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甸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甸第二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种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由于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t年后种群的个体数量为:Nt=N0λt。下列关于该表示式参数意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Nt表示t年后的该种群的个体数量  B.N0为该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C.t表示该生物迁入该地的时间是t年  D.λ表示第二年比第一年增加的个体数量 参考答案: D 2.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个亲本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各产生两种配子      B.后代基因型的比为1∶1∶1∶1 C.后代有4种表现型        D.后代有4种基因型 参考答案: C 3.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杀伤靶细胞,使之裂解              B.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参考答案: A 4.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卵裂期胚胎中细胞数目和有机物总量在不断增加 B.胚胎分割时需将原肠胚的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C.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核大、核仁小和蛋白质合成旺盛等特点 D.胚胎干细胞是一类未分化细胞,可从早期胚胎中分离获取 参考答案: D 5. 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象草与蛾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种植象草和金钱草能提高蛾的环境容纳量 C.套种金钱草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套种金钱草能减少杀虫剂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答案: B 【考点】G2:生态系统的功能;F2:种群的数量变动;G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分析】由图可知,金钱草产生化学物质击退蛾,套种金钱草能减少环境中蛾的数量,而象草产生化学物质吸引蛾产卵,所以象草能提高蛾的环境容纳量,金钱草和象草产生的化学物质的作用是进行信息传递. 【解答】解:A、根据题意,象草产生化学物质吸引蛾产卵,所以能量从象草流向蛾卵,化学物质传递化学信息,A正确; B、根据题意,金钱草产生化学物质击退蛾,所以种植金钱草降低了蛾的环境容纳量,B错误; C、套种金钱草减少能量流向蛾体内,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C正确; D、套种金钱草能驱蛾,减少了杀虫剂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B. 6. 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为表现型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参考答案: D 7. 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 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 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 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 参考答案: D 8. 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一般受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B 9. 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e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E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动物细胞内与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原 B.物质d的化学本质是固醇 C.e和c的区别是空间结构不同 D.在人体细胞中物质e共有4种 参考答案: C 【考点】1I: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15: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N: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脂肪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良好的储能物质;性激素能够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 因此可以确定B由C、H、O、N组成,表示蛋白质;C由C、H、O、N、P组成,表示RNA;A由C、H、O组成,表示淀粉;a表示单糖,b表示氨基酸,c表示核糖核苷酸,d表示雄性激素,e表示脱氧核苷酸. 【解答】解:A、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糖原,它们的元素组成均为C、H、O,A正确; B、性激素能够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B正确; C、根据中心法则可以判断,E是DNA,C是RNA,因此c表示核糖核苷酸,e表示脱氧核苷酸,它们两者之间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有所不同,C错误; D、e表示脱氧核苷酸,在人体细胞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重点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及功能,这也是审图的切入点,根据化合物的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对选项作出合理的判断,属于考查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 用3H标记H2O,追踪光合作用中氢的转移,最有可能的途径是     A.H2O[H]C6H12O6        B.H2O[H]C3C6H12O6     C.H2O[H]C5C6H12O6 D.H2O[H]C3C5C6H12O6 参考答案: A 11. 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至(如图所示),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C2是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参考答案: A 12. 在自然环境中常常是多种微生物混杂在一起,要对其中的某种微生物进行研究,就必需获得其纯培养物,以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 B.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 C.涂布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是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 D.平板分离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卷毛与白毛              B.豌豆的红花与桃树的白花 C.人的单眼皮与卷发            D.大麦的高秆与矮秆 参考答案: D 14. 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其中1过程注射的物质和A细胞的名称为(  ) A.抗体、T淋巴细胞  B.抗原、T淋巴细胞 C.抗体、B淋巴细胞    D.抗原、浆细胞 参考答案: D 15. 卵细胞作为生殖细胞,在生物技术中可用于(  ) ①克隆动物时细胞核的受体; ②进行体外受精,培育试管动物; ③形成受精卵,作为培育转基因动物的受体细胞; ④植物组织培养形成试管苗; ⑤动物细胞融合形成单克隆抗体; ⑥形成受精卵,利用转基因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抗虫棉植株.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⑥ 参考答案: D 【考点】RD: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Q3: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可以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卵细胞在体外环境中可以与获能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生物;通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是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解答】解:①在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可以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①正确; ②卵细胞在体外环境中可以与获能的精子完成受精作用,②正确; ③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生物,③正确; ④通常采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④错误; ⑤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是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⑤错误. ⑥卵细胞可以和精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利用转基因和植物组织培养,培育抗虫棉植株,⑥正确. 故选:D. 16.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只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C 17. 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 析错误的是 (    ) A.由⑤得到⑥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B.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若③的基因型是AaBbdd,则⑨的基因型可能是aBd D.③至④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都有利于生产 参考答案: D 18. 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在不含15N的培养液中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 A.3;900  B.3;420       C.4;420  D.4;900 参考答案: D 19. 据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技术,有望使人体的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   ) A.某种mRNA的合成      B.许多DNA的复制过程 C.破坏了DNA的结构      D.ATP分解过程 参考答案: A 20. 有关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细胞脱分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B.已经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进而形成植物的愈伤组织的过程 C.离体的植物组织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的分化出根和芽的过程 D.离体的植物组织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有关激素的诱导 参考答案: C 21.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和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影响    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 C.体液调节速度较慢        D.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 参考答案: B 22.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参考答案: D 23. 比较植物体内生长素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的特点,错误的是 A.在体内含量都较少              B.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 对生命活动都有调节作用        D.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参考答案: B 24. 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