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白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白水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素循环如右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夏季,a>b+c+e      B.秋季,e+fc+f 参考答案: A 2. 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可以影响膜电位和突触传递过程,如细胞内Ca2+的升高促进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而K+流出细胞将会导致细胞膜内电位更负。则下列情形中不利于神经递质释放的是(     ) A.Na+流入细胞内             B.Ca2+流入细胞内 C.K+流出细胞                 D.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参考答案: C 3. 人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对蓝色为显性。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一个蓝眼儿子的概率是(    ) A.0               B.1/8          C.1/4             D.1/2 参考答案: C 4. 孟德尔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做杂交实验,F1全部表现为黄色圆粒;F1自交,在F2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之比为9:3:3:1。 A.豌豆籽粒颜色和形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基因之间互不影响 B.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 C.F1植株能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D.测交的亲本为F1杂合子和绿色皱粒豌豆 参考答案: B 5. 在动脉毛细血管端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氧气浓度依次为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 A 6. 某工厂生产的一种生物活性洗衣粉的包装上有如下说明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这种洗衣粉较容易清除衣物上的奶渍、蛋清污渍等②温水条件下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③该洗衣粉可以洗涤各种污渍 ④该碱性蛋白酶能够将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 ⑤羊毛、腈纶织品类衣物可以用该洗衣粉洗涤 A.①②             B.①⑤            C.②③           D.③⑤ 参考答案: D 7. 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     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参考答案: D 8. 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 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 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 DNA,将 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 型菌被转化为抗—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 B. 抗—S 型菌的 DNA 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 C. 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 D. 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分析】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将抗-S的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说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A正确;由题意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可知,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B正确;实验结果某些非抗-R 型菌被转化为抗-S 型菌并能稳定遗传,表明:对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C正确;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错误;故选D。 【点睛】1、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荚膜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9. 将目的基因导入黄豆茎尖分生区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  ) A.显微注射法 农杆菌转化法 B.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C.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D.基因枪法 显微注射法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关于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与浸在水中的叶形不同的原因是控制叶形的基因不同 B. 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 所有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一定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参考答案: B 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与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形态不同,该株水毛茛的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是环境影响了性状表现,A错误;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B正确;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而细胞质基因不遵循,C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并能理清基因、性状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11.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参考答案: D 略 12. 家兔皮下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色脂肪家兔与纯种的黄色脂肪家兔杂交,对它们生下的小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食物时,小兔的皮下脂肪为黄色。这说明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C.在不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相同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参考答案: B 13. 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2013年活动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参考答案: A 略 14. 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B 【考点】1C: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 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动物病毒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大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大多为DNA病毒. ①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分,依其功能可分为衣壳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内在酶4类. ②脂质存在于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质膜或核膜芽生获得的,所以病毒脂质常具有宿主细胞脂质的特征. ③糖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还含有与蛋白或脂质结合的多糖. 因此,病毒的构成组合中,不可能同时含有DNA和RN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5.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中,花药、胚不可作为组织培养的材料 B.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用胶原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C.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成为可能 D.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到人胰岛素说明相应的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 参考答案: A   16. 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效应B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萝卜——甘蓝” 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 参考答案: A 17. 下列有关酶与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跨膜运输时,细胞内一定进行着旺盛的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B.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变化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有的酶和ATP含的化学元素相同 参考答案: D   18. 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茎、芽生长的影响,此图没有给你的信息是:   A.生长素对3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B.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不敏感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根的生长   D. 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最适浓度 参考答案: B 19.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 A.精子穿过透明带     B.卵细胞开始分裂 C.原核形成        D.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可观察到两个极体 参考答案: D 20. 蛋白质的生理作用包括 (      )    ①构成染色体       ②构成生物膜          ③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④构成多种酶       ⑤组成各种激素       ⑥参与免疫过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参考答案: D 21. (1)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该图中1、2、3、4、5     是五个不同阶段,其中1是极化状态,2是去极化过程,4是复极化过程。              (2)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    B.2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 C 22. 在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H]又有ATP产生的是(  ) 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②光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