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赣)语文复习-题型专练六古诗词鉴赏

举报
资源描述
题型专练六古诗词鉴赏宋词2 5 首一、(江西特色)【甲】忆秦娥 宋 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 忆秦娥 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花。【乙】唐多令 宋 邓炎I J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烧灯节:即元宵节。朝京道上:去京城的路上。绝:这里指行人稀少。百年短短兴亡别:百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我和你(邓炎!J)都尝到了兴亡的惨痛。梅花:梅花是白色的,这里借指刘辰翁和邓炎U 的白发。叶声寒、飞透窗纱:窗外声声落叶,透过纱窗使人感到了寒意。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最可恨的,西风不仅吹来了季节的变化,由于宋室的灭亡,更使我如秋叶一样沦落天涯。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项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宋朝灭亡后京城凄凉的情景,倾吐了词人的亡国之恨。B.甲词上片触景生情,写元宵节京城风雪交加、行人稀少的凄凉景象。C.乙词上片也写景,词人在写景中抒发了亡国的哀怨。D.甲词尾句的“梅花”是指白发,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无限愁思;乙词末三句,在明艳热烈的图画中,暗寓词人和流亡百姓的痛苦。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项的一项是()A.甲词词情凄苦,格调悲郁,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乙词沉郁、凄凉,抒发了河山依旧、人事全非的亡国之恨。B.甲词上片以昔日京城元宵节的繁华,对比反衬今日京城元宵节的萧条冷落,反映政权的变化,烘托词人仕途失意、思念家乡的感情。C.乙词中的“西风”语带双关,明写词人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词人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D.甲 词“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花”抒发的情感与李煜 相见欢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二、(江西新题型)【甲】菩萨蛮 唐 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支【甲】南歌子 宋 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注】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的样子。烟如织:暮烟浓密。暝色:夜色。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伫(z h U)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这里指过了长亭接着过短亭。元:同“原”。寒更:寒夜的更声。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氐项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深秋的景色,流露出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情。B.甲词上片是由近及远写景,“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给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C.乙词开头的“侵”和“度”两字写出了斜月西沉,词人正踏上带霜溪桥的情景,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D.甲词尾句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乙词尾句流露出词人无法抑制的怀念中原的思归之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氐触的一项是()A.甲词情与景、主观与客观,融成一片;乙词词情凄清伤感,但格调清新流利,读来凄伤却不压抑。B.甲词“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反衬出人的羁旅之苦、落拓无依和壮志难酬。C.乙词中“只言”和“不道”两句形成鲜明对比,既揭示了“旅枕元无梦”的原因,又表现了作者屡遭坎坷而不改其政治态度的爱国精神和刚正品格。D.乙诗“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抒发的情感与温庭筠 商山早行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三、(江西特色)【甲】相见欢 宋 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甲】秦楼月 宋 向 子/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金陵:南 京。城上西楼:西门上的城楼。倚清秋: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中原乱:指 公 元1 1 2 2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的大乱。簪 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收:收复国土。倩:请。公 元1 1 2 2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逑就生活在这个时期。故 园:向子逢于政和年间曾卜居宛丘(今河南淮阳县),此 处 即 指 宛 丘 居 所。乾 龙 节:古 人 以“乾 龙”喻 帝 王。乾 龙 节,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1 .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I E项 的 一 项 是()A.两 首 词 都 描写了南宋末年 中 原 尽 失 的 凄 惨 景 象,流露出词人的故国之思和爱国之情。B.甲词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 阳 流 水,营 造 出 清 冷 萧 条 的 意 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C.乙 词 上 片直接表达了词人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 情。D.甲词下片表达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和以身殉.国的决心;乙词最后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2.下 列 对 两 首 词 的 赏 析 不 氐 触 的 一 项 是()A.甲词清新豪放,情景交融;乙词感情真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B.甲词下片前三句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两句用比喻的方法,请 托“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C.乙词上片后两句借景抒情,用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D.甲、乙两首词所抒发的情感与杜甫的 春望所抒发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四、(江西新题型)【甲】柳梢青春感 宋 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乙】唐多令 宋 邓刻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故国:指已亡的宋朝。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词人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朝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邓炎I J,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 炎 IJ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时所作。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顿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绘了南宋灭亡后都城凄凉景色,吐露出词人的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B.甲词上片后三句写词人耳闻目睹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元统治者的义愤之情。C.乙词上片中的“寒”和“飞透”,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凄凉的黄昏秋江图。D.甲词下片后三句表现的内涵深远,层层推进,表明了词人的心志所在、所系和所向;乙词下片后三句淡淡几笔,寄寓了词人对乱离中人民的无限同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氐触的一项是()A.甲词节奏明快,笔调苍凉,从想象落笔,虚中见真意;乙词以感情沉郁和风格清奇取胜,它如一幅清丽而寓意深刻的画卷,让欣赏者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B.甲词“春入愁城”一句,运用比喻和对照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哀愁的“愁城”!C.乙词的“西风”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因为它作为一种自然物是实写;但它又象征着蒙古统治者侵略势力,这又是虚写。D.甲、乙两词表达的心境与文天祥 过零丁洋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五、(江西新题型)【甲】锦缠道 宋 宋祁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乙】南柯子 宋 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腾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久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翠:指柳叶之色。踏青:即游春。山冥:山里的水气很重,山色昏暗。幽艳:在暗处的花。啼红:花朵上逐渐聚成水珠,像喷着眼泪。睦(ch C n g):田间土填。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 .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理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绘了农村春天美丽的景色,流露出词人对农村秀丽景色的迷恋和热爱之情。B.甲词上片三、四句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一语以人工织绣之美表现大自然旺盛的生机,很见特色。C.乙词上片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下片描绘出农民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表现了词人乐观豁达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D.甲词表现了词人春游的欣喜之情,乙词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2.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j p月的一项是()A.甲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乙词语言通俗,明白如话,表达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质朴健康的情感。B.甲词结尾化用杜牧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表现了词人郊游的无比欢畅,突出了狂放的自我形象。C.乙词上片前三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写景,后两句议论,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D.甲诗所表达的心境与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六、(江西新题型)【甲】眼儿媚 宋 贺铸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乙】柳 梢 青 送卢梅坡 宋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注】卢梅坡:南宋诗人,作者的友人。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吹梅:吹奏 梅花落。浮萍: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I E娜的一项是()A.两首词都描写了分别时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B.甲词“萧萧江上荻花秋”,点明了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地点和季节。C.乙词中的“远”是写笛声悠长。这 个“远”字,展现了词人和友人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D.甲词后两句具体实写词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无尽思念;乙词写词人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2.下列对词赏析不I E 项的一项是()A.甲词借景抒情,表现离别的愁绪;乙词融情于景,蕴藉含蓄,委婉动人,饶有余味。B.甲词作者工笔细描,只四十八个字,便将别离的愁绪倾诉得相当充分,很有感染力。C.乙词“云边孤雁,水上浮萍”连用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受失侣之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D.这两首词所表达的心境与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七、(江西新题型)【甲】浣溪沙江村道中 宋 范成大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乙】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宋 辛弃疾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 。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注】畴(c h 6 u):田地。槿(j i n)花:木槿或紫槿的花。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戎(r 6 n 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装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常山:县名,今浙江省常山县。陇(1 6 n g):高地。踏水:用双脚踏动水车。尝新:指品尝新稻。沽(g U)酒:买酒。纤鳞(U n):小鱼。1.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无硬的一项是()A.两首词分别描写了夏秋时节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