷5)∶(20÷5)=15∶4 (5)0.42∶7.2=(0.42×100)∶(7.2×100)=42∶720=(42÷6)∶(720÷6)=7∶120 (6)∶=(×18)∶(×18)=15∶8 13.60个 【分析】两人的汤圆总数不变,开始时总数为5份,当大宝想要减肥,又夹了4个汤圆到小宝碗里,此时大小宝碗里汤圆之比为1∶2,总数为3份,进行份数统一,找3和5的最小公倍数15,则假设汤圆总数为15份,则原来两人汤圆数量之比为,现在两人汤圆数量之比为,大宝汤圆数量由原来的6份变为4份,减少1份,这一份是4个汤圆,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大宝汤圆数量由原来的6份变为4份,减少1份,这1份是4个汤圆 一共有:(个) 答:两人一共有60个汤圆。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分配,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人汤圆总量不变。 14.一组40本;二组50本 【分析】方法一:全部儿童读物被平均分成(4+5)份,一组借的本数占其中的4份,二组借的本数占其中的5份,求出每份的量,最后乘各组所占的份数; 方法二:把全部儿童读物的本数看作单位“1”,一组借的本数占全部本数的,二组借的本数占全部本数的,用分数乘法求出每组借的本数。 【详解】方法一: 每份的量:90÷(4+5) =90÷9 =10(本) 一组:10×4=40(本) 二组:10×5=50(本) 方法二: 一组:90×=40(本) 二组:90×=50(本) 答:一组借书40本,二组借书50本。 【点睛】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