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菊江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菊江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冠心病是否遗传目前医学上尚无定论,但临床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可能具有家族倾向。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临床资料的可靠性并了解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科学的方法是(   ) A.在人群中调查并计算该病在一个家族中的发病率 B.在每个家族中随机抽样调查一人,研究该病的家族倾向 C.仅在患者家族中、调查并计算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D.调查多个患者家族研究该病的家族倾向,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该病的发病率 参考答案: D 2.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 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 参考答案: D 3.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态只需要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B.内环境稳态就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各种成本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参考答案: D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 B、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B错误;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 故选:D. 4. 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参考答案: B 【考点】85: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离规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遗传给后代. 【解答】解:A、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A错误;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是杂合体,产生了两种配子,就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并进入了不同细胞,这正是分离规律的实质,B正确; C、F2的表现型比例是3:1,就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来讲,这属于分离规律的外观表现,C错误;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是表现型的比为1:1,这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而是对分离规律的实验验证,D错误. 故选:B. 5. 小明同学对遗传学有浓厚的兴趣,他进行了如下两次实验。 实验1: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F1都是高茎植株。 实验2:F1与某豌豆植株杂交, F2中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数量基本相等。 由上可知,实验2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A.正交      B.反交     C.自交   D.测交 参考答案: D 6. 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参考答案: D 7.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 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 参考答案: C 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不同,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正确;磷脂属于类脂,脂肪酸是脂肪的组成成分,而胆固醇属于固醇,D错误。 8.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参考答案: C 9.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失重条件下植物仍能向光生长    B. 生长素和生长激素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    C. 用较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幼果,能导致果实脱落 D. 生长素是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使植物生长的 参考答案: A 11. 当人骤然遇冷时,皮肤表面会产生“鸡皮疙瘩”,其直接原因是(  )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收缩 C.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D. 皮肤立毛肌收缩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选项中的措施都是在寒冷条件下通过增加产热或减少热量散失来维持正常体温的途径,但只有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面才会产生“鸡皮疙瘩”。 考点:体温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本节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于体温的调节过程非常熟悉。 12. 关于牛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和卵子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即可移入母牛子宫 B.检查卵母细胞可以借助显微镜镜检 C.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需培养到一定阶段才可移植 D.若选择冷冻精子,需要解冻离心,获能处理 参考答案: A 13. 右图表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关系。依此图回答: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是侧芽的生长素浓度进入图中的哪个区间的结果(    ) A.OA区间 B.OB区间 C.进入大于OA区间 D.进入大于OB区间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具有核膜的是(   ) A..鱼           B.玉米             C.细菌         D.蘑菇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物质能促进柿子脱涩变甜的是 (    ) A.生长素     B.乙烯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参考答案: B 16. 下图表示较强光照且温度相同以及水和小球藻的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示意图。一段时间后,以下相关比较不正确的是(  ) A.Y2的质量大于Y3的质量 B.④中小球藻的质量大于①中小球藻的质量 C.②中水的质量大于④中水的质量 D.试管①的质量大于试管②的质量 参考答案: C 17. 剧烈运动易引起肌肉缺氧,此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关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枪法导入植物体细胞的方法比较经济有效 B.显微注射技术是转基因动物中采用最多的方法 C.大肠杆菌最常用的转化方法是:使细胞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 D.农杆菌转化法是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 参考答案: A 19. “质壁分离”中的“质”指的是      A.原生质层        B.细胞质      C.细胞基质      D.生命物质 参考答案: A 20.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只要没有病原体的感染就不生病,就能够维持稳态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参考答案: D 21. 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 ℃和30 ℃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加热至50 ℃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参考答案: D 22.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D.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参考答案: C 23. 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示意图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24. 右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 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 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 参考答案: D 25. 所谓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    )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在捕食 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参考答案: B 26. 下列各曲线图表示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酵母菌产生酒精速率(v)的影响,其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C 27. 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基因用A、a表示),请据图回答(概率一律用分数作答): (1)该遗传病由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遵循_______定律。 (2)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Ⅲ8为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 (3)若Ⅲ7与Ⅲ9结婚,则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__。   参考答案: 常 隐 基因的分离 Aa 2/3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解答本题,可根据“无中生有”法判断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再通过反证法排除伴性遗传的可能,确定基因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