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丰田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丰田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B.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C.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1/2   D.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得到的是单倍体 参考答案: C 2. 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数之比为A∶C∶G∶T=1∶1.5∶2∶2.5,则其互补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之比为(    ) A.5∶4                            B.4∶3      C.3∶2                            D.3∶4 参考答案: B 略 3.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为1∶1 参考答案: B 4. 如果种群的增长率为0,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数量接近K值 参考答案: D 5. 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是( )。 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参考答案: D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分析】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化学信息:如生物碱、有机酸等物质;行为信息:如动物的行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答】解:A、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无机环境也可以是生物,故A错误; B、信息传递可以发生中群落之间、群落内部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故B错误; C、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如狼闻到羊的气味追,羊闻到狼的气味跑,故C错误; 信息传递的作用有三方面: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知识点. 7. 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参考答案: D 8.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 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 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 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 若乙图中铺满视野共160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增加4倍,视野中细胞约10个 参考答案: D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越远,丙细胞体积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少,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应选用甲中②③⑤组合,A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光圈或反光镜)→转动细准焦螺旋,B错误;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0倍,C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是直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物镜增加4倍,物像面积放大了16倍,故看到的细胞个数=160×1/16=10(个),D正确。 9. 关于显性性状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杂种F1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是显性性状 B.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是纯合子 C. 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一定会产生性状分离 D. 显性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杂种种F1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A正确;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的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B正确;C、具有显性性状的纯合子自交后代全是纯合子,不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显性性状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D正确. 故选:C. 考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10. 如图所示为甲型H1N1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过程中会暴露隐藏的抗原 B.c细胞表示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 C.X细胞可以表示两种细胞即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 D.图示说明侵入机体的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发挥作用清除 参考答案: C 11. 在蛋白质稀释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现象应该是溶液呈 A.橘黄色       B.紫色       C.红色         D.绿色 参考答案: B 12. 有关光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B. 需要光和叶绿素 C. 还原三碳化合物生成糖类       D. 分解水释放氧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参考答案: D 14. 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③到④因是人工诱变育种过程,故③可定向变异为④     B.由③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参考答案: A 15. 不属于DNA复制和转录共同点的是 A.需要酶参与   B.都在细胞核内进行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需要ATP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B 16. 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媒介之一。有一地区在密集喷洒杀虫剂后,此蚊种群量减少了99%,但是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量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 C.原来的斑蚊种群中少数个体有抗药性基因  D.第一年的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关于高倍镜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先在低倍镜下看清楚,再转至高倍镜; B.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C.把视野调亮,图像才清楚; D.高倍镜缩小了观察的视野。放大了倍数 参考答案: B 18. 某学生在玻璃温室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为此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了24小时的测定,下图所示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CO2浓度) 参考答案: C 19. 作为原料,大豆用来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无机盐是: A.Ca2+    B.PO43-     C.NO3-     D.K+ 参考答案: C 20.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噬菌体和根霉                 B. 细菌和草履虫        C. 蓝藻和大肠杆菌               D. 衣藻和变形虫 参考答案: C 21. 下面是两个有关色亡.遗传的家系,其中两个家系的7号个体色盲基因分别来自I代中的   A.2号和1号      B.4号和4号   C.2号和2号      D.3号和4号 参考答案: B 22.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 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 B 23.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 A. 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 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 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肉毒杆菌毒素能够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释放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由于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是由核糖体合成,故A错误;由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不能与突触后膜融合,那么乙酰胆碱就不能释放,故B正确;根据题意,该毒素能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故突触间隙没有乙酰胆碱,故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 家鸡和原鸡很相似,但产卵量远远超过了原鸡。这说明了生物的哪一基本特征?(   )。 A.应激性   B.适应性  C.遗传和变异  D.生殖和发育 参考答案: C 25.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参考答案: C 26.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其他几组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增加甲状腺激素的注射量后进行切除手术,过5d后再移植甲状腺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