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横溪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横溪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对生物膜的研究叙述正确的是 A. 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通透性研究得出: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清晰结构,于是提出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C. 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在细胞膜水通道和钾离子通道蛋白的研究获诺贝尔奖 D. 1970年科学家关于荧光标记的人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参考答案: C 【分析】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的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提出脂质膜具有双分子层的概念。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 5、1970年,科学家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提出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详解】欧文顿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这实验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脂质,A错误;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呈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三层构成,B错误;美国科学家阿格雷和麦金农因为发现细胞膜水通道,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C正确;1970年科学家关于荧光标记的人和小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 【点睛】识记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     ) A.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B.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在功能上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D.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 B 3. A、B是位于阿拉斯加的两个小岛,气候、植被等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人们向这两个原本没有驯鹿的小岛引入驯鹿,驯鹿主要以生长极为缓慢的地衣为食。科研人员经过多年调查统计,获得两个岛上驯鹿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岛上的驯鹿种群数量在达到峰值前呈现典型的指数增长 B.两个岛的驯鹿种群数量达到峰值后骤减,最可能的原因是种群数量过大,导致地衣被破坏,食物短缺 C.B岛的驯鹿种群的K值等于6000只 D.与A岛相比,B岛驯鹿种群的K 值较大,原因是B岛面积大 参考答案: C 略 4. 请在下图4个示意图中选出刺激了蛙的左侧后肢,而在右侧不能产生搔扒反射的示意图(注:“//”表示切断,中间神经元有多重联系)是(    ) 参考答案: D 5.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参考答案: D 【考点】A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A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 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解答】解: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正确;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B正确; 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因为近亲婚配的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较非近亲婚配的大大增加,结果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们后代隐性遗传病发病风险大大增加,C正确; D、多基因遗传病不仅表现出家庭聚集现象,还比较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碳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源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 B.某些碳源可以作为微生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C.蛋白质一定不能做碳源             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的碳源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 C 7. 在同一草场,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    ) A.染色体数目不同                     B.消化能力不同 C.蛋白质结构不同                     D.不同的DNA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8.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 血液    B. 体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内环境。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组织液,组织液是内环境的成分之一,是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流的媒介。 考点:本题从内环境的组成,主要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9.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四种说法,请你判断  ①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②基因型为AaB的绵羊可能产生aY的精子 ③高茎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相同,数量比例接近1:1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A.有一种说法对  B.有二种说法对  C.有三种说法对  D.全不对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 ①中心法则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错误;②基因型为AaB的绵羊,在减数分裂时AB移向细胞的一极,a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可产生aY的精子,正确;③豌豆雄配子数量远远大于雌配数量,错误;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错误,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参考答案: A 11. 某动物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且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则这一对亲本 A. 都是纯合体                       B. 都是杂合体   C. 纯合体或杂合体                   D. 一个纯合子一个杂合子 参考答案: 答案:B 12.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在条件适宜时可无限增殖                 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差别 C.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殖     D.病毒癌基因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诱发癌变 参考答案: C 13.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均看不到核膜核仁 B.换用高倍镜观察后,如物像不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细胞核 D.观察一个中期的细胞,不可能看到它向后期的变化过程,只能在视野中另找后期细胞观察 参考答案: D 14. 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 A 15. DNA分子的解旋发生在( ) A. 复制和转录过程中    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 C. 复制和翻译过程中    D. 逆转录和翻译过程中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DNA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NA链在行使模板功能的前提是解旋,将其链上的碱基暴露出来,A项正确;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二者都不会发生DNA分子的解旋,B、C、D三项均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逆转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 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参考答案: D 17.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    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 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强于乙 B. 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甲减弱乙增强 C. 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 D. 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可知,甲、乙两种作物均处在第一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强于乙,A正确;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最可能是甲增强乙减弱,B错误;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其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8. 先后将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 得到抗体含量曲线如右图,分析该曲 线说明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反应比初次反应更强烈,更迅速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参考答案: C 19. 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                                 B.降低蝗虫出生率 C.降低蝗虫死亡率                                   D.改变蝗虫年龄组成 参考答案: B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 【名师点睛】性引诱剂能吸引同种的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施放性引诱剂则引诱来大量的雄性害虫,通过性引诱剂的干扰,使其不能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