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5份试卷2022届衡水市名校高一下化学期末经典模拟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检验方法或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乙烷中是否混有乙烯,可用通过淡水是否褪色进行检验B.乙醇中是否混有水,可用加硫酸铜粉末是否变蓝进行检验C.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D.乙酸乙酯是否混有乙酸,可用加石蕊试液是否变红进行检测【答案】C【解析】C 项,乙酸和乙醇,都能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因此不能用金属钠检验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2.目前,科学界拟合成一种“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即把足球烯C60的分子容纳在Si60分子中,外面的硅原子与里面的碳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该晶体为分子晶体C.该物质是一种新的化合物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A 错误;B、由于该物质是“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所以该晶体类型是分子晶体,B 正确;C、该物质含有两种元素,是纯净物,因此属于一种新化合物,C 正确;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x60+28x60=2400,D 正确,答案选A。考点:考查“双重结构”的球形分子Si60c6。的结构与性质的知识。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P2表示3P能级有两个轨道B.同一原子中,I s、2s、3 s电子的能量逐渐减小C.每个周期中最后一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D.短周期中,电 负 性(稀有气体未计)最大的元素是Na【答案】C【解析】【详解】A.3P2表 示 3P轨道上有两个电子,故 A错误;B.同一原子中,I s、2s、3 s 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故 B错误;C.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强,且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故 C正确;D.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在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故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判断依据: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第一电离能增强,同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中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电负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向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电负性减弱。4.工业制硫酸中的一步重要反应是SO?的催化氧化:2so2+O202SO3(正反应放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只提高逆反应速率B.降低温度可提高正反应速率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等于0【答案】C【解析】【详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 A 说法错误;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故 B 说法错误;C、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故 C 说法正确;D、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u 正=1)逆W 0,故 D 说法错误;答案选C。5.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这种试剂是A.NaOH溶液 B.Cu(OH)2 悬浊液 C.碘水 D.N a 2 c 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乙酸虽是弱酸,但能溶解氢氧化铜,乙酸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得蓝色溶液;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是非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详解】A.NaOH溶液与乙酸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与葡萄糖、淀粉不反应,故 A 不合理;B.乙酸溶解氢氧化铜产生蓝色溶液,葡萄糖是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是非还原性糖,与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三种溶液与CU(OH)2悬浊液混合后的现象各不相同,能进行鉴别,B 合理;C.加入碘水,不能鉴别乙酸、葡萄糖,C 不合理;D.Na2c03溶液与乙酸反应生成气体,但与葡萄糖和淀粉不反应,D 不合理。故合理选项是B。【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注意葡萄糖和淀粉性质的区别,学习中注重常见物质的性质的积累,把握物质的鉴别方法。6.如图均为电化学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入口电血液b电极领欠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中,b 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入Uai|i电解氯化铜溶液装置中,铁棒上析出红色固体电镀实验装置中,若电镀前两电极质量相等,电镀完成后二者质量差为5.12 g,则电镀时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外电路转移0.08 m ol电子淡嘤甲除溪D.9 交换膜法电解饱和NaCI 溶液原理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一饱前f-再干HQ(含少NaCI 溶 液 交 换 膜 ntNaOH)【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中,b 电极通入氧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故 A 错误;B.电解氯化铜溶液装置中,铁棒是阳极,阳极反应式是F e-2 e-=F e 2+,故 B 错误;C.电镀时镀件做阴极,所以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负极相连,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少,X2=O.()864g/molm o b 故 C 正确D.交换膜法电解饱和NaCl溶液,为防止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混合,离子交换膜应为阳离子交换膜,故 D错误;选 C。7.科学家设计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实现了利用H2s废气资源回收能量并得到单质硫。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Si-|H6电极a腓脑II 11 I:I I:H.质子团体电解质服 负A.电极a 为电池的负极B.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zOC.电路中每流过2moi电子,在正极消耗22.4LH2sD.每 34gH2s参与反应,有 2moi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答案】C【解析】【详解】A.a 极上硫化氢失电子生成S2和氢离子,发生氧化反应,则 a 为负极,故 A 正确;B.b 极上0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酸性条件下,氧气得电子生成水,则电极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4H+4e=2H2O,故 B 正确;C.气体存在的温度和压强未知,不能确定气体的体积大小,故 C 错误;D.2H2S(g)+O2(g)=S2(s)+2H2O,每 34gH2s 即 I molH2s 参与反应,则消耗 0.5mol 氧气,则根据O2+4H+4e=2H2O,所以有2moi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故 D 正确;答案选C。【点睛】根据图示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B,书写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方程式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8.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A.2KC1(熔融)电解 2K+C1?t B.CuO+C 高温 Cu+CO tC.A Mg+H2O D.2Hgn A 2Hg+02 t【答案】C【解析】A、钾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钾冶炼,A 正确;B、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利用还原剂冶炼,B 正确;C、M g是活泼的金属,工业上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冶炼,C 错误;D、H g是极不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过热分解冶炼,D 正确,答案选C。9.在一定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N2和 H2合成N H 3,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由于发生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的,所以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正确;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的速率逐渐增大,最后当正反应与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了平衡,但是不可能减小为零。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当增大到与正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而最后保持恒定,正确。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当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正确。考点:考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的速率的关系的知识。10.“绿色化学、保护环境”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A.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乙醇 B.提倡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C.露天焚烧废旧塑料,防止白色污染 D.发展氢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答案】C【解析】【详解】A 项、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取乙醇,可以减少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 A 正确;B 项、提倡绿色出行,多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B 正确;C 项、露天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烟尘,污染空气,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C错误;D 项、发展氢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故 D 正确;故选C。【点睛】“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 包 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1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钠和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在 MgCb与 A1CL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C.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判断硫与硅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D.Bn与 L 分别与足量的压反应,判断溟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B【解析】【详解】A、钠与冷水比镁与冷水反应剧烈,因此钠的金属性强于镁,A 正确;B、在 MgCL与 AlCb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氨水,均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判断镁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 错误;C、硫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出现白色沉淀,证明硫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所以能判断硫与硅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C 正确;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因此可以利用B n 与 L 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判断浪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D 正确;答案选B。1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U 2 C (气)若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的生成速率与B 的生成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答案】B【解析】【分析】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详解】A 项、C的生成速率与B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A错误;B 项、该反应是一个体积体积减小的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平衡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反应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则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 B 正确;C 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和生成3nmolB均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C错误;D 项、A、B、C 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是1:3:2,没有说明保持1:3:2 不变,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平衡平衡状态,注意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解答关键。1 3.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能得到钾单质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 aC 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答案】C【解析】【详解】A.海水中钾元素以K+形式存在,生成钾单质必然发生化学反应,A 项错误;B.蒸发制海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B 项错误;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 a C 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金属Na,C 项正确;D.潮汐发电是将海水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电能,D 项错误;答案选C。1 4.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kJ moH,H-N键的键能为391 kJ m o E,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