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开城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开城中学高三数学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实数,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如图阴影部分, 设, 设阴影部分交点为,,, 设,,, 在处,取得最大值,, 在处,取得最小值,, ∴. 故选. 2. 设(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的值为 (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3. 函数f(x)=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排除选项,然后利用函数的变化趋势,判断选项即可. 【解答】解:函数f(x)=是奇函数,排除A,C, 当x>0,并且x→0时,f(x)=>0, 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的判断,函数的奇偶性以及函数经过的特殊点是常用判断方法. 4.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9=﹣18,S13=﹣52,等比数列{bn}中,b5=a5,b7=a7,则b6的值(  )   A. B. 2 C. 或 D. 2或﹣2 参考答案: C 考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专题: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 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性质可得S9=9a5=﹣18,S13=13a7=﹣52,故可求得a5、a7,即求出b5、b7,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出q,进而求出b6. 解答: 解:∵S9=(a1+a9)=9a5=﹣18,S13=(a1+a13)=13a7=﹣52, ∴a5=﹣2,a7=﹣4, 又∵b5=a5,b7=a7, ∴b5=﹣2,b7=﹣4, ∴q2=2,即q=±, 则b6=b5?q=﹣2×(±)=2或﹣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性质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熟练记忆及灵活运用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  下列各组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 A .                           B.  C .           D .  参考答案: B 6. 计算机中常用的十六进制是逢进的计数制,采用数字和字母共个计数符号,这些符号与十进制的数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十六进制 0 1 2 3 4 5 6 7 十进制 0 1 2 3 4 5 6 7 十六进制 8 9 A B C D E F 十进制 8 9 10 11 12 13 14 15 例如,用十六进制表示,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解析: 7. 已知点P是抛物线= 2x上的动点,点p在y轴上的射影是M,点A的坐标是,则| PA | + | PM |的最小值是     (A)        (B)4      (C)         (D)5 参考答案: 答案:C 8. A={x|y=lg(x2+3x﹣4)},,则A∩B=(  ) A.(0,2] B.(1,2] C.[2,4) D.(﹣4,0) 参考答案: B 【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 【分析】分别求出关于A、B的不等式,求出A、B的交集即可. 【解答】解:A={x|y=lg(x2+3x﹣4)}={x|x2+3x﹣4>0}={x|x>1或x<﹣4}, ={y|0<y≤2}, 则A∩B=(1,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运算,考查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性质,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是一道基础题. 9. 下列函数f(x)中,满足“对任意的x1,x2∈(0,+∞),当x1<x2时,都有f(x1)>f(x2)”的是             (  ) A.f(x)=         B.f(x)=(x-1)2            C.f(x)=ex         D.f(x)=ln(x+1) 参考答案: A 10. 已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仅在点处取得最小值,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设函数.若f(x)为奇函数,则曲线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 首先根据奇函数的定义,得到,即,从而确定出函数的解析式,之后对函数求导,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得对应切线的斜率,应用点斜式写出直线的方程,最后整理成一般式,得到结果. 【详解】因为函数是奇函数, 所以,从而得到,即, 所以,所以,所以切点坐标是, 因为,所以, 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故答案是.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函数图象在某点处的切线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奇函数的定义,导数的几何意义,属于简单题目. 12. 集合A={1,2},B={2,3},则A∪B=  . 参考答案: {1,2,3} 考点: 并集及其运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由集合A与B,求出两集合的并集即可. 解答: 解:∵A={1,2},B={2,3}, ∴A∪B={1,2,3}. 故答案为:{1,2,3} 点评: 此题考查了并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并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为,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类比直线的方程,可得平面的一般式方程为.类比直线一般式方程中系数满足的关系式,可得平面方程中系数满足的关系式为                                参考答案: 14. 正项等比数列中,,,则数列的前项和等于   . 参考答案:       15. 已知数列满足(), 则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 已知的展开式中含x的项为第6项, 设=       参考答案: 答案:255 17. 设是定义在上周期为4的奇函数,若在区间,,则--------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点】函数的周期性.B4 【答案解析】.  解析:设0<x≤2,则﹣2≤﹣x<0, f(﹣x)=﹣ax+b,f(x)是定义在R上周期为4的奇函数, 所以f(﹣x)=﹣f(x)=﹣ax+1=﹣ax+b, ∴b=1,而f(﹣2)=f(2),∴﹣2a+1=2a﹣1,即a=, 所以f(2015)=f(﹣1)=.  故答案为:. 【思路点拨】先根据奇偶性求出b,然后根据周期性可求出a的值,从而可求出f(2015)的值.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平面丄平面. (I)求证:AB 丄 BC (II)若直线AC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二面角的大小为,试判断与的大小关系,并予以证明. 参考答案: 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AD⊥A1B于D,……1分  则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于A1B,得AD⊥平面A1BC, …………2分  又BC平面A1BC,∴AD⊥BC.    …………3分 ∵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则AA1⊥底面ABC,∴AA1⊥BC. …4分 又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        …………5分 又AB侧面A1ABB1,故AB⊥BC     ………………………6分 (Ⅱ)解法1:连接CD,则由(Ⅰ)知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7分 是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即   ……..…8分 于是在Rt△ADC中,………9分  在Rt△ADB中,….10分 由AB<AC,得又所以  …………….12分 解法2:由(Ⅰ)知,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BC、BA、BB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7分 设AA1=a,AC=b,AB=c,则 B(0,0,0), A(0,c,0),  于是 ,, ……8分 设平面A1BC的一个法向量为=(x,y,z),则由得 ……9分 可取=(0,,c),于是c>0,与n的夹角为锐角,则与互为余角.  ∴sinθ=cosβ==, cosφ=, ∴于是由<b,得即又∴…..12分. 略 19. 已知数列,,为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证明为等差数列; (3)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令为的前项的和,求. 参考答案: (1)当时, 当时,, 综上,是公比为2,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 (2)∵,∴,∵,∴ 综上,是公差为1,首项为1的等差数列,. (3)令   ①②,得 20. 如图,已知直线及曲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为().从曲线上的点作直线平行于轴,交直线作直线平行于轴,交曲线的横坐标构成数列. (1)试求的关系; (2)若曲线的平行于直线的切线的切点恰好介于点之间 (不与重合),求的取值范围; (3)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参考答案: 解:(1)因为点的坐标为,的坐标为, 所以点的坐标为,则故的关系为 (2)      设切点为,则得,所以 解不等式得. . 的取值范围是 (3) 由得,即,故 , 所以数列是以2为公比,首项为的等比数列, 即解得,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略 2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CD=AB,AB∥DC,AD⊥CD,PC⊥平面ABCD. (1)求证:BC⊥平面PAC; (2)若M为线段PA的中点,且过C,D,M三点的平面与PB交于点N,求PN:PB的值. 参考答案: (1)证明:连结AC.不妨设AD=1. 因为AD=CD=AB,所以CD=1,AB=2. 因为∠ADC=90°,所以AC=,∠CAB=45°.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所以AC2+BC2=AB2. 所以BC⊥AC.                  …(3分) 因为PC⊥平面ABCD,BC?平面ABCD,所以BC⊥PC.  …(5分) 因为PC?平面PAC,AC?平面PAC,PC∩AC=C, 所以BC⊥平面PAC.                                …(7分) (2)解:如图,因为AB∥DC,CD?平面CDMN,AB?平面CDMN, 所以AB∥平面CDMN.    …(9分) 因为AB?平面PAB, 平面PAB∩平面CDMN=MN, 所以AB∥MN.           …(12分) 在△PAB中,因为M为线段PA的中点, 所以N为线段PB的中点, 即PN:PB的值为.      …(14分) 考点: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余弦定理. 专题: 综合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1)连结AC,证明BC⊥AC,BC⊥P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BC⊥平面PAC; (2)证明AB∥MN,利用M为线段PA的中点,可得N为线段PB的中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1)证明:连结AC.不妨设AD=1. 因为AD=CD=AB,所以CD=1,AB=2. 因为∠ADC=90°,所以AC=,∠CAB=45°.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BC=,所以AC2+BC2=AB2. 所以BC⊥AC.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